咽部混合瘤起於小涎腺的上皮,之所以稱為混合瘤是起初對此瘤結構的多樣化認識不清,誤以為其來源於兩個胚層組織,現認為腫瘤各種成分均來源於腺上皮,故稱涎腺多形性腺瘤,由於混合瘤習用已久,故仍採用。混合瘤多發生於腮腺,頜下腺次之,齶部占第三位,咽部不見。可發於任何年齡。
【診斷】
根據症狀與體徵,可診斷為咽部混合瘤,確診需病理診斷。
【治療措施】
咽部混合瘤為良性腫瘤,但部分有惡性變的可能。以手術切除為主,部分不宜手術者可配合放療。
【病理改變】
病理見腫瘤多完整的包膜,質地較硬,少數較軟或具囊性感。切面平滑色灰白、灰黃,常有分葉狀。鏡下結構比較複雜,主要為上皮組織,呈團塊狀或乳頭狀排列,間質由結締組織構成,並具有肌肉、脂肪、軟骨樣組織。
【臨床表現】
早期多無自覺症狀,或有異物感、咽部不適,或吞咽困難,發音含糊,嚴重者可有呼吸困難。查體在咽部或軟齶見到圓形、半球形隆起,觸之軟硬不一。
【鑑別診斷】
咽部混合瘤應與神經纖維瘤、腺癌等相鑑別。
患病部位: 口腔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