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回馬鎮是大英縣的東大門,東傍涪江、南鄰郪江,距成都、重慶兩個西部特大城市各130公里,處於“成渝的1小時經濟圈”內,是成渝經濟區的連線點,是大英縣經濟副中心和對外開放的視窗。境內省205線貫穿全境,東西向的成南高速公路、達成鐵路和南北向的成渝高速鐵路、成渝高速公路、遂綿高速公路在此交匯,形成了密集如織、四通八達的交通網路
優勢資源
農業資源:境內以淺丘為主,涪江、郪江沿岸多衝積平壩,分紫色土類和 潮土類,土壤層厚,富含有機養分,為果糧生產區。地屬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930毫米以上。年平均氣溫16.5℃,年日照約1380小時,無霜期297天。
陽光充足,年溫差大,日溫差小,適宜栽培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紅苕、花生、豆類、蔬菜等季節農作物和柑、桔、柚、蘋果、桃、李、梨、檸檬、棗等水果,為川中柑桔、蘋果的主要產區,被周恩來總理譽為“一枝獨秀”。
回馬鎮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
總人口 | 24643 |
男 | 12662 |
女 | 11981 |
家庭戶戶數 | 7162 |
家庭戶總人口(總) | 23782 |
家庭戶男 | 12073 |
家庭戶女 | 11709 |
0-14歲(總) | 6779 |
0-14歲男 | 3647 |
0-14歲女 | 3132 |
15-64歲(總) | 15949 |
15-64歲男 | 8125 |
15-64歲女 | 7824 |
65歲及以上(總) | 1915 |
65歲及以上男 | 890 |
65歲及以上女 | 1025 |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 23377 |
區域概況
鎮境,春秋、戰國時為蜀地,秦漢西晉為廣漢郡之廣漢縣、德陽縣屬地,東晉置遂寧郡後,屬遂寧郡轄,東晉永和11年(335年)設巴興縣。劉宋明帝泰始五年(469年), 分遂寧郡置東、西遂寧郡,東遂寧郡治設巴興縣(今回馬鎮 郪口長江壩),西魏恭帝二年(555年)分東遂寧置懷化郡,改巴興縣為長江縣,郡治長江縣置地,一直沿襲至元朝初年。宋末元初戰亂,人口銳減,土地荒蕪,州縣省並。元世主至元19年(1282年),長江縣併入蓬溪縣,回馬屬蓬溪縣轄;現屬於大英縣轄
資源環境
境內以淺丘為主,涪江、郪江沿岸多衝積平壩,分紫色土類和 潮土類,土壤層厚,富含有機養分,為果糧生產區。地屬亞熱帶溫濕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年降水量930毫米以上。年平均氣溫16.5℃,年日照約1380小時,無霜期297天。陽光充足,年溫差大,日溫差小,適宜栽培水稻、玉米、油菜、棉花、紅苕、花生、豆類、蔬菜等季節農作物和柑、桔、柚、蘋果、桃、李、梨、檸檬、棗等水果,為川中柑桔、蘋果的主要產區,被周恩來總理譽為“一枝獨秀”。
經濟發展
全鎮2006全年完成國內總產值9.2億元,同比增長9.2%;糧食總產量達到15434噸,比去年略有增長;鄉鎮企業總產值達到7.82億元,同比增長14.62%;第一、第二、第三產業產值比例分別為14:62:24,經濟結構明顯最佳化;全年財稅總收入達到226.04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193元,比上年增長308元;
商業
黨委、政府繼續把"工業強鎮"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戰略思路和主要工作目標,把招商引資作為發展回馬工業經濟的制勝法寶,通過創新工作機制,精心編制項目,強化服務態度,最佳化發展環境,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工業企業蓬勃發展,工業經濟快速增長。全鎮2006年全年完成招商引資項目11個,新引進項目6個,續擴建項目 5個,協定資金1605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4090萬元。2006年實現工業產值5.92億元,同比增長26.56%(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產值3.76億元,同比增長70.94%);完成工業增加值13151萬元,同比增長28.16%;引進了遂寧天成元、成都華建等投資上千萬元的企業,為全鎮工業增添了發展後勁,環保治理力度明顯加強,確保了鎮域經濟健康、可持續發展;
農業
一是堅持以抓工業的思路抓農業,以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根本出發點。調整了結構,引進了業主,建好了基地,最佳化了品質。2006年全年共引進農業產業化項目13個,協定資金1055萬元,實際到位627萬元。二是堅持"大春損失晚秋補、種植業損失畜牧業補、農業損失勞務補"的工作措施,全鎮改補種農作物面積14410畝;加大了生豬、養兔、養鵝等畜牧產業的發展,使人均增收80元;加大了勞務培訓和輸出力度,2006年全鎮總計培訓5000人,輸出勞動力12500人,全年人均增收308元,2006年實現農民人均純收入3193元。三是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發展壯大了4個農村專合組織,形成了養鵝、養兔、花椒、優質水果等產業基地。四是搶抓機遇,強力推進農田水利及村級道路建設,全鎮總計整修渠系18000多米,更換和修繕提灌設施5處,整治塘、庫、堰12處,規劃和啟動了村級道路建設26.4公里,已經啟動6個村的村道路建設,其工作措施和經驗得到了縣委、政府領導的高度評價。全鎮建沼氣池520口,紅層找水320口,重點以文武村、光明村為示範點的新農村建設取得初步成效。
