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山村

哈尼山村在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哈尼族在1200多年間,傾注了數十代人的心力,發揮了驚人的智慧和勇毅墾殖梯田。其隨山勢地形變化,因地制宜,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之中,無不奮力開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數畝、小者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萬畝。這一景觀構成了千奇百態變幻莫測的天地藝術大交響樂,成為舉世矚目的梯田奇觀。

基本信息

哈尼山村

哈尼山村在雲南省紅河州元陽縣,哈尼族在1200多年間,傾注了數十代人的心力,發揮了驚人的智慧和勇毅墾殖梯田。其隨山勢地形變化,因地制宜,坡緩地大則開墾大田,坡陡地小則開墾小田,甚至溝邊坎下石隙之中,無不奮力開田,因而梯田大者有數畝、小者僅有簸箕大,往往一坡就有成千上萬畝。這一景觀構成了千奇百態變幻莫測的天地藝術大交響樂,成為舉世矚目的梯田奇觀。哈尼族村寨大多建在海拔1000米到2500米的山區和半山區。住房一般是土木結構的樓房,土牆木,屋頂有平頂、雙斜面和四斜面幾種。哈尼族社會發展不平衡,鄰近漢族地區,明清以來即進入封建社會,接近傣族的地區,則受傣族封建領主統治;個別地區還殘存一定的原始農村公社土地所有制特點。哈尼族仍保存著父子連名制,反映了父權制的確立。哈尼族主要從事農業,還善於種茶。哈尼族種植茶葉的歷史相當久遠,哈尼族地區的茶葉產量已占雲南全省產量的三分之一。哈尼族信仰多神和崇拜祖先,傳統節日主要有十月節(新年)和六月節。此外,與漢族一樣,也過春節、中秋節等。禁忌:產婦分娩,忌外人闖入室內;進村時不能披著衣服;不能用火塘上的三腳架烘濕鞋;禁止砍伐“龍樹”和將污穢物扔置“龍樹”之下。傳統節日:主要有“年首扎勒特”(10月)、“吃扎扎”(五月節)。此外還有“栽秧節”(又稱“黃飯節”)和嘗新節兩個小節日。日常食俗哈尼族過去日食兩餐注食是當地產的稻米,玉米為輔喜把大米、玉米蒸成米飯粑粑、米線、卷粉和豌豆涼粉等。居住在西雙版納的哈尼族分支僾尼人喜將瘦肉剁細,與大米、薑末、八角面、草果面一起熬粥,並以此為主食的上品。擅長利用當地土特產原料醃製鹹菜、烹製肉類及各種風味菜餚。如白旺是用凝固的牲家禽血塊拌上炒熟的花生、薄荷、姜蒜、苤菜根、鹽、辣椒和生肉製成的。比較有名的風味菜菜餚還有蜂蛹醬暴醃芭蕉心、酸筍炒麂子肉、省肉鬆醬、清湯橄欖魚、螃蟹燉蛋清、煮蛇圓子等。不論平時或節日每餐必不可少的是豆豉。豆豉的吃法很多,可將其配上辣子、芫荽、姜、蒜苗燒熟作主菜;將豆豉切片炸香拌竦椒麵當鹹菜等哈尼族有共享獵物之習,當獵食們進山捕獵歸來,無論獵物多少,全寨子人都可來分割獵物,各有家都可分享一份。如果獵物太少,就直接煮好,大家一起分享。飲茶和喝酒是哈尼族的嗜好,所飲用的酒多是自家釀製的甜白酒,醇香、甜蜜;喝茶多用煨釅茶的方式。即先用銅壺或大口缸在火塘上將水燒沸,然後再放入茶葉煨煮,待再燒開時飲用。一般每天一次只飲一道。西雙版納的僾尼人都喝鮮茶,茶葉都是現喝現采的老葉,有的甚至是帶枝的老葉。燒茶時先將鮮茶用火烤至微黃或焦糊,然後投入沸水內,煮沸即可飲用,鮮茶有一種苦澀味,但能消暑解渴。哈尼族過去認為火是家庭的生命,對火很敬畏,必須保護火種長久不息。每家都有數個不同的火塘。火塘的火不僅要煙火不斷,而且每個火塘的用處也不能弄混。一般一個火塘煮小鍋飯、炒菜用;一個火塘支有蒸鍋,專門用來蒸製食品;還有個火塘只煮豬食,從不亂用。節慶、禮儀食俗哈尼族傳統曆法把一年分為冷季、暖季和雨季三個季節,每季為四個月。在一年之中有過兩個年節的習慣。一個是十月年,另一個是六月年。十月年是在農曆十月的第一個屬龍日過,歷時五至六天,主祭天神和祖先。屆時家家都要殺一隻紅公雞,就地煮食,不得拿入室內,全家每一個成員都得吃上一塊雞肉,準備出嫁的姑娘則不能吃。隨後要做三個飯糰和一些熟肉獻給同氏族中輩份最高的老人。寨子裡要舉行盛大的街心宴,即每天有近百張桌子連在一起,各家各戶都爭相獻上自己的拿手好菜,以展示自己的烹調手藝;六月年是在六月里舉行,具體日期由祭司選定,以祭天神和穀神為主要內容。屆時也要殺雞宰羊,舉辦酒筵盛餐。在為天神建蓋秋房時,要在門口殺牛進行祭神,祭畢按人均分牛肉,共享神賜。還有小寨神及端午節、新米節等許多傳統節日,在節日中都要拿出最好的食物進行慶賀,以酒、雞和糯米飯必不可少,紅河地區的哈尼族每年七、八月間,還要舉行盛大的喝新谷酒儀式,預祝這一年五穀豐登,人畜平安。屆時要捋下新谷百餘粒,炸開花,放入酒瓶內泡酒,並備下豐盛的酒菜,請親朋友呂償新谷酒。當地產的錫制酒具非常精美。在民間不僅有許多酒節,還有許多酒歌。[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