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長孺(1911~)
正文
中國歷史學家。江蘇吳江人。1911年7月(宣統三年六月)生。1932年畢業於上海大同大學文科,後在多所中學任教。1940年任上海光華大學講師。1942年任湖南國立師範學院副教授。1944年至今任武漢大學歷史系副教授、教授,並在1949年後,歷任中國古代史教研室主任、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主任、歷史系主任、中國三至九世紀研究所所長。兼任中國科學院歷史研究所研究員、國家文物局古文獻研究室主任。中國共產黨黨員。九三學社第六屆中央委員、武漢分社副主任委員。唐長孺早年鑽研遼金元史,以後長期從事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的研究。自1955年以來,由三聯書店、中華書局等處先後出版《魏晉南北朝史論叢》、《三至九世紀江南大土地所有制的發展》、《唐書兵志箋正》、《魏晉南北朝史論叢續編》、《魏晉南北朝史論拾遺》等學術專著,還多次在《歷史研究》、《中國史研究》、《文史》、《文物》等學術刊物上發表研究魏晉至隋唐時期歷史和敦煌吐魯番文書的論文。在研究工作中,他首先注重對舊史記載作嚴謹的去偽存真的鑑別,如《唐書兵志箋正》是一部史料整理性質的書,經他旁證博引地溯源勘對、條析箋正,彌補並糾正了兵志記載上的許多疏漏和錯誤。更重要的是,他注重對歷史上的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上層建築、階級結構及動向等社會本質問題作周密而透徹的考察,從紛繁的社會表象著手,在諸社會因素的關連中找出內在的規律,從而得出一些有重大意義的開創性的結論。
唐長孺還廣泛參加史學社會實踐。1956年,參加教育部頒"中國古代史教學大綱"的編制。1961年,主編《中國通史參考資料(魏晉南北朝分冊 )》。從1963年起,主持並參加二十四史中北朝四史(《魏書》、《周書》、《北齊書》、《北史》)的點校工作。60年代以來,他的研究範圍由魏晉南北朝延伸到隋唐,史料收集也由對史籍的查考發展為對出土古文獻資料的整理,為這一時期的學術研究再辟蹊徑。1975年,經他倡議,在國家文物局領導下,組成"吐魯番出土文書整理組",由他任組長主持整理工作,並將整理後的文書主編出版了《吐魯番出土文書》共十冊。隨後又主編《敦煌吐魯番文書初探》一書。
1955年以來,唐長孺招收並培養了多批研究生,其中有些已成長為教授、研究員。1962年,他領導成立的魏晉南北朝隋唐史研究室已經建設成為一支學風嚴謹、成果顯著的較完整的學術梯隊。
唐長孺還參加了許多社會學術團體的工作,1978年以來被選為中國史學會理事,中國唐史學會會長,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副會長,湖北省史學會副會長、會長,湖北省考古學會理事長,六朝史研究會名譽會長。並受聘為《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中國大百科全書·中國歷史》編輯委員會副主任。他還應邀赴日本講學,在日本《東方學報》、《東洋學報》等刊物上發表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