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作方法
用料
五花肉400g,澱粉130g,雞蛋2個,老抽3勺,大蔥一段, 小酥肉姜數片,大蒜3瓣,花椒一點,鹽5g,香菜少許,乾木耳少許,玉蘭片少許,料酒15ml,油。
做法
1、將五花肉切成1cm寬、4cm長的小片;蔥切片,姜蒜切片。
2、將澱粉、雞蛋混合後放入肉攪拌均勻,醃製10 小酥肉分鐘。
3、中火把油熱了,放入五花肉,中火炸至金黃色。
4、鍋中會有少許底油,放入蔥姜蒜花椒暴香,隨後放入木耳和玉蘭片 小酥肉,倒適量的水、鹽、料酒、老抽。
5、將炒好的木耳玉蘭片和肉混合,放入蒸鍋蒸45分鐘。
6、出鍋後撒上香菜就可以食用了。
喇嘛肉來歷
喇嘛肉就是由喇嘛發明的一種食肉方法。它以北方盛產的大白菜及豬肉為原料做成。口味特點是肥肉不膩,瘦肉不柴,肥瘦相宜,滿口溢香,兼紅燒肉、川白肉、大燉肉滋味而有之。由於豬肉浸透白菜,白菜充滿肉味,亦含有乾白菜、白菜、酸白菜的混合味道。菜湯鮮美膾口,沁入心脾,尤其以特大號海碗盛之放在桌心,大家圍坐,眾目所視,大有殺大豬、吃大菜的氣氛。 喇嘛肉的製作方法,是在瑞應寺居住的喇嘛們發明的。由於喇嘛上千,因此吃菜也只好用大鍋燉、大盆盛、大碗裝。天長日久,喇嘛肉在適應多人用菜的環境下,便逐漸產生了,並形成了一套固定的作法。多年來,它傳至民間,並被廣大民眾所接受。
喇嘛,是藏語,它和“和尚”是一樣的意思。這個字也被濫用了,本來並不是每個出家人都能稱為喇嘛的。正確的稱呼是出家 喇嘛的男人受十戒的稱沙彌,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出家的女人受十戒的稱沙彌尼,受具足戒的稱比丘尼。所謂外善知識,佛在《總集經》中說所有的佛以及進入菩提之道的菩薩行者們,必須依靠善知識。彌胖仁波切說佛、薄伽梵、進入菩提道的菩薩行者們,以及將佛、菩薩傳下的六度等法宣揚給別人的高僧大德等,都是我們的善知識。外善知識把大乘的法門如法地傳授,又將善巧的法門告訴我們,讓我們心中產生內善知識,了解善巧與般若雙運的道理和方法。所有讓我們進入究竟解脫之道的諸上師,就是外在善知識。而內善知識是真正由我們心中發出,包括正知、正念、不放逸及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等,依靠它們,才可以得到短暫的人天福報和永久的佛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