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育研究測驗

"CEIT的實施是在學校兒童日常生活所熟悉的自然情境中進行的。 CEIT用於測量兒童的誠實性、自我控制和道德知識這3方面的品質

品德教育研究測驗

正文

美國心理學家H.哈茨霍恩及其同事於1928~1930年為研究兒童的品德性質與發展而設計的一套心理測量工具。簡稱CEIT。CEIT的實施是在學校兒童日常生活所熟悉的自然情境中進行的。它或按固定的課堂考查方式,或作為家庭作業的一部分,或在體育競賽過程中出現,或通過聚會遊戲而實現。在測驗過程中,除了規定一般的學校考試以外,兒童並沒有感到自己正在受檢查。另外,哈茨霍恩的所有測驗作為細緻標定的工具,都能提供客觀的定量指標。
CEIT用於測量兒童的誠實性、自我控制和道德知識這3方面的品質,其中大部分是關於誠實性的測試。為此目的而編制的測驗有兩種。一種是如辭彙、填詞造句或算術推理之類的普通測驗,這種測驗先在課堂上施行,測驗卷當時收回,然後將每份答卷複製下來,在下一次上課時再把卷子發還給學生,讓他們按標準答案自己評分,將自己評分的答卷和原來答卷的複製本相比較,就可以發現兒童在自己評分時作了哪些改動。另一種測驗則以不可能的成就為根據,例如在“圓圈之謎”的測驗中,要求兒童閉著雙眼,分別在不規則排列的10個小圓圈中畫上一個符號。通過控制性的實驗測定,如果排除偷看的話,3次試驗準確畫中的圓圈數不可能超過13個。這樣,分數高於13的就可以作為偷看的證據。
有一些測試兒童自我控制的測驗是以兒童堅持某一特定活動(如解決難題或讀一段語法不合常規的文章)的時間長短為指標的。
道德知識的測驗採用的是一種紙筆式的問卷,適於在團體中舉行。大部分CEIT都具有較好的鑑別力,分數的個別差異很大,信度也基本上令人滿意。可是, 兒童的反應卻表現出境遇上的特殊性,即對同一品質(如誠實性或堅持性)在不同場合下所做的各種測驗,其互動相關是很低的。由於在不同情境中兒童的興趣和動機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這種特殊性是可以理解的,如擅長於學業的兒童就不一定關心體育競賽的成績。這種動機上的差異會使兒童的行為在兩種不同場合下所進行的誠實性測驗中表現出差異。另外,教師的影響也顯然會在測驗的結果中反映出來,如在教師甲辦公室說謊的兒童,在教師乙的辦公室中就未必說謊。CEIT的設計者在分析研究成果時也看到了這一點,他們預料到後人也會強調情境的特殊性。但是,近來人們通過對CEIT的資料進行精細的統計分析,普遍認為這種測驗更合適的模式應該包括一種普遍的誠實性因素和一種特殊的境遇成分,這樣便可進一步提高測驗的信度。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