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拉毛都鎮

哈拉毛都鎮

哈拉毛都鎮位於吉林省前郭縣,地域獨特,交通便利。這裡南接長春,北靠松原,東臨松花江,西距302國道8公里。是前郭縣和松原市的最南端。鎮區南北長19公里,東西寬約9公里,總幅員面積181平方公里,轄12個村(包括4個民族村)共34個自然屯,總耕地面積為6513公頃。總戶數為5761戶,總人口為24491人。地勢西高東低,系丘陵地形,具有發展林果業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享有“塞外名果之鄉”的美譽。

歷史沿革

哈拉毛都鎮歷史悠久、文化厚重。“哈拉毛都”為蒙語,其漢語意思是“茂密的森林”。據前郭縣誌載,清崇德元年(1636年)哈布圖哈薩爾十八世孫固穆因征服明朝有軍功,被清朝皇帝封為扎薩克輔國公,順治五年(1648年)受扎薩克銜,為扎薩克輔國公,分掌前旗,詔世襲罔替,公府設在哈拉毛都,至今已有358年的歷史。末代旗王爺齊默特色木丕勒就出生在此地。1993年變為哈拉毛都鎮。

地理氣候

哈拉毛都鎮是前郭縣18個少數民族鄉鎮之一,地處前郭縣和松原市的最南端,位於東經125°04′~125°17′,北緯44°46′~44°56′,地域獨特,交通便利。東臨松花江與扶餘縣隔江相望,南與農安縣小城子鄉接壤,西北與王府站鎮毗鄰。人民政府駐地王府屯村,距縣人民政府駐地25千米。

哈拉毛都鎮駐地王府屯村,其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連綿不斷的山地,共有4個村2135戶居民在此居住,東部多為平原,鎮區東西土質有差異。西部是沙丘覆蓋的壟狀崗地,多為黑鈣土質,東部是松嫩河谷平原,沿江地帶多為草甸土、沖積土泥炭土質,土壤肥沃。溫度變化差異大,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冬長夏短。年平均氣溫在4.5攝氏度左右,年平均降水量約為475毫米,無霜期為144天左右

城鎮建設

哈拉毛都鎮王爺府遺址
改革開放以來,哈拉毛都鎮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充分利用三面環山,一面臨江(松花江)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優勢,轉變思想、更新觀念,探索出了符合本地實際的發展農業產業化的路子,農業、畜牧業、交通運輸、教育、科技、衛生、人民生活等都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尤其是十六大以後,鎮黨委、鎮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實施招商引資和項目拉動,大打“三張牌”,促進了鎮域經濟的快速發展,2005年,全鎮糧食總產量達到5萬餘噸,牧業收入達到2797萬元,農民人均收入實現3863元,社會生產總值達到了13290萬元。到2005年底全鎮12個行政、34自然屯全部安裝了城控電話。截止到2005年末,全鎮硬化道路28公里。鎮中學、國小、職業學校都建成了標準化學校,農村新型合作醫療農民參合率達到了80%以上。

哈拉毛都鎮具有豐富的礦產資源,境內油母頁岩的儲量十分可觀;具有優越的林業資源,從上世紀九十年代初以來,林果業得到迅速發展;更具有得天獨厚的旅遊資源,有頗富盛名的王爺府遺址等許多令人神往的景點,流傳著許多美麗的傳說。

經濟發展

哈拉毛都鎮哈拉毛都鎮
哈拉毛都鎮三面環山,一面臨江(第二松花江)的地理位置,疏鬆、透氣、腐植質含量較高的肥沃土壤,完全適應各種果樹生長要求,縱橫交錯的溝壑,兩山夾一溝,自然形成了果樹天然防風屏障,自然水域豐富,坎下松花江可提水灌溉;坎上有泉水,一年四季長流不息,可截流澆灌。具有發展果樹經濟林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

“十五”期間,哈拉毛都鎮鎮立足於本地丘陵地多,宜林地多的實際,因地制宜地引導農民發展林果業。哈拉毛都鎮果樹經濟林已發展到1050公頃,進入產果和盛果期的已達700公頃,果品產量3萬噸(銷售收入1000多萬元,農民人均果品收入400多元),初步形成了以蘋果梨海棠果葡萄櫻桃為主打品種的果業基地。

