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介紹
哈羅鐵路位於新疆哈密市和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境內,全長約360公里,自既有蘭新線哈密市引出,向西南經規劃的哈密工業園區、大南湖煤田西緣繼續行進,伴行哈密-羅布泊公路東側,至線路終點羅布泊鎮羅中區,設計技術標準為國家Ⅱ級單線鐵路,內燃牽引,預留電氣化條件。規劃輸送能力為貨運每年3000萬噸。工程總投資29.93億元,總工期2年,2012年11月29日正式開通運營。
2012年11月29日12時26分,隨著現場指揮人員一聲令下,57001次貨運列車自哈密南站駛出,奔向有著“死亡之海”之稱的羅布泊,這標誌著哈(密)羅(布泊)鐵路正式建成通車,羅布泊由此告別沒有火車的歷史。
2009年5月25日,新疆哈羅鐵路開工儀式在哈密舉行。該鐵路建成後將滿足羅布泊鉀鹽開發需要,並將直接促進新疆優勢資源轉換和旅遊資源開發。
烏魯木齊鐵路局負責人表示,哈羅鐵路將與哈密至臨河鐵路相連,形成新疆與西北、華北地區客貨交流的新通道。不僅如此,修建哈密至羅布泊鐵路,對開發沿線旅遊資源、加快南疆地區脫貧致富、促進我國東西部地區優勢互補也具有重要意義。
工程進展
2010年3月3日上午,中鐵十二局承建的哈羅鐵路S1標段重點工程南湖特大橋工程正式開工,這標誌著哈羅鐵路正式開工建設。行署副專員亞森·斯地克出席奠基儀式。
2010年3月15日,羅布泊鎮深入哈羅鐵路施工單位駐地調研。
2010年5月25日,哈羅鐵路建設動員大會在哈密市花園鄉隆重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自治區黨委書記王樂泉,自治區黨委副書記、自治區主席努爾·白克力,國家開發投資公司黨組書記、總裁王會生等領導出席典禮並為哈羅鐵路工程培土奠基。
2010年6月5日,中鐵十二局集團哈羅鐵路項目部在兵團農十三師會務中心召開“百日大幹”階段性總結表彰大會,哈密市市委常委翟同江,中鐵十二局集團哈羅鐵路項目指揮長呂鍇生,黨委書記李占全等領導出席了本次大會。
2010年8月底,工程累計完成投資7.3億元,完成總投資的24.41%。其中,2010年計畫完成投資10億元,年度累計完成5.3億元,完成年度計畫的53.00%。
2010年11月新疆哈羅鐵路南湖特大橋橋墩台中的51、52、54、69號橋墩封頂,標誌著橋墩台主體工程提前14個月完工。
2011年8月1日,在哈羅鐵路施工現場,工人在操作機械架梁。 9月15日下午7點38分,隨著哈 羅鐵路南湖特大橋最後一片橋樑的徐徐落下,標誌著新建哈羅鐵路南湖特大橋99孔梁全部架設完畢,從而為後續的機械鋪軌打開了通道。
南湖特大橋作為哈羅鐵路的控制性工程全長約3.3公里,橋墩最高處達43米,共由99孔32米梁組成,該橋的架通直接打開了機械鋪架進出羅布泊的咽喉之路。
2012年3月18日。中鐵十四局三公司哈羅鐵路項目部召開了由項目部技術人員、各工區工區長、技術負責人參加的施工技術現場觀摩會。
2012年6月20日,正在建設中的哈(密)羅(布泊)鐵路正處於緊張的鋪軌施工收官階段,7月20日鋪軌將到達終點羅中站。屆時,亘古荒漠羅布泊將告別沒有鐵路的歷史。
2012年7月15日深夜,羅布泊深處的羅中段鋪架現場一片繁忙。正在現場負責施工的胥洪說,目前哈羅鐵路距離終點只有10多公里。
