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背景
隨著以計算機技術的套用為重要標誌的第三次技術革命的興起,人們逐漸對以前那種靠紙筆和人腦操作的生產及商業管理模式有了新的思考,更多的經濟管理學者和實際管理者開始思考是否能把現代化工具用於對生產管理,而比較代表性的新工具就是計算機。各種形式的計算機套用於生產和商業經營中,加之計算機軟體技術的發展,使過去看似不可能的管理模式因運而生,通過計算機技術、感測器技術、自動控制技術、及其他現代化的技術和手段,人們可以把一系列複雜的工藝、流程寫進“程式”,形成所謂的自動化。
而現代的商業競爭模式也需要管理者通過這樣的“自動化”降低生產成本,增強競爭力,使企業持續生存,在這樣的背景下,商業自動化不但成為了一種趨勢,更成為了一種需求。
主要內容
就中國的商業體系架構來說,商業的機能分成四流:工作流、物料流、資金流與信息流,這四個重要流程在一個產業的企業內各單位與各企業間不斷的流動,以達到活絡整體產業的目的。這四個流程各自代表不同的意義:
一、工作流:代表資產所有權的移動。包含的內容有:商品企劃、採購、銷售管理、通路管理、存貨管理、消費者服務等。
二、物料流:代表實體物品的移動。包含的內容有:產品開發、製造、儲運、保管、供應商管理與物流管理等。
三、資金流:代表資產的表現,即因為資產所有權的移動而造成的金錢的移動。包含應收、應付、會計、財務與稅務。
四、信息流:信息的交換,即為達到上述三項流動而造成的資訊交換。包含各項的信息交換與經營決策、管理分析。
而政府推動商業自動化,即根據上述的四流加此制訂,內容包括:信息流通標準化、商品銷售自動化、商品選配自動化、商品流通自動化與會計記帳標準化。
意義
⑴商業自動化是電子商務發展的需要;
⑵商業自動化可以提高工作效率;
⑶商業自動化可以降低經營成本;
⑷商業自動化可以提高服務水平。
商業自動化標準的考慮
商業自動化標準工作的目標是在國家已有通用標準的基礎上,借鑑國外經驗,結合商業自動化實際,以規範技術開發、指導企業套用、推動行業管理為目的,建立和健全技術法規體系。
從商業自動化標準體系的構成看,商業自動化標準規範的主要內容可分為基礎標準、功能標準和管理標準三大類。
⒈基礎類標準 主要指商業管理、商業套用術語、數據組織和服務於流通、服務於網路的分類編碼方面的標準,包括商業自動化名詞術語、商場信息系統名詞術語、商業EDI標準、商業管理模式與作業流程規範、商業信息系統功能結構和數據流程規範、商業基礎數據字典、商品分類與代碼等。
⒉功能類標準 主要指套用系統的功能性標準,包括商業信息系統需求分析規範、POS系統基本功能要求、商用機具標準規範、商用識別卡(IC卡)規範等。如果說產業部門的產品標準是指導製造,那么功能性標準主要是指導系統的集成、開發和套用,兩類標準相互支持。
⒊管理類標準 用於行業管理和質量管理方面的標準,包括商業自動化管理辦法、商業管理信息系統評價指標體系、商業管理信息系統評價方法、系統開發商資格認定辦法、商用軟體測試要求、商用軟體測試規程、商業自動化系統安全保密規定、系統操作員和系統管理員資格及認定辦法、商業自動化驗收指南等。
關於商業自動化標準工作的開展,要以國家計委和國家科委的攻關項目為龍頭,加大商業自動化標準規範的研究力度、組織力度和實施力度。同時,在國家國內貿易局的領導下,與地方商(貿)委一道聯合推動標準化在商業自動化中的套用,並應加強對商業自動化標準工作的宣傳貫徹。在工作中,要始終堅持"抓住共性、規範基礎、約束關鍵、鼓勵創新"的原則,用2年~3年的時間建立和健全商業自動化標準規範體系,指導商業管理信息系統的建設,規範系統開發商的開發行為;在加入國際零售業技術標準化協會(ARTS)、參加其相關活動的基礎上,加快成立全國零售業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建立和健全組織機構和運行機制;同時抓緊商業自動化關鍵產品測評制度的建立,加快對系統開發商資格的認定工作,推行產品化戰略,保證系統建設的質量,加快中國的商業自動化建設,並進一步推動中國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