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日海戰
l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在英國復辟。英王查理二世一上台,就授予英國海軍“皇家海軍”的稱號。他繼續執行重商主義政策,爭奪和擴大殖民地。為了獨占海上運輸業和殖民地市場,增加稅收,大量銷售英國工業品,英國政府於1660年再次頒布《航海條例》。新條例規定:殖民地不論輸出和輸入商品,都必須用英國船隻裝載。條例還指定了許多物品,如菸草、糖、原棉、靛青、染木等,只能運往英國和英屬領地,首先滿足英國工業生產的需要,多餘的產品再從英國轉銷歐洲各地。1663年,英國政府又頒布了《主要產物法令》。法令嚴格規定:凡在歐洲各地出產或製造的物品,都必須先輸送到英國,再用英國船從英國海港啟程,才可以轉運到美洲殖民地。《航海條例》和《主要產物法令》嚴重損害了荷蘭人的利益。
第二次英、荷戰爭於:1665年爆發。戰爭剛剛開始,荷蘭就吃了一次敗仗。1665年6月13日,英國約克公爵指揮137艘軍艦在英國東海岸的洛斯特夫特海面與121艘荷蘭軍艦展開大戰。荷蘭的30艘戰船被擊沉,三千名官兵葬身魚腹,英國只損失了2艘戰船和800人。荷蘭認為敗局已定,請求媾和。英王查理也以為勝券在握,下令大部分艦隻退役,水兵復員,豈料這一目光短淺的行動,使英國遭到屈辱的失敗。
1666年6月
英國收到一份錯誤情報:法國艦隊已抵達英吉利海峽,準備進攻英國。(該年1月,法國路易十四國王已對英宣戰)。英王查理決定,把艦隊分為兩路:由其表兄魯伯特親王率24艘戰艦南下海峽,迎戰法國人;由阿爾比馬爾公爵率艦56艘充當魯怕特親王的支援兵力。11日,阿爾比馬爾率艦揚帆駛向佛蘭德海岸,不料遭遇了米歇爾·艾德里安森·德·路特率領的擁有85艘戰艦的荷蘭艦隊。路特是一位行伍出身的將軍。他1607年3月生於西蘭省一位老水手的家庭。11歲時,小路特就隨父親上船當了實習水手,後來逐級提升。路特足智多謀、勇貫三軍,但又平易近人,體恤士卒,一直是荷蘭海軍的靈魂和象徵。阿爾比馬爾不顧力量懸殊,英勇迎戰。結果,英軍傷亡巨大,幾乎每艘戰艦都挨了炮彈。12日,阿爾比馬爾發表了慷慨激昂的講話:“即便情況最壞,我們一同勇敢戰死,也比落在荷蘭人手中受羞辱要光榮。戰敗是戰爭命運的注定,而逃跑則是懦夫的行為。”在阿爾比馬爾的鼓動下,英軍將士勇氣倍增,頑強作戰,但終因寡不敵眾,被迫撤退。13日,在撤退途中,英軍旗艦“皇家查理”號帶領數艘戰艦一頭扎進沙洲。噸位最大,吃水最深的“太子”號也深深陷入了泥沙。荷艦蜂湧而上,縱火將,“太子”號燒毀。傍晚時分,荷軍漸漸逼近了英艦。危急時刻,魯伯特親王率艦隊回師增援。荷軍未敢輕舉妄動。14日,兩位英軍將領決定再次迎戰荷蘭艦隊,挽回丟掉的面子。激烈的海戰從清晨一直延續到下午4點。每艘英艦都被打得遍體傷痕,荷蘭人卻越戰越勇。眼看皇家海軍就要徹底滅亡。關鍵時刻,真是上帝保佑,荷軍的彈藥告磐,路特只好下令轉舵返航。這次海戰被稱為“四日海戰”。英國皇家海軍有17艘戰艦被打沉海底,5000多人戰死,3000餘人被俘,而荷蘭海軍僅僅損失了6艘戰艦,2000名官兵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