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脈定證”是中國著名老中醫劉紹武先生一生飽讀經書,依據八十年的臨床實踐,探索出的診脈經驗。“四脈定證”是在他的行醫生涯中,順從天地之道,感知自然變化規律,體察生命變化的漸悟,是臨床辨證論治的指南針,是教化後人臨證濟世活人的經驗結晶。
脈診是祖國醫學的寶貴財富,是一項獨特的診斷技術,是一門指導辨證施治的藝術,古人有“舍證從脈”之說,劉老依據《內經》、《傷寒論》、《易經》、《難經》、《脈經》之說,潛心研究數十年,逐漸摸索出一條“以脈定證”的診療方法。開始以胃腸道疾病研究入手,發現肝陽上亢,導致肝胃不和的患者,脈象上於魚際,脈搏波動在腕橫紋以上,甚者波及大魚際寸許,是氣亢的典型表現,開始命名“上魚際脈”。發現腹滿寒疝,少腹冷痛的患者,脈在尺脈以下,依然弦勁有力,尤以右手為甚,是氣凝的臨床特徵,開始命名“長弦脈”。發現肝氣鬱結,胸脅苦滿的患者,脈象寸尺微弱,關脈獨大,甚者關部如豆狀,是氣鬱的病理顯現,開始命名“聚關脈”。發現脾胃不和導致氣血兩虛的患者,脈象呈現大小不等,快慢不等,強弱不等,是氣亂的集中表現,開始叫“三不等脈”,亦名“澀脈”。一九七一年,筆者隨老師在門診時,對4432例病者進行統計觀察,發現病人儘管病情複雜,變化多端,皆不出“上魚際脈”、“聚關脈”、“長弦脈”、“三不等脈”的變化範疇,臨床呈現有兩脈複合,三脈複合,甚至四脈複合,其脈象特徵,盡在“四脈”之中。漸漸地在實踐中悟出了,熱則氣亢,實則氣鬱,虛則氣亂,寒則氣凝的原理。
相關詞條
-
脈診
脈診是通過按觸人體不同部位的脈搏,以體察脈象變化的切診方法。又稱切脈、診脈、按脈、持脈。脈象的形成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若臟腑氣血發生病變,血脈運行就會受...
簡介 源遠流長 相關因素 臨床意義 脈象圖 -
脈弦細
脈弦細指的是一種細脈。比微脈稍大一點,在指下感覺到只象一根絲線那么小,而且是軟弱無力的。儘管細小,卻始終都可明顯地摸著它,不象微脈那樣模糊不清按:脈來沉...
二十八脈象 脈象分類與主病 -
脈學
脈學是利用切脈診治疾病,是中國診斷學中的一項獨特方法。我國人民很早便發現了人體血液循環的道理,並且發現通過切脈可以觀察內臟器官的病變,有關情況在《周禮》...
起源 演變簡介 脈的種類 切脈法 在四診中的地位 -
類證活人書
類證活人書,又名《傷寒百問》,作者為宋·朱肱。
類證活人書 節選 -
中醫證候學
《中醫證候學》是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08年出版圖書,作者是李洪成、李新平、李新曄。 中醫證候是指疾病發生和演變過程中某階段以及患者個體當時所處特定內、...
證候概述 辨證論治 證候診斷 證候分類 內容提要 -
頻湖脈學
《瀕湖脈學》是我國明代著名中醫藥學家李時珍所做,2008年人民軍醫出版社出版,《瀕湖脈學》也是我國一部醫學著作。它是作者研究脈學的心得。他根據各家論脈的...
簡介 脈學七言訣 -
散脈
脈象名。脈浮散無根,輕按有分散零亂之感,中按漸空,重按則無。主元氣離散,胃氣衰敗,氣血消亡,精氣將絕,見於病情垂危階段。
散脈簡介 散脈的表現 -
脈訣
《脈訣》 (《崔氏脈訣》、《崔真人脈訣》、《紫虛脈訣》)是於公元1189年出版的醫學書籍,由李言聞、劉開翻譯。由崔嘉彥著作。
簡介 作品 -
四診
四診指的是望、聞、問、切。古稱“診法”。 四診具有直觀性和樸素性的特點,在感官所及的範圍內,直接地獲取信息,醫生即刻進行分析綜合,及時作出判斷。四診的基...
概述 注意問題 望診 聞診 問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