2012年7月22日全線貫通。
2012年11月29日正式通車。
修建意義
意義一:哈羅鐵路開工標誌著“一主兩翼”鐵路建設進入實施階段
2010年5月25日哈羅鐵路建設動員大會的召開,標誌著“一主兩翼”鐵路建設進入了實施階段。“一主”指擬投資1200億元建蘭新鐵路客運專線,項目建成後,現有蘭新鐵路線將改為貨運專線,主要用於新疆煤炭等資源外運;“兩翼”分別指新疆將軍廟——巴里坤——伊吾——策克(內蒙古)鐵路、哈密——敦煌——西寧——成都鐵路。項目預計3年內建成,一期設計煤炭年運力達3億噸。這些鐵路都將經過哈密地區,為哈密煤炭外運提供便利。
意義二:哈羅鐵路開工意味著哈密地區交通樞紐地位更加凸顯
2009年以後的幾年內,哈密地區將建成蘭新線電氣化、蘭新第二雙線、臨哈鐵路、哈羅鐵路、哈密至將軍廟鐵路五條鐵路幹線、七個方向的鐵路樞紐,這將使哈密地區的交通樞紐地位更加凸顯,援用烏魯木齊鐵路局副總工程師陳祥千的話來說,那就是:“哈密將成為我局管內僅次於烏魯木齊地區的重要的鐵路樞紐。”
根據國家中長期鐵路網調整規劃,哈羅鐵路將與哈密—臨河鐵路相連,形成新疆與西北、華北地區客貨交流的新通道;還將適時延伸與規劃建設的青(海)新(疆)線相接,實現西北地區與西南地區各種生產要素的交流。
意義三:哈羅鐵路建成將保障哈密成為“西煤東運”主戰場
羅布泊分布著預測儲量達230億噸的特大型大南湖煤田。隨著煤炭資源勘查的不斷深入,素有新疆“東大門”之稱的哈密地區已成為我國“西煤東運”戰略的重要資源開發區,並將建成億噸級煤炭生產基地。
鐵道部等國家部委籌劃建設的哈密至國內省區“一主兩翼”鐵路線,就是用於吐魯番——哈密地帶約6000億噸煤炭儲量的“西煤東運”。“一主兩翼”鐵路建成之日,就是大規模“西煤東運”之時。
意義四:哈羅鐵路建成將滿足國投羅鉀的運力需要
羅布泊地下鉀鹽儲量全國第一,哈密至羅布泊鐵路線路終點羅布泊鎮羅中區正是我國重要的鉀肥生 產基地。地質部門已初步探明羅布泊羅北區和東西台鉀鹽儲量約為5億噸。
作為農業生產不可缺少的重要生產資料,中國鉀肥供需缺口非常突出,自給率不足30%。我國鉀肥年需求1000多萬噸,70%依賴進口。羅布泊120萬噸鉀肥工程項目作為“十一五”期間我國重大建設項目,總投資約40億元,2008年底已經建成;至2014年底,二期300萬噸/年鉀肥生產能力也將建成。必將有效緩解中國鉀肥長期嚴重依賴進口的局面,而且帶動當地相關產業發展,促進經濟成長和就業。因此,哈羅鐵路建成後即可為加快羅布泊鉀鹽資源開發利用提供充足的運力保障。
意義五:哈羅鐵路建成將保障哈密成為“西電東送”輸出口
西北電網有限公司黨組副書記、總經理孫佩京一行來哈密調研時表示,到2010年,新疆750KV電網將與西北電網併網,屆時,哈密將成為國家“西電東送”工程的核心輸出口。
“西電東送”工程是國家實施西部大開發的三大標誌性工程之一,也是西部大開發三大標誌性工程中投資最大、工程量最大的一項惠及西部各族人民民眾的民生工程。在我國電力建設史上,如此大規模的電源、電網建設從未有過。
孫佩京說,烏—吐—哈750KV線路將於2009年建成投運,其中將在哈密區域建成雙回750KV線路,實現與西北主網互聯;到2020年將配合哈密煤電化基地建設和能源開發,在最佳化哈密220KV、750KV電網基礎上,再建3條正負800KV直流輸電線路,以實現哈密電力大規模、遠距離、高效率外送的迫切目標。