工業
2006年10月回馬鎮爭創成為全省小企業創業基地以來,鎮黨委、政府結合該鎮實際,創造性開展工作,堅持把招商引資作為制勝法寶,把園區規劃、配套建設作為了一項重要任務,以最佳化環境作為園區發展的主要抓手。通過一系列政策、措施,招商引資取得了顯著成效,從2007年的4個項目發展到如今的12個,工業產值從2003年的1.83億元增加到2007年的6.92億元。2008年1—1 0月,該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44億元,同比增長78.9%;園區完成洽淡招商引資項目24個,其中在建項目10個,新簽約項目7個,協定資金28600萬元。基本形成了化工、飼料、塑膠、獸藥、紙業、建材六大支柱產業,成為了全縣承接西部產業轉移的基地;
2008年11月7日,縣政協主席會成員在縣政協主席張繼明的率領下,對該鎮小企業創業園發展情況進行了視察。委員們先後深入該鎮華建管樁、中通藥業、瑩峰化工展開了實地調研,並詳細聽取了相關企業和回馬鎮黨委、政府的專題匯報。張繼明強調,回馬鎮在強力推進園區建設和發展的同時,要堅定不移抓招商引資;繼續營造工業發展的氛圍,加強政府服務企業的力度;採取靈活多樣的發展建設模式,特別注重基礎設施建設;以205線改建為契機,搞好園區中、長期規劃,為回馬鎮小企業創業園發展再注入活力。
鄉鎮建設
基層建設
一是以建立和完善幹部管理機制入手,紮實推進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先後建立了科學實用的《回馬鎮鎮、村幹部管理考核辦法》、《回馬鎮財務管理辦法》,規範了幹部的管理。二是認真貫徹《幹部教育培訓條例》,定期對鎮、村幹部進行培訓,選拔村5名支部書記到雅安農大、市委黨校進行專業課程培訓,採取個人自願和組織推薦的方式選拔3名幹部到發達地區打工鍛鍊,增強了他們招商引資和抓發展的能力。三是大力實施"四型"鄉村幹部工程,加大"三向培養"工作力度。今年,全鎮培養了25名具有"雙強、雙帶"能力的優秀青年加入到黨的組織,成為黨在基層帶領民眾致富的骨幹,38名優秀黨員培養成了致富帶頭人,其中有12名村幹部加入到了農村專業協會中,其中1人被選舉成為協會會長。四是進一步深化"三級聯創"和"萬村建設"創建活動。先後將文武村創建成為了省級示範村,光明村等4個村創建為了市級示範村。五是全面實施黨員先鋒工程。在全鎮建立了6個黨員示範村,180個農村黨員示範戶,40個機關黨員"示範崗",起到了樹典型,起帶動,促整體的作用。六是以光明村養兔為依託,積極探索"支部+協會"工作,全鎮的養兔協會、養鵝協會、優質果品協會、花椒協會等農村專合經濟組織健康發展,種養殖收入超過6000萬元,覆蓋全鎮18個村6000多戶。七是認真抓好了"十一五"人才規劃,在臨街鋪面建立起了"人才生態園"、"鄉土科技人才超市",分別對18個企業、18個行政村的36名專業技術人才、269名實用技術人才、196名企業管理人才、731名技能人才進行登記建檔,提供信息諮詢,為全鎮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堅實的人才基礎。八是紮實開展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通過自編教材、文藝表演、民情懇談、解決實際問題等形式探索出了一條符合鄉鎮先教活動實際的新路子,建立了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在活動中,中央巡視組、省委督導組、市委督導組分別多次來回馬視察,2006年年2月8日,省委書記張學忠率省委組織部長魏宏、省委秘書長晏永和等省、市領導親自蒞臨我鎮文武村視察先教活動及新農村建設工作,並給予了高度評價;
社會事業
一是學校布局進一步最佳化,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回馬中學教學質量位列全縣前茅,成功創建全省貫徹義務制教育示範鄉鎮並順利通過驗收。二是衛生事業不斷發展,鎮衛生院門診大樓基本完工,在全鎮範圍內開展了經常性的疫病預防控制工作,獻血任務圓滿完成。三是人口及計生工作成效明顯,全鎮計生率達到93%,節育措施落實率達到100%,社會撫養費徵收率超過86%,計畫生育文化大院得到國家計生委宣傳司的肯定。四是城鄉保障制度不斷完善,實施了"城鄉低保"動態管理,關注關愛弱勢群體,解決了許多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為民眾辦了大量實事。五是堅持黨管武裝,切實做好青年民兵思想政治工作,圓滿完成年度徵兵工作任務。六是國土工作進一步加強,從嚴控制了宅基地審批條件,基本農田得到全面保護,地質災害防禦體系健全,地質隱患得到及時整治;紅層找水達到320口,利用率超過88%。七是廣電、文體、科技事業全面進步。八是信訪綜治工作成效顯著。成立了回馬鎮矛盾調處中心,加強和改進了信訪工作,信訪工作通過市上的檢查驗收,被評為"文明信訪接待室";認真落實維穩領導責任制,部門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代表全縣接受了全省平安創建示範縣的檢查驗收,成功創建遂寧市"平安鄉鎮";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2006年全鎮發生刑事案件11件,比上年下降38%,偵破刑事案件11件,偵破率上升25%;發生治安案件34件,查處34件,有力地維護了社會穩定。九是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十二字方針,以隱患排查和整治為切入點,以專項整治為突破口,逗硬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安全生產控制目標,全鎮全年無任何特大安全生產責任事故發生;
