國學述聞

國學述聞

所謂國學,通常是指我國幾千年固有的傳統文化之學術研究。章太炎作為我國最早的一批國學大師,在這本影響深遠的經典之作中,以通俗易懂、簡略概括的方式,通過國學概論、國學略說兩大主題對我國傳統經學、史學、諸子、文學進行了精到而系統的簡述。行文典麗古雅,使讀者真正了解到國學並非西學的替代,並從中感受到寄托在國學身上的,凸現中華民族不可或缺的民族精神。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國學述聞

章太炎,名炳麟,初名學乘,字枚叔。後改名絳,號太炎。1869年1月12日出生,1936年6月14日逝世。浙江余伉人。清末民初民主革命家、思想家、著名學者,研究範圍涉及國小、歷史、哲學、政治等,被稱為近代最後一位古文經學大師。早年接受西方近代機械唯物主義和生物進化論,在他的著作中闡述了西方唯識宗和西方哲學、社會學和自然科學等方面的新思想、新內容。其思想又受佛教唯識宗和西方近代主觀唯心主義影響,在文學、歷史學、語言學等方面,均有成就。一生著作頗多,約有四百萬字。著述除刊入《章氏叢書》、《續編》外,遺稿又刊入《章氏叢書三編》。

編輯推薦

國學很不容易講,有的也實在不能講,必須自己用心去讀去看。即如歷史,本是不能講的;古人已說(一部十七史從何處說起), 現在更有二十四史,不止十七史了。《資治通鑑》等書似乎稍簡要一點,但還是不能講;如果只像說大書那般鋪排些事實,或講些事實夾些論斷,也沒甚意義。所以這收都靠自己用心去看。我講國學,只能指示些門徑和矯正些近人易犯的毛病。

——章太炎

目錄

第一篇 國學概論

第一章 概論

國學的本體

一、經史非神話

二、經典諸子非宗教

三、歷史非小說傳奇

治國學的方法

一、辨書籍的真偽

二、通國小

三、明地理

四、知古今人情的變遷

五、辨文學套用

第二章 國學的派別(一)——經學的派別

今古文之分

南北之分

宋學與漢學

今古文的復歸與衰亡

第三章 國學的派別(二)——哲學的派別

先秦諸子

漢至唐的演變

宋明理學

哲學總括

第四章 國學的派別(三)——文學的派別

無韻文

有韻文

第五章結論:國學如何進步

第二篇國學略說

第一章 國小

國小定義

文字學

音韻學

訓詁學

第二章 經學

六經大概

易經

尚書

詩經

三禮

春秋

第三章 史學

史學部類

正史

編年史

政書

治史明辨

第四章 諸子

諸子流別

儒家

道家

墨家

法家

名家

第五章 文學

著作與獨行之分

駢散之分

歷代文章盛衰

文章分類

……

文摘

第一篇國學概論

第一章概論

國學的本體

一、經史非神話

在古代書籍中,原有些記載是神話,若《山海經》、《淮南子》中所載,我們看了,覺得是怪誕極了。但此類神話,在王充《論衡》里已有不少被他看破,沒有存在的餘地了。而且正經正史中本沒有那些話。如盤古開天闢地、天皇、地皇、人皇等,正史都不載。又如“女媧鍊石補天”,“后羿射日”那種神話,正史里也都沒有。經史所載,雖在極小部分中還含神秘的意味,大體並沒神奇怪離的論調.並且.這極小部分的神秘記載,也許使我們得有理的解釋。

《詩經》記后稷的誕生,頗似可怪。因據《爾雅》所釋“履帝武敏”,說是他的母親,足蹈了上帝的拇指得孕的。但經毛公注釋,訓帝為皇帝,就等於平常的事實了。

《史記·高帝本紀》說高祖之父太公,雷雨中至大澤,見神龍附高祖母之身,遂生高祖。這不知是太公捏造這話來騙人,還是高祖自造。即使太公真正看見如此,我想其中也可假託。記得湖北曾有一件姦殺案:“一個姦夫和姦婦密議,得一巧法,在雷雨當中,姦夫裝成雷公怪形.從屋脊而下,活活地把本夫打殺。”高祖的事,也許是如此。他母親和人私通,姦夫飾做龍怪的樣兒,太公自然不敢進去了。

從前有人常疑古代聖帝賢王都屬假託;即如《堯典》所說“欽明文思安安,克明俊德……”等等的話,有人很懷疑,以為那個時候的社會,哪得有像這樣的完人。我想,古代史家敘太古的事,不能詳敘事實,往往只用幾句極混統的話做“考語”,這種考語原最容易言過其實。譬如今人做行述,遇著沒有事跡可記的人,每隻用幾句極好的考語。《堯典》中所載,也不過是一種“考語”,事實雖不全如此,也未必全不如此。

《禹貢》記大禹治水,八年告成。日本有一博士,他說:“後世鑿小小的運河,尚須數十年或數百年才告成功,他治這么大的水,哪得如此快?”因此,也疑禹貢只是一種奇蹟。我卻以為大禹治水,他不過督其成,自有各部分工去做;如果要親身去,就遊歷一周也不能,何況鑿成!在那時人民同受水患,都有切身的苦痛,免不得合力去做,所以“經之營之,不日成之”了。《禹貢》記各地土地腴瘠情形,也不過依報告錄出,並不必由大禹親自調查的。

太史公作伍帝本紀》,擇其言尤雅馴者,可見他述的確實。我們再翻看經史中,卻也沒載盤古、三皇的事,所以經史並非神話。

其他經史以外的書,若《竹書紀年》、《穆天子傳》,確有可疑者在。但《竹書紀年》今存者為明代偽托本,可存而不論,《穆天子傳》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