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校簡介
學校坐落在四平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多年來,學校在各級政府的重視和關懷下,在教育行政部門的具體領導下,有了長足的發展。學校規模不斷擴大,標準不斷提高。近年來學校以先進的辦學理念、科學的管理方式和優異的教育教學質量,贏得社會的信賴和讚譽。
辦學理念
學校經認真研究,確立了以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發展需求為辦學的根本出發點,全面推進和落實素質教育。確定了有時代精神的辦學理念,即:一切為了學生終身學習;一切為了學生持續發展;一切為了學生幸福生活;一切為了學生將來成功。突出“三先”,即:大膽探索,敢為人先;只爭朝夕,善於搶先;不甘落後,勇於爭先。強化“四個意識”,即:與時俱進的超越意識;謀求發展的創新意識;唯標是奪的競爭意識;注重效益的質量意識。圍繞辦學理念學校還制定了集中反映學校辦學方向、展示辦學理念精髓的校訓,即博學、求實、超越、奉獻。從而,為樹立優良校風奠定了思想基礎,形成了學校的獨特個性。學校確立了明確的辦學目標,總體目標是:以先進的教學理念,現代化的教學設施,科學的管理方式,努力把學校建設成:傳播先進文化的陣地,培養創新人才的搖籃,服務社會群體的視窗,創辦學校教育的典範。具體目標是:學校力爭成為市內名牌校、省內示範校、國內知名校。教師要爭當良師、高師和名師。做到個體最佳化、結構最佳化、整體最佳化。學生應做到四會:會學習研究、會做人做事、會發展創新、會擇業謀生。同時,具有五種精神,即民族精神、創新精神、競爭精神、拼搏精神、奉獻精神。學校形成了“寓情於教、弘揚美德、張揚個性”的辦學特色。教師對學生寄予三情:即真情、親情和友情。奉獻三心即:愛心、耐心和匠心;用傳統美德帶動德育工作全面發展;善於發現學生個性,尊重學生個性,積極引導學生個性健康發展。學校的辦學理念、目標和特色體現了教育方針和時代要求,得到了師生和社會的認同。為實踐目標,學校成立依法治校領導機構,設立學生申述辦公室,成立女工委員會,維護學校和師生合法權益。組織師生學習法律法規,做到“四有”、“一全”、“一優”,即有制度、有筆記、有檢查、有考核;全員參加學習;成績優秀。目前,學校正朝著辦學條件領先、育人環境優雅、師資隊伍過硬、管理方式科學、教育質量一流、示範作用顯著、講求以德治校和依法治校的吉林名校的目標邁進。
辦學特色
學校是省創新教育實驗校和省普通高中課程改革樣本校。學校在突出寓情於教、弘揚美德、張揚個性辦學特色的基礎上,在德育科研、雙語教學、培養特長生方面有鮮明的特色。學校在扶助貧困學生上建立制度,採取措施。每學期為100名雙特生免收學費、住宿費,對特困生補貼部分生活費、書費,對升入高校的特困生資助部分大學期間學費。
幾年來,學校教育實驗成果顯著,有三項省級科研項目已結題,在教學中產生了積極的作用。實現了由“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學校以培養學生“繼續學習能力”為目標調動師生積極性和創新欲望的經驗在省內推廣。學校2002年被省評為電化教育示範校,學生在第四屆全國中學生語言文字套用電視競賽中獲二等獎。學校體育工作被國家教育部授予貫徹《體育工作條例》優秀學校,學校成為省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省精神文明建設示範校,連續四年評為市普通高中教學工作先進單位,市先進基層黨組織和市勞動模範集體。學校連年被評為綜合治理工作優秀單位、公安保衛工作先進單位和市綠化工作紅旗單位。學校被確定為省首批中國小心理健康教育實驗校。
學校設施
該校現有的辦學條件具有相對優勢,校園占地面積74359m2,校舍建築面積36778m2。學校有理、化、生實驗室、音、美、心理諮詢室、圖書館、科技活動室、體育館、微機室、語音室、電教室、多媒體教室。一線教師70%配備手提電腦,學校廣播網、閉路電視網、信息網到班,學校納入“校校通”工程,被確定為省電化教育示範校。
學校重視圖書資料建設。有足夠使用面積和設施的圖書室,師生閱覽室按師生總人數37%和16%設座,生均圖書40冊,報刊120種,工具書、教參310種以上,利用率高。電子軟體、音像資料300餘件,滿足教學需要。