文化建設
一是堅持用先進的輿論導向人,用先進的理論武裝人,探索多種形式,強化理論宣傳。全年製作展板20餘張,辦板報10餘期,懸掛標語80餘幅,市、縣電視台多次到回馬宣傳報導,利用中心學習小組對全鎮領導幹部開展了14次集中學習,開展了以保持黨員先進性為核心的科學發展觀教育、歷史使命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創業精神教育和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為建設"社會文明新鎮"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持,2006年12月份在全縣舉行的"唱響大英"紀念大英建縣九周年歌詠比賽中,獲得了組織獎。二是大力實施《公民道德實施綱要》,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工作,重視民眾文化活動,全鎮投入2萬多元支持建立8支社區和鄉村文娛宣傳隊,添置了服裝和器樂設施,積極開展"熱愛大英,建設大英"為主題的公民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活動,運用人民喜聞樂見的腰鼓隊、秧歌隊把"八榮八恥"滲透到社區、農村,在學校舉辦法制宣傳教育活動4次,加強了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人們的誠信意識和法制觀念得到加強,回馬被評為全市"四五普法"先進集體。三是積極開展"三優一學"、"三講一樹"、"三下鄉"創建文明社會和文明小區等活動,成功創建文武村為市級文明村,保持回馬鎮機關為鄉鎮文明機關。四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全面落實,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人民團體和關心下一代工作得到了加強,政協統戰工作進一步強化,在全鎮16村建立了農民工會。五是不斷完善村民自治工作。村務公開、政務公開得到全面推廣,村民的法制意識、主人翁意識增強,今年7月全市村務公開村民管理流動現場會在回馬設參觀現場,得到了全體參會者的肯定和讚揚;
黨風建設
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了以權利觀為重點的反腐倡廉宣傳教育,結合開展第二、第三批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教育活動,重溫了黨章,學習了"兩個條例",強調和完善了管理制度,建立了反腐倡廉長效機制。同時,結合中央《關於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的意見》,在全鎮範圍內對領導極其配偶、子女違規經商辦企業進行清理,對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及離退休人員參與村(居)集體利益分配進行了檢查,杜絕了侵害民眾利益和領導幹部身陷非法利益格局的案件發生。第三,堅持懲治和保護相結合,加大了違紀案件的查處力度,對2名村幹部違紀案件進行了堅決查處,追回損失1.6萬元,分別給予2人嚴重警告和警告處理,對3名鎮幹部違反紀律給予了告戒一個月的處理,起到了查處一案,治理一線,教育一片的效果。積極營造了風清氣正、政通人和的環境;
行政建設
一是狠抓幹部思想教育工作。繼續推行幹部集中學習和定期學習制度,著力提高全鎮幹部的政治素養和理論水平,增強幹部在新形勢、新時期狠抓落實的執政能力。二是狠抓到村兼職幹部的落實工作。選派了一批政治素質好、業務能力強、作風過硬的年輕幹部到18個村任職,建立健全了駐村幹部考核評價機制,通過紮實鍛鍊,增強了幹部抓發展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培養了一批優秀的年輕後備幹部。三是狠抓制度建設。建立健全了全鎮鎮村幹部、工作考核體系,堅持用紀律管人,用制度管事,在幹部管理中實行能者上,在村級班子工作中實行競爭激勵機制,充分調動了全鎮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增強了執行力。四是狠抓幹部管理工作。用鐵的決心、鐵的紀律、鐵的制度推動各項工作,對少數幹部存在的服務態度差、辦事推委、效率低下,吃、拿、卡、要等問題發現一起糾正一起;對不遵守組織紀律,無故離崗,違反規定的幹部進行逗硬處理,確保了黨委、政府政令暢通,打造了良好的經濟發展軟環境,促進了回馬經濟社會事業持續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