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出身
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四月,生於郭爾羅斯前旗輔國公府(今前郭縣哈拉毛都鄉王府屯)。這時是其祖父圖普烏勘吉圖執政時期。齊王從7歲起,便接受蒙古貴族式的教育,讀蒙文、滿文和漢文。
光緒十五年(1889)正月,皇帝舉行成婚大禮,圖普烏勒吉圖即帶齊王進京參加慶典,齊被授予四等台吉並賞頂戴花翎。光緒二十年正月,慈禧太后60壽典時,圖普烏勒吉圖又帶齊王進京。齊王晉爵三等台吉。
滿清時期的齊王
光緒二十三年(1897)的三月,年僅23歲的齊王經理藩院奏請皇帝批准,繼承祖父圖普烏勒吉圖職爵,正式襲任郭爾羅斯前旗扎薩克輔國公。
光緒二十八年(1902)被任命為哲里木盟副盟長,並在京師設駐京局(旗的辦事處)。光緒三十一年(1905年),任哲里木盟盟長兼兵備札薩克。光緒三十三年(1907年),入朝覲見並獲鎮國公銜輔國公封號。
民國時期的齊王
民國元年(1912),哲里木盟發生了烏泰叛亂事件。烏泰是科爾沁右翼前旗扎薩克郡王、哲里木盟副盟長。8月20日,烏泰舉兵叛亂,散發了《東蒙古獨立宣言》,分兵三路進攻洮南府及今白城子等地。但除科爾沁右翼後旗扎薩克、輔國公拉西敏珠爾派兵參與叛亂外,哲盟其他各旗王公均在猶豫中觀望事態的發展,並未舉兵,袁世凱立即飛電奉天都督趙爾巽等人,要求注意全盟動向,採取鎮壓與勸撫手段敉平叛亂。
吉林都督陳昭常接到袁的密電後,以郭爾羅斯前旗地處蒙漢接壤的交通要道,齊王又是哲里木盟盟長,為各蒙旗觀瞻所系,即命四十六旅旅長裴其勛率部進逼郭爾羅斯前旗。
裴部進抵郭爾羅斯前旗後,裴其勛即會同知府何械朴親赴王府會見齊王。齊王看到大兵壓境,王府被困,遂表示擁護共和、反對叛亂之意。此後,齊王以盟長名義發出文告,照知全盟各旗拒絕庫倫"勸降",抵制烏泰叛亂。在吉林都督陳昭常的支持下,齊王還於是年10月18日在長春主持召開了"哲盟王公代表會議",商談治理蒙旗大計。北京政府蒙藏院代表阿穆爾靈圭、東北三省宣撫使張錫鑒、吉林都督陳昭常等到會。會議決議事項十條,主要是:中央可在東蒙邊塞要隘駐軍;蒙古王公不得將財產私自售賣或抵押與外國人;王公向外國借款需得中央允許;中央頒布特別優待蒙人條件;東蒙十旗一律改懸五色旗等。這次會議對配合政府軍制止叛亂,穩定東蒙大局起了積極作用。
烏泰等人的叛亂,被袁世凱派吳俊升等部鎮壓下去。按照北京政府所頒布的"加進實贊共和之蒙古各扎薩克王公封爵"之命令,齊王以擁護共和,歸順民國,反對叛亂之功,同年9月被北洋政府晉封為鎮國公並加貝子銜。1913年,又以"維護東蒙之功"從優晉封為多羅郡王。1914年4月,因擁戴袁世凱稱帝,晉封和碩親王。
偽滿時期的齊王
儘管民國北洋政府與東北地方政權對他極力安撫,但他仍盼望清朝復辟。1925年,在日本間諜分子川島浪速等策劃下,參加"滿蒙獨立盟約"。1926年,又有日本間諜分子富田仁三郎與其結交,成為他的顧問和義子,並曾居住在王府里。
" 九·一八 "事變後,他接受日本帝國主義的鼓動,組織了"蒙古自治會";參加了由日本"滿鐵"駐鄭家屯公所長菊竹稻藏召集的鄭家屯蒙古王公會議;1932年1月,日本帝國主義積極策劃成立偽滿洲國。2月17日,成立了偽東北行政委員會,張景惠被指定為委員長,熙洽、臧式毅、馬占山、湯玉麟、齊王、凌升等六人被指定為委員,2月18日,以偽東北行政委員會名義發表了一個所謂的‘宣言’公然宣稱東北要完全"獨立"。2月25日,又以偽“東北行政委員會”的名義,宣布成立"新國家",名日"滿洲國"。齊王是這兩次"宣言"的簽署者之一,從而成為所謂的"建國元勛。
1932年3月1日偽滿洲國成立。3月9日,溥儀當上了偽滿洲國的"執政",舉行了"就職典禮",齊王參加了典禮儀式。當天,偽滿洲國宣布建各部,同時設興安局。3月14日,齊王被任命為偽滿洲國興安局局長。1932年8月3日,偽滿興安局改為興安總署,齊王改任興安總署總長。
1934年3月1日,溥儀稱帝,任命了九部大臣。11月9日,偽滿國務院決定,將興安總署改為蒙政部。28日,任命齊王為蒙政部大臣,12月l日正式到任就職。
1937年5月7日,偽滿洲國人事更迭,偽國務院總理大臣張景惠同時兼任了外交部、蒙政部大臣等職,齊王改任諮詢機關參議府的參議。 1938年,日本關東軍要蒙古王公放棄對蒙地的所有權和征租權。齊王率先贊成,向博儀獻上"蒙地奉上書",表示自願把蒙地交給偽滿洲國。1941年3月,他又按日本人意圖辭去參議職,任"滿洲電信電話株式會社"的副總裁。當了一年"副總裁"之後, 1942年春,齊王返回王府。1942年8月1日(陰曆六月二十三日),病死在他的出生地。終年6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