學校能按時補充和更新圖書,每年補充500種(2000-3000冊)。圖書館制度健全、充分開放,堅持為師生服務,每學期圖書借閱達7000多人次,圖書館成為師生學習的重要場所和信息交流中心。學校支持和扶植學生的社團活動,創辦了荒野文學社、詩社、棋社、攝影愛好者協會。學生課餘生活豐富多彩,每學期開展大型活動2次,如環保攝影展、“七·一”詩會等。參加中央電視台《第二起跑線》第四屆全國語言文字大賽獲二等獎。學校形成了特色鮮明、健康活潑、民主和諧的校園文化氛圍。
學校管理
學校在摸索“以人為本”的管理模式中,逐步走向規範化,形成了高效運轉的機制,富有創造性。
1、領導精幹,勤政管理
學校現有六名校級領導, 四名研究生、二名本科生。職稱均高級以上,其中特教一人,教授一人。平均年齡47歲,專業結構合理,持“雙證”上崗。學校領導班子做到組織精幹、作風廉政、工作務實。具有現代教育思想和改革創新意識。講政治、懂業務、會管理、善協調。一把手黨政一肩挑,校長負責制有效運行,充分發揮班長作用。領導班子有嚴格的自身建設制度,堅持雙重學習制、雙重會議制、雙重組織生活制和校務公開制、領導帶班制。全校實行了“四定、四制”,組織機構健全、職責明確、廉潔勤政、有凝聚力,堪稱表率,民眾威信高。面對現代教育,領導班子從學校的校情和特點出發,走出了一條有自身特色的發展之路。堅持“提質量、謀發展、樹形象”的工作方針,堅持規模、結構、質量、效益內在統一的發展思路,實施“人才強教”、“公平立教”、“管理興教”戰略,務求教育人才隊伍素質的整體提高,務求教育的均衡協調發展,務求教育教學質量和教育效益的大面積、大幅度提升,最大限度地實現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和潛力資源的整合與最佳化。
2、強化職能,創新管理
為了提高管理效能,學校每年召開了一至二次教代會,圍繞著學校管理所面臨的問題,明確提出了加強職能管理、制度管理、成本管理三項具體措施。(1)加強學校的職能管理,主要強化學校管理中 “責、權”統一和提高工作效率的問題,強化各職能處室的工作範圍和工作任務。學校根據發展需要,調整了內設機構,設辦公室、教務處、政教處、教研室、總務處、綜管處和團委,各部門職責明確。實行第一責任人負責制,自下而上,逐層對上級負責,一層抓一層,層層抓落實,各層次負責人都充分發揮監督管理與參謀作用。善於思考,勇於開拓,勤於工作,敢於負責,保證了學校決策的全面落實,形成“人人有目標,個個有責任”的內部管理格局。(2)加強學校的制度管理,主要強化學校管理中的計畫性和規範性問題,完善學校的規章制度。近兩年來,學校制定和重新整理修訂了相關的校內規章制度。如:中層幹部聘任制度、教師聘任制度、結構工資制度等,涉及到黨、政、工、團,學校教育教學各個方面。現在,這些工作已經使學校的管理形成科學、全面、深層、有效的特點。(3)加強學校的成本管理,主要強化學校管理中節約人力、財力、物力和實現教育成本低耗的問題。用“不浪費就是創收”思想引導全校教職工認真開源節流。堅持勤儉辦學,縮短維修桌椅的周期,著手進行學校後勤社會化的探索。目前,學校保潔、保全、食堂等方面正在嘗試。學校充分發揮黨組織的監督保障作用,黨、政、工和衷共濟,並通過信函、問卷、家長會等形式請學生、家長和社區參與學校管理。從而使學校教育、親職教育、社區教育全方位接軌,促進了學校管理向更高層次發展。
3、調整機制,良性管理
學校首先調整了用人機制,全力貫徹了學校人事制度改革的方針政策。加大了競爭上崗的力度,實行末位淘汰;實行四定四制,通過制度和管理,學校端正了教風,矯正了學風,純淨了校風。其次,調整了激勵機制。根據社會發展變化和學校教育改革的需要,學校充分考慮了勞動報酬對人的工作積極性所具有的評價作用和導向作用。學校經教代會討論制定並實施了《結構工資方案》和《教職工獎勵條例》,獎勵涉及到育人、創新、輔導、競賽、質量、奉獻等項內容,產生了良好的效果。第三,調整了教師培養機制。採取“請進來和送出去”的辦法,加大“校本培訓”的力度。克服了時間緊、經費少,工作多的困難,多次邀請教育名師、教授、專家給全校教職工做專題報告。並針對不同時期的主題,不定期地印發教育理論學習資料。學校還把派遣教師外出考察常規化。成立 “青年教師研究會”,每學期都要派出他們集體參觀、考察和參加市、省和全國性的教育教學研究會或觀摩課。這些活動開闊了廣大教職工的視野,增強了改革創新的緊迫感,更新了教育觀念,激勵了他們更加自覺投身到教育教學的改革中來。
4、端正辦學,規範管理
