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題背景
在科技發展突飛猛進的21世紀,以科學為基礎的技術變革對人類生產和生活的影響將更加廣泛、深刻和迅猛。實踐表明一個國家或民族的繁榮與富強,不僅需要領先的科學,還需要與科學相匹配、相協調的技術,更需要具備現代勞動意識和現代科學技術素養,能應對以技術為基礎的未來社會的挑戰的廣大勞動者。如果我們培養的學生只會念書和考試,缺乏動手實踐訓練,沒有創新精神和設計能力,那么這樣的學生很難適應經濟發展的需要。經濟發展到今天,要求從中國小階段開始,就不能缺少對學生的勞動技術意識、初步的技術能力和素養的教育,特別是對學生創新精神和動手實踐能力的培養。據報導,在日本30% 的大學生都當了工人,同樣的流水線,同樣的機器,在德國就能生產出賓士,在中國卻不行,這是為什麼?是因為我們的舊觀念造成了不正確的人才觀,沒有把高級 “藍領”看作是社會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人才。
勞動技術教育是基礎教育階段的重要內容和組成部分,已被國家教育部列為綜合實踐活動中的一個國家指定性學習領域,它是跨學科的學習領域,具有內在的綜合性特徵。它綜合運用了數學、物理、化學、地理、語文、藝術、社會等學科的基礎知識,同時也融合了經濟、法律、倫理、審美、環保等方面的教育視野。對學生來說,勞動技術教育不僅是已有知識的綜合套用而且也是新的知識與新的能力的綜合學習。勞技課以操作性、實踐性為主導學習方式,以培養學生正確的勞動技術意識和創新思維能力為目的,是以學生獲得積極的勞動體驗,形成良好的技術素養為主要目標,對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獨特的作用。因此,國中勞技教學的主要內容,就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的實踐中,體驗勞動的光榮和樂趣,學會合作,從而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勞技課對提高學生素質無疑有著重要的作用,怎樣做發揮的作用更大呢?這就是我確立子課題的思路。
研究目標
通過本課題的研究,摸索出切實可行的勞技教學模式,和適合本校學生的教學內容。切實提高勞技課教學效果,改變過去那種教學效果不佳,學生綜合素質提高緩慢的狀況。通過本課題的研究與實踐,提高學生的動手、動腦及手腦協調的能力;提高學生設計、實踐、製作作品的能力;提高學生創新、發明的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勞動技能;培養提高學生對美的感悟和鑑賞能力;培養提高學生的勞動素養和科學素養。
理論依據方法
研究理論依據
1、 教育部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
2、 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3、 教育部《綜合實踐活動指導綱要》。
4、 《勞動與技術教育實施指南》。
課題研究方法
對比實驗研究法、調查問卷研究法、文獻研究法。
總說:打兩個例子來說:學習農民幹活也叫勞技。
學習做紙飛機也叫勞技。
這課也非常好上,首先要有一套教材,而且還要有實物教材,(以前讀書時,學校有派發教材和實物教 材不過要另交費用)。自己學習其中一門技能,做出比較完美的實物,課中的講說就是如何如何一步步的做出這實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