林果業發展規劃。哈拉毛都鎮將通過政策引導和退耕還林的辦法,採取優惠措施調動農民發展林果業的積極性,力爭到“十一五”末期,使哈拉毛都鎮果樹經濟林面積達到2000公頃,在現有的基礎上翻一番。使林果業成為哈拉毛都鎮的支柱產業,打造“王爺府”品牌,促進旅遊等相關產業的大發展,拉動地方經濟發展。

結構調整

哈拉毛都鎮哈拉毛都鎮
前郭縣哈拉毛都鎮在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工作中,緊緊抓住“發展生產”這箇中心環節,按照“一村一品,一屯一業”的整體規劃,積極引導農民進行產業結構調整。通過結構調整,催生新的經濟成長點,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助力。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則,結合各村產業發展的實際情況,明確了各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格局。規劃了林果業專業村、毛皮經濟動物飼養專業村、養專業村、養養雞專業村以及綠色無公害水稻專業村、辣椒種植專業村、旅遊經濟專業村等。在實際操作過程中,他們通過典型引路、抓點帶面逐步擴大各類專業項目的發展規模,在此基礎上培育各類專業合作社組織,帶動更多的農民積極進行產業結構調整,發展專業生產,實現農戶分散經營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增加農民收入,促進各類產業健康發展。2008年,這個鎮在總結幾年來產業結構調整工作經驗的基礎上,成立了以鎮長為組長的鎮產業結構調整推進組,進一步加大全鎮各村產業結構調整的推進力度,以此實現鎮域經濟的大發展,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步伐。哈拉毛都鎮已發展貉、藍狐等各類毛皮經濟動物2300餘只,存欄黃牛4500頭,生豬37000頭,禽類130萬隻,發展林果經濟林1200公頃。通過實施有效的產業及種植業結構調整,全鎮農民將增加經濟收入2200元。

行風建設

哈拉毛都鎮哈拉毛都鎮
哈拉毛都鎮自開展“樹新風正氣、促和諧發展”主題教育活動以來,抓學習,重實效,促提高,堅持做到“四結合”,以良好的風氣,促進各項工作的開展,並取得了較好的成效。“四個結合”的具體內容包括:一是堅持“樹新風正氣、促和諧發展”與招商引資相結合,全鎮上下一邊抓學習,一邊抓發展,動員各方面力量,全民招商,現在已招商引資企業6戶,招商引資達2840萬元。完成縣裡下達任務的,引進了米業等一批加工企業和養殖戶;二是堅持“樹新風正氣、促和諧發展”與深入開展治理“散軟懶”活動相結合,重點治理不按時間上、下班,民眾辦事找不到人的問題,促進了機關作風和村上作風明顯好轉;三是堅持“樹新風正氣、促和諧發展”與抗災自救相結合,深入各村想辦法,出主意動員民眾搞抗災自救,現在全鎮外出打工人員達3000多人,發展養殖業戶達2300戶;四是堅持“樹新風正氣、促和諧發展”與做好秋季工作,保持穩定相結合,十月十五日黨的十七大在北京要隆重召開,為了保證大會的勝利召開,穩定工作非常重要,因此鎮黨委成員包村,對重點人員落實了包保責任制,保證在大會期間不越級上訪。結合抓穩定工作全面抓好秋季工作,研究和落實秋季造林、防火、翻地等工作,力爭在上凍前結束秋季工作。“樹新風正氣、促和諧發展”主題教育活動的有效開展,轉變了幹部工作作風,營造了良好和諧的發展氛圍,注入了堅實的思想動力,為全面完成2008年的各項工作必將提供強有力的思想和組織保證。

項目建設

項目簡介:哈拉毛都鎮王府屯境內西側有一處土圍牆遺址,該圍牆內即是清末駐郭前旗最後一位蒙古王爺的宅地。目前已損毀僅剩部分圍牆。該遺址具有典型的清代建築風格,是研究東蒙郭前旗的形成、歷史沿革和北方蒙古王爺的政治、軍事、文化生活的重要史料之一。市場分析:隨著旅遊業的興起,王爺府作為具有代表性的蒙古族旅目前大部分府地被損毀,僅存部分圍牆,計畫在原址重新恢復建設,按史料記載原樣恢復。游吸引物,在休閒遊和訪古遊方面將顯示出其強大的吸引力。該景區的開發建設是吉林省西部唯一的一處蒙古族王爺府地展示區,市場前景廣闊。投資總額:5200萬元。融資總額:5000萬元。合作方式:合資、合作。資金用途:恢復王爺府主要建築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