隨著教育形勢的發展,高中學額不斷增大。學校克服重重困難,做到招生有計畫、按比例,學籍管理制度健全、規範,轉、退、休學等手續齊備。學校嚴格執行省規定的收費項目和標準,實行收費卡制度,由學生家長簽字監督。無亂收費和代收費現象,不組織學生訂購非允許的資料和教材。學校嚴格執行國家課程計畫,有必修課、選修課、綜合實踐課、校本課、研究性學習等內容。每學期按17-18周安排教學進度,開全學科,開足課時,還制定了減輕學生課業負擔的有關規定。
學校公寓和食堂管理實行半社會化,引進競爭機制,提高了服務質量,強化了責任意識。學校有嚴格的財務制度和審計制度,每年審計一次,並公布於眾,認真接受上級審計檢查,無違規違紀使用經費情況。學校堅持一支筆批錢,經費使用合理,2002――2003連續兩年被市評為預算收入先進單位。收費主要用於學校發展和建設。責任制健全,管理嚴格、安全工作得到強化。校園整體規劃,布局合理。教學區、活動區、實驗區、生活區分明。校園環境優美,實現了淨化、綠化、美化。建築樸素、雅致,綠樹蓊鬱成蔭,體現了教育性、科學性和藝術性。建立健全各項設施、設備的保管、使用、維修制度,無危房。
教師質量
1、教師結構整體最佳化
為使教師隊伍整體最佳化,自1999年起,改教師分配製為聘任制,向社會公開招聘,通過面試、試講、考查、試用等辦法,保證選聘教師質量,確保教師隊伍各種結構最佳化。學校現有教師238人,本科以上學歷229人,其中具有研究生學歷32人,省市級學科帶頭人24人,具有高級教師職稱的56人,具有中級教師職稱的74人,教職工平均年齡為35歲以下,充滿著生機和活力。
2、教師素質全面提高
第一,學校注重全面提高教師素質。首先,注意提高教師的教育理論水平。學校組織教師認真學習現代教育理論和教育觀點,轉變教育思想。教師人人確立“我的教育理念”,學校將其彙編成冊,並在教學實踐中予以體現。
第二,注意提高教師思想道德素質,做到有計畫、有措施、有典型。學校每年都按市局要求集中開展四評價一反饋活動,實行“師德”一票否決制。學校致力於教師道德素質的整體提升,形成愛崗敬業、無私奉獻、為人師表、勤於鑽研、勇於探索、精心實踐的良好風尚。學校現有全國優秀教師2人、省師德標兵和省級優秀教師7人。近三年,被評為市級以上優秀教師、優秀班主任、師德標兵、教學標兵達30多人次。
第三,注意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學校建立了校本師培制度,通過各種方式提高教師的業務能力。做到有計畫措施,有經費投入,每年學校用於師培資金約五萬元,接受計算機培訓的教師達99.2%。學校實施二、四、六、八工程,每名教師都確立了自我發展目標。在校工作兩年成為基本合格教師,學生滿意率在70%以上;工作四年後成為合格教師,勝任三個年級的課程,勝任班主任工作,學生滿意率在90%以上;工作六年以後成為校骨幹教師,挑重擔;工作八年後,成為市級骨幹教師、名師,有較強的教學、科研能力,並取得成果。
3、教師發展機制有效
為了調動教師積極性,促進教師全面發展,學校建立了教師評價制度和“一評三考”制,按市制定的指標體系和評價手冊每學年全方位對教師評價一次,並有學生、同事、家長、學校領導共同參與評價。以此作為評職、晉級、評先選優、競爭上崗等重要依據。在得力的組織措施下,學校教師不斷提高各項能力,努力實現自我目標。
教育改革
1、德育深化,健全人格
學校在以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為特色的基礎上,積極開展“深層德育工作”的探討,即要求德育必須針對本校學生的實際和特點與時俱進,調整和充實德育內容,改進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學校從三個方面探索了深層德育工作的問題:
(1)針對“淺層德育”的問題,大力主張課堂是德育教育的主渠道,並採取切實的措施通暢這條主渠道。首先是強化教書育人的整體責任,樹立全員德育工作意識,各部門均有育人計畫,做到教書育人、管理育人、服務育人,經歷育人、環境育人的良好氛圍。成立一把手為組長的德育工作領導小組,學校、社會、家庭形成合力,工作形成網路,德育科研有典型經驗介紹。建立德育教育基地,有德育活動經費,經常開展活動,開展軍訓已形成制度。每年兩次定期召開班主任工作經驗交流會,提高了開展德育工作的能力和水平,有效克服了“教育、教學兩張皮”的教育弊端。
