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丁學名: Factor Ⅷ、Ⅸ、Ⅺ、Ⅻ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相關疾病】
血友病甲;血管性假性血友病;甲狀腺機能減低;瀰漫性血管;甲亢;骨髓瘤及巨球蛋白血症;低血糖症;柯興氏綜合症;維生素K缺乏;血友病乙;席漢氏綜合徵;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PNH);鐮刀型紅細胞性貧血;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肝硬化;先天性心臟病甲狀腺機能減退;甲狀腺機能亢進症;先天性因Ⅶ缺乏症(Hageman特徵;
【參考值】
因子Ⅷ(AHG)的正常範圍約為60%~150%
因子Ⅸ(PTC)的政常範圍約為60%~140%
因子Ⅺ(PTA)的正常範圍約65%~135%
因子Ⅻ的正常範圍約為50%~150%
【臨床意義】
將病人血漿同先天性AHG、PTC、PTA或因子Ⅻ缺乏症的血漿分別混合,作KPTT試驗。將病人血漿的測定結果與正常血漿比較,算出病人血漿中所含的有關因子是正常人的百分之幾。方法簡便快速,結果基本準確。血友病甲是最常見的伴性隱性遺傳性凝血因子缺乏症,由於血漿內缺乏因子Ⅷ(AHG)而出現嚴重出血,發生率約3~4/10萬人口。一般僅發生在男性而女性傳遞(AHG的產生和位於X染色體上的一個基因有關,而Y染色體不攜帶這個基因)。臨床上根據出血傾向的輕重以及血漿中AHG的活性水平可分為四型;
重型:自幼有出血史,反覆關節出血,嚴重跛行,無故的深部組織出血,AHG活性的水平0~微量%。
中間型:少數病例有關節出血及其它自發性出血,無嚴重跛行,偶見血腫,輕度創傷後可發生嚴重出血,AHG活性約為1%~5%。
輕型:輕型血友病時症狀可不典型,時見黏膜出血,如口腔、咽喉、消化道或泌尿道出血。在創傷後幾小時到幾十小時才發生,可持續幾天,有時是間歇性出血,時常在夜間發作,也可以拔牙出血。輕型的AHG活性在5%~25%左右。
亞臨床型:無出血症狀,AHG活性水平約在35%左右。
此外,血管性假性血友病血漿中AHG活性水平也下降,應和血友病甲相鑑別。
甲狀腺機能減低,瀰漫性血管內凝血、原發性纖維蛋白溶解,抗AHG抗體等,因子Ⅷ(AHG)活性減低。
血液中因子Ⅷ(AHG)活性在運動及注射腎上腺素後可暫時增強;在妊娠時逐漸增強;在慢性血小板減少及服用口服避孕藥後增強;冠狀動脈疾病、手術後,實驗停服抗凝藥物治療後,甲亢、骨髓瘤及巨球蛋白血症,氣腦攝片後,低血糖症、柯興氏綜合症(凝血酶原及因子V也增加)因子Ⅷ(AHG)活性增強。
血友病乙與血友病甲一樣,是一種伴性隱性遺傳性出血性疾病,比血友病甲發病率低,1~1.5/10萬人口。由女性傳遞,而差不多都是男性發病,但女性傳遞者也可發病,呈輕型症狀。其出血原因是由於因子Ⅸ(PTC)缺乏。傳遞者的PTC減少(含量9%~90%,平均33%),可伴有嚴重出血,其發生率較血友病甲傳遞者為高,故可以假定PTC的遺傳特性僅是部分隱性遺傳。在血友病乙患者中約有半數有陽性家族史。個別血友病乙患者,在15歲以前其血漿因子Ⅸ(PTC)活力僅占2%左右,並伴有出血,至成年人時PTC升至20%~60%,出血症狀消失。血友病乙的出血嚴重程度似與因子Ⅸ(PTC)缺乏的程度成正比,但有時PTC活性很低,而病性不嚴重。也有人認為套用金黴素、氯黴素可加劇血友病乙的嚴重性。
此外,維生素K缺乏,肝臟疾病,及服用雙香豆素等藥物均可引起因子Ⅸ合成減少。席漢氏綜合徵,腎病綜合徵Ⅸ活性減低。
因子Ⅸ(PTC)在妊娠晚期中度增高。
血友病丙是一種常染色體不完全隱性遺傳性的出血性疾病,血友病丙是血友病中發病率最低的,其出血原因是血漿中因子Ⅸ(PTA)缺乏。Rappaport認為重型患者是純合子因子Ⅸ(PTA)含量低於正常人10%~20%,自發性出血罕見,僅在做外科手術或拔牙後有顯著出血症狀,但國內報導不少病倒有自發性出血者。輕型患者是雜合子,因子Ⅸ(PTA)含量為30%~65%,在做外科手術或拔牙後並無嚴重出血症狀。有人認為出血傾向同因子Ⅸ(PTA)的含量不成正比,有的PTA僅為1%而出血不多。有的PTA含量為20%或以上而出血嚴重。
此外,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症(PNH)、鐮刀型紅細胞性貧血、瀰漫性血管內凝血、肝硬化(有時PTA可低述20%)、先天性心臟病甲狀腺機能減退等,PTA活性減低。
PTA在甲狀腺機能亢進症中略增加。
先天性因Ⅶ缺乏症(Hageman特徵),本病極少見,於1953年發現,是一種常染色體隱性遺傳性的出血性疾病,男女皆可發病。雜合子時因子Ⅸ含量約為25%~60%,純合子時可低至8%,甚至可低至1%,攜帶者含量平均為50%。許多正常新生兒因子Ⅶ可減少到20%~50%,在出生後2~4周內再升至正常水平,在妊娠時因子Ⅸ輕度減低,在肝細胞嚴重受損及腎臟疾病時,因子Ⅶ減低。在甲狀腺機能亢進、心肌梗塞,腦栓塞時因子Ⅶ增加。在惡性腫瘤中因子Ⅶ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