地委書記郭連山在與孫佩京一行座談時指出:哈密人民有“兩盼”,一盼“西煤東送”,二盼“西電東送”。他表示:哈密各級黨委、政府將對西北750KV電網建設給予全力支持,給予最優惠的政策。
郭書記的這番話即將兌現,哈密至羅布泊鐵路沿線分布的預測儲量達230億噸的特大型大南湖煤田,正是火電用煤的重要來源,哈羅鐵路一旦建成,即可為哈密地區形成煤電化工基地提供可靠的運力保障。
學界認為,“路斷城空”和“水斷城空”,是古樓蘭衰亡的兩大主因。作為絲綢新路,哈羅鐵路無疑將成為樓蘭生態重建的強大引擎。
此外,哈羅鐵路沿線還分布有規劃建設的哈密工業園區,哈羅鐵路建成後,可滿足煤田開發、礦石、電廠等運輸需要,為該地區形成煤電化工基地提供可靠的運力保障。
報導
新疆電視台連續報導
從2012年7月18日至22日,新疆電視台《新疆新聞聯播》播出了5集連續報導,全景式地把哈羅鐵路呈現在觀眾面前。
第一集
第一集名稱:《哈羅鐵路施工接近尾聲》。說到鐵路“經過一年多施工”,軌道鋪設“即將到達終點羅中站”後,通過製作地圖,介紹哈密至羅布泊鐵路,讓觀眾了解到哈羅鐵路的整體情況。
第二集
第二集名稱:《哈羅鐵路沿線9個站點10月底前投運》。一開始說,記者要“沿哈羅鐵路穿越無人區”,為這個曠世工程的特殊意義與築路的艱辛埋下了伏筆。然後說,這條鐵路和蘭新鐵路火石泉站一起,“形成南北走向的環狀包圍圈”,帶動哈密市及周邊發展。初步告知人們在“無人區”修築這條鐵路的作用和意義。
第三集
第三集名稱:《哈羅鐵路上的靚麗風景——南湖特大橋》。介紹了哈羅鐵路線上唯一一座大橋——南湖特大橋。通過圖像與介紹,讓觀眾親眼看到這座“全長3250米,由99孔”組成的混凝土鋼筋結構的大橋,猶如“一條長龍盤踞在戈壁大漠”,體現出這條鐵路工程的巨大與宏偉。
這集專門做了一個背景材料《打造立體交通樞紐》。背景通過地圖製作,直觀地讓觀眾了解到,隨著哈羅鐵路的建成,哈密的過境鐵路將達到“7條”,形成“一主兩翼”的鐵路交通格局,成為新疆重要的“交通樞紐”,進一步闡釋了哈羅鐵路建設的戰略意義。
第四集
第四集以《 "生命禁區"里的三人小站》為題,介紹哈羅鐵路的巴特車站。車站設在“全年200多天都在颳大風,最大風力超過13級”的羅布泊腹地。說是車站,其實是“一個用廢舊彩鋼板建在平板車上的活動板房”,“三位職工堅守”。他們“生活起居,全部都在這個20平米的小屋裡”。寸草不生的地方,荒涼寂寞,一天最愉快的事是“看到火車經過”。
這集讓人們知道,整個工程留有野生動物通道、泄洪通道,以及設定護路防沙障等。這些都反映出工程的複雜性和環保意識,折射出我國鐵路建設者的智慧。
第五集
最後一集《哈羅鐵路全線鋪通》在忠實地記錄下最後一個軌排鋪設的現場後說,這條鐵路不僅“打破‘羅鉀’發展瓶頸”,還“將與哈密-內蒙古臨河鐵路相連,形成新疆與西北、華北地區客貨交流的新通道”。再次把這條鐵路的現實作用與長遠的戰略意義告知觀眾。
保護野生動物
哈羅鐵路全線密集橋涵確保野駱駝遷徙。
哈羅鐵路沿線全是沙漠戈壁,但在這惡劣的自然環境中,卻是世界極度瀕危物種野駱駝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保護哈羅鐵路工程沿線分布的野生動物,鐵路部門對保護區周圍的車站和線路進行最佳化設定,建設橋涵滿足動物通行。哈羅鐵路全線共建有橋樑279孔,涵洞394孔,最密集的地方,每隔80米就有一座橋涵,從而保障了野駱駝東西向的遷徙和種群基因交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