(2)針對德育工作的簡單化和隨意性的癥結,學校加強了對德育過程和德育隊伍的組織管理,提出了“全過程、分階段、有重點”的德育教育管理模式。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學校把高中三年的德育工作分成三個側重點:高一強化學生的“養成教育”,通過軍訓、校史教育、心理健康課、學法指導活動、社會實踐等,培育學生的良好行為規範和學習習慣。高二側重“方法教育”,通過勞動課、青年黨校、參觀、講座等多種活動,培育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科學的思維方法。高三側重“綜合能力培育”,注重畢業生的理想、信念、前途的教育,加強職業思想指導,為學生培植“成功立業”之本。
(3)以學生本身做為德育的出發點和歸宿,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創造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機會。讓學生參與討論約束和管理他們的規章制度;讓學生參與討論教育和處理個別學生的決定;讓學生參與和感受為他人服務的辛勞和欣慰。學校認真做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專門開設了心理諮詢室,開通熱線電話,開設心理健康課,還專門聘請了能對學生心理障礙進行疏導的心理教師,承擔起對學生進行心理調查、研究、諮詢和輔導的任務。通過多種形式和各種途徑來加強師生心理上的溝通。積極開展情感和意志品質的教育,增強學生的合群性和意志力。學校還建立了學生業餘黨校,制定了學員條件、工作制度、學習計畫。經過培訓、培養,近兩年,發展20多名學生黨員,現有學生非黨積極分子260名。教師積極開展德育科研,發表德育論文30多篇。學校被評為市德育工作先進單位, 省“五·四”紅旗團委。
2、教學改革,加大力度
為了把教學改革引向深入,學校加大工作力度。
(1)加大實施新課改的力度
學校按照新課改的要求全面執行國家課程方案,開全課程,開足課時。開設必修課、選修課、校本課、勞技課、信息技術課等課程。每學期組織一次多媒體課件評選,實現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學校成立了以領導、教師、家長共同組成的學校課程委員會,教師編寫了物理、化學、政治、歷史、語文、英語六個學科的校本課程教材。研究性學習、社區服務、社會實踐與勞技教育已納入教學計畫,並按計畫認真實施。
在教改中學校根據素質教育和新課改的要求,提出了側重於學科知識之間整合、學校課堂與社會生活整合、知與情整合的教改思路。語文、英語學科在引導學生自主研究、合作交流中有特色。語文的課本劇、政治的“中學生綜合能力和素質的培養與評價”研究,都從不同側面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研究性學習有計畫、過程和結果。目前,高一、高二學生中成立了一批研究性學習小組,涉及到語文、外語、科技(包括物理、化學、生物等)。研究性學習極大地提高了學生學習興趣,激發了學生的創造熱情,使他們增加了獲得成功體驗的機會,培養了學生的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
(2)加大教學管理力度
為了規範教學工作,深化教學改革,學校全方位、多角度加強教學管理力度。學校做到七個一起抓:教研、科研、考研一起抓;教風、學風、班風一起抓;制度、組織、個人一起抓;課程改革、教學常規、課堂教學改革一起抓;老師、學生、家長一起抓;師德、管理、質量一起抓;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一起抓。學校還開展了“教學月”活動,“教學開放日”活動。這些專題活動,使各學科備課組的集體備課、說課、聽課和評課等內容得到強化和拓展。
學校特別重視教學過程管理和教學質量評估工作。教學過程檢查每學期固定時間、固定次數、定期進行分析總結。領導深入教學,參加集體備課、聽課、評課。為了強化教學管理機制,學校在原有的教師自評、互評和領導評價的基礎上,又暢通了學生評教評學的渠道,不僅定期收集學生意見,還設定了校長信箱,公布了校長電話,建立了學生家長督學團。並邀請社區代表參加,制定正式章程,建成了學校的教育評價網路。學校建立了以現代教育技術為手段的電子備課室,並全部上網,上網查詢資料每學期達8000多人次。學校還設立了教學改革專項經費。有效利用校內外教育資源,實現了教育教學資源共享。
(3)加大課堂教學改革力度
