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一切皆有”和“一切皆無” 的思想曾引起過無數的觀點各異的爭論。有些學派選擇了第一種觀點,從而形成一種“現實主義的”形上學;其他學派選擇了第二種觀點,並發展出了一種“虛無主義的”-否定存在的-體系。在此期間形成了下述四個主要的佛教體系:“世親”“柯梨跋摩”“中道空無”和“唯識論體系”。此後,世親著述頗豐並且他的著作都已經成為這一個學派的權威性經典。他們認為,獲得真理並不在於承認外在世界的真實性或者否認所有現實,而在於認識到的思想和意識就是真實的存在,世界上的一切現象都是由精神(識)變現出來的,事物的一切屬性都是人的主觀意識。瑜伽行派的“識”不是主體對客體的認識,而是對自己變現出來的認識對象的認識,因而它是一種純粹的唯心主義。
相關詞條
-
唯識學
唯識學是大乘佛學的三大體系之一,是繼大乘中觀學之後印度佛學的主流與核心。從3到7世紀的500年中,唯識思想一直保持很大的優勢,對其他各種思想與學說產生了...
介紹 原始佛教唯識思想探源 部派佛教唯識思想探源 大乘佛教唯識學的確立、發展與演變 -
唯識學派
唯識學派,又被稱為瑜伽行派,是大乘佛教兩大思想流派之一。因為創始人重視瑜伽行,瑜伽行派因此得名。世親菩薩造《唯識二十論》 、 《唯識三十論》 ,宣說“一...
基本介紹 學派介紹 歷史沿革 相關學說 -
制惡見論
《制惡見論》,為玄奘三藏於印度所作,以破正量部之惡見。是玄奘在印度遊學期間所撰寫的影響最大的一部論書,為玄奘贏得了聲震五印的極高榮譽,可惜未能流傳下來。
簡介 三論 相關背景 主要內容 -
《唯識札記》
本書的作者惟賢老法師,早年曾先後分別在四川南充龜山書院和重慶漢藏教理院師事過在支那內學院進修過的國學和佛學大師王恩洋先生及著名佛教思想家和改革家太虛大師...
內容介紹 作者簡介 目錄 文摘 -
唯識札記
《唯識札記》,作者惟賢法師,由宗教文化出版社於2006年出版。本書不僅對初學者開卷有益,專攻者亦可備為深入瑜伽之難得參考資料。
內容簡介 目錄 -
攝大乘論
攝大乘論 (Mahāyāna-samgraha-śāstra) 是佛教大乘瑜伽行派的基本論書,簡稱《攝論》,印度無著撰。梵文原本已佚。中國先後有三種漢譯...
著作概論 簡要內容 主要觀點 歷史影響 各種註疏 -
法相宗
一樣,玄奘由追究唯識論的真諦而涉足到佛法,並在理論和實踐上形成了“法相...》、《攝大乘論》、《雜集論》、《辨中邊論》、《唯識二十論》、《唯識三十頌...。《成唯識論》為其代表作。 史略創始人玄奘曾遊學印度17年,回國後先後...
基本信息 經典 史略 判教 理論 -
早期天台學對唯識古學的吸收與抉擇
天台宗是中國佛教八大宗派中創立最早的一家。相對於唐代以弘傳玄奘新譯唯識經典為主的慈恩系唯識學,唯識古學主要指南北朝時以弘揚舊譯《十地經論》與《攝大乘論》...
前言 內容簡介 本書目錄 作者簡介 -
窺基
,早有出家志向。二十五歲參與譯經,顯慶四年(659),玄奘譯唯識論時,窺基...,遂參糅十大論師之釋論而成一本,即成唯識論。玄奘又為窺基闡說陳那之因明...),玄奘主譯辯中邊論、辯中邊論頌、二十唯識論、異部宗輪論、阿毗達磨界身足論...
人物生平 個人成就 著述作品 歷史記載 家族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