學校堅持以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為重點,深入開展教學方法和學習方法改革,教會學生學習,關注學習過程,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注意開發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安排學生深入社會調查,發展學生個性特長。每位教師都總結撰寫了教會學生學習的體會文章和經驗材料。
學校認真貫徹學校體育、衛生工作條例,深入開展藝術教育。學校成立各種運動隊,開展小型多樣的文藝、體育比賽,每年召開一次田徑運動會,每年為學生進行一次健康檢查,保證學生心理和生理健康。
(4)加大教研和科研力度
學校十分重視教研和科研工作,做到有制度、有計畫、有課題、有實驗、有總結。每學期開展一至二次“創新課”、“教會學生學習”研討活動。2000年以來,有一人獲國家優質課,12人獲省級創新優質課。承擔省級科研課題《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的研究》等53項,其中《創新教育理論與實踐研究》等三項九五重點課題已通過省級驗收,參加教科研的教師占專任老師的90%以上。2002年以來,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的論文百餘篇,出版論著30多部。
教育質量
學校非常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全面提高,做到穩中求高,持續恆久,不斷發展。
德育質量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意識、誠信意識、責任意識、合作意識、奉獻意識不斷增強。遵守行為規範和公共道德,積極參加社會公益活動,自覺保護環境,助人為樂。2002年,學生自發為新疆地震災區捐款,當地政府寄來捐款收據及感謝信函。
智育質量提高。學生形成了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知識基礎和基本技能,近兩年畢業會考優秀率和合格率均不斷提高。在省、國家級競賽中各科均有獲獎學生。高考的進線率、各科總平均成績均居全地區首位。
學生綜合能力全面提高。學生通過研究性學習和社會實踐,自學能力、分析能力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普遍增強,絕大多數學生能通過網路獲取信息。實驗動手能力有很大提高,會考合格率達99%。在全國中學生物理、化學、生物、英語能力等學科競賽中,學生頻頻獲獎。2000年以來,共有200多人次獲獎,18人獲省級以上獎,1人獲省特等獎,1人獲全國生物競賽銀牌。2002年,參加第四屆全國中學生語言文字套用大賽獲得二等獎。
學校榮譽
學生的體育、衛生、藝術等質量有明顯提高。學校認真貫徹有關體育工作的標準和方案,上好“兩操兩課”。成立田徑、籃球、排球、足球、桌球隊和射擊隊,國家體育局批准成立了“國家青少年體育俱樂部”,活動經常。2002年王曉旭同學參加第八屆全國中學生田徑運動會獲800米金牌及體育道德風尚獎;2004年參加吉林省第二屆中學生定向越野賽獲團體冠軍;2004年參加第二屆全國中學生“學校杯”運動會獲得一枚金牌、一枚銀牌、兩枚銅牌。學生具有較高的藝術欣賞力和表現力,興趣廣泛,積極參加體、音、美、文藝特長訓練,一年一次的藝術節和文藝晚會讓學生的才華得到施展,體音美特長學生達15%以上。課外活動堅持經常,成立了物理、信息技術、生物、化學等活動小組。課外活動內容豐富,通過每周二的課外閱讀課及課餘閱讀,閱讀名家名篇達幾十種。通過辯論賽、百科知識競賽、演講賽等活動,發現學生潛能,發展學生潛能。每年一次的體育運動會,不僅鍛鍊了學生的身體、增強了體質,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競爭意識和集體榮譽意識。
學生自我評價
學生自我評價能力有新的提高。學校通過社區、家庭表現鑑定、班主任周記、家訪、致家長一封信等形式全面了解學生,促進學生髮展。學校還建立了學生綜合評價制度,根據省市要求,利用學生綜合素質評價手冊對學生進行定期綜合評價,學生自我評價、自我認識、自我總結的能力有很大提高,促進了學生全面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