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資訊
作 者: (清)胡煦著;程林 點校
出 版 社:中華書局
出版時間: 2008-8-1
字 數: 1200000
冊 數: 共四冊
開 本: 32開
紙 張: 膠版紙
I S B N : 9787101060485
包 裝: 平裝
所屬分類: 圖書 >>哲學 >> 中國古代哲學
定價:¥128.00
作者簡介
胡煦 (1653~1736),字滄曉,號紫弦,光山縣南向店老虎山人。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善寫文章,常潛心鑽研《周易》、頗有真知灼見。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中舉,五十一年(1712年)中進士。因博學多才,屢被皇上召見,夸其為"真苦心讀書人也",提升為南書房檢討官,五十五年(1716年)擢升為鴻臚寺卿。雍正元年(1723年)授內閣學士,五年(1727年)授兵部侍郎,調至戶部充任殿試讀卷官、教習庶吉士,次年協理左副都御史攝刑部右侍郎。八年(1730年)任《明史》總裁之一,入直尚書房,為兵部侍郎知貢舉。九年(1731年)轉禮部右侍郎;同年六月,因人參奏其撫異姓子為嗣,不當冒官眷中選被解職,返故里鄉居.乾隆元年(1736年)復原職,蔭封其子人國子監讀書
目錄
序
前言
編校說明
周易函書序
周易函書自序
凡例
正編一:周易函書約存
周易函書約存序
卷首上原圖約
卷首中原卦約
卷首下原爻約
卷一原圖一
河洛
卷二原圖二
先天后天總義
卷三原圖三(循環圖說一)
循環太極擬卦圖循環太極擬河圖循環太極配洛書
循環太極擬八卦循環太極擬卦象循環圖擬天根
卷四原圖四(循環圖說二)
循環圖擬月窟附論日月
卷五原卦
二用圖解
卷六原古一
蓍法
卷七原古二
變占
卷八原古三(先儒易說)
易說釋象玩辭三易考
卷九原古四(先儒易派一)
乾鑿度易林京房易傳
卷十原古五(先儒易派二)
太玄洞極元包
卷十一原古六(先儒易派三)
卷十二原古七(冒道分派一)
九章皆勾股
卷十三原古八(冒道分派二)
異乘同除法尺算籌算
卷十四原古九(冒道分派三)
樂律等韻運氣醫方地理納音
卷十五原古十(支流異派)
衛平占法六壬遁甲太乙衡運論
正編二:周易函書約注
周易函書約注序
卷一周易上經一
卦畫原始(附易中冒道)乾
卷二周易上經二
卷三周易上經三
卷四周易上經四
卷五周易上經五
卷六周易上經六
卷七周易下經一
卷八周易下經二
卷九周易下經三
卷十周易下經四
卷十一周易下經五
卷十二周易下經六
卷十三繫辭上傳一
卷十四繫辭上傳二
卷十五繫辭下傳一
卷十六繫辭下傳二
卷十七說卦傳
卷十八序卦傳雜卦傳
正編三:周易函書別集
周易函書別集弁語
篝燈約旨序
卷一易學須知一
卷二易學須知二
卷三易學須知三
卷四易解辨異一
卷五易解辨異二
卷六易解辨異三
卷七篝燈約旨一
卷八篝燈約旨二
卷九篝燈約旨三
大學中庸
卷十篝燈約旨四
論語孟平
附編一:卜法詳考
卜法詳考序
卷一經史考證
卷十一篝燈約旨五
卷十二篝燈約旨六
卷十三篝燈約旨七
卷十四篝燈約旨八
卷十五篝燈約旨九
卷十六篝燈約旨十
卷二前人例辨
卷三吳下卜書
卷四古法匯選
附編二:葆璞堂詩集
葆璞堂詩集序一
葆璞堂詩集序二
葆璞堂詩集序三
卷一古今體詩一百七首
卷二古今體詩一百十首
卷三古今體詩一百四十一首
卷四古今體詩一百二十一首
葆璞堂詩集跋
附編三:葆璞堂文集
葆璞堂文集序
卷一
卷二
卷三
卷四
葆文堂文集跋一
葆文堂文集跋二
附編四:召對錄
澹寧三接始末
乾清宮召對始末.
澹寧三接、乾清宮召對跋
附錄
胡煦傳(《漢名臣傳》)
胡文良公事略(《清朝先正事略》)
胡煦傳(《清史稿》)
胡煦(乾隆五十一年《光山縣誌》)
胡公神道碑(清錢陳群)
資政大夫禮部左侍郎胡公墓志銘(清彭啟豐)
墓補志(清彭元瑞)
《周易函書》提要(《四庫全書總目》)
《卜法詳考》提要(《四庫全書總目》)
滄曉學案(《清儒學案》)
胡少宗伯《韻玉函書》序(清錢陳群)
復胡云坡臬使書(清錢陳群)
胡季堂奏摺(清胡季堂)
祀鄉賢疏(清胡寶琮)
現存胡煦碑文考證(程林)
胡煦滄曉先生年譜(庾濰誠)
後記
……
序言
中國古代學術思想在明清之際發生了轉折,由元明的空疏之學轉入經世致用的實學,提倡返求六經,重視經典的原義,反對空談。這一時期為漢宋兼采之學,代表人物為顧炎武、王夫之。與上述背景相適應,在易學領域,也對宋代易學進行了批評,尤其是對圖書派的批評,主要代表人物有黃宗羲、黃宗炎、毛奇齡、胡渭等人,其傾向是向漢易回歸。但是也有一批漢宋兼采的學者,對宋學既有所批評,也有所繼承,如孫奇逢、湯斌、李光地、胡煦等人。
整個清代的學術思想是圍繞著漢學、宋學之爭展開的,迭回遷變,後人褒貶不一,至今未有定論。清人皮錫瑞在《經學歷史》中說:“國朝經學凡三變。國初漢學方萌芽,皆以宋學為根柢,不分門戶,各取所長,是為漢宋兼采之學。乾隆以後,許鄭之學大明,治宋學者已趁。說經皆主實證,不空談義理,是為專門漢學。嘉道以後,又由許鄭之學導源而上……是為西漢今文之學。學愈進而愈古,義愈推而愈高。屢遷而返其初,一變而至於道。”由此看來,清代學術走上了一條回溯之路。“學愈古”實然,“義愈高”則未然。乾嘉漢學熾盛之時,章學誠對此已有微言,主張通經明道,實事求是,折衷漢宋,以救時弊。莊存與、劉逢祿所領導的“常州學派”借今文經學別開途徑。要將學術融入現實社會政治之中,成為晚清改革派的思想先驅,已是借漢學之名而與宋學殊途同歸了。
文摘
日月與地大小之義
日蝕之義,月與日同宮同道,而fJ為月掩,故必在合朔之時。若使月之形或小於口,則當日食時,必有數分不盡失明者矣。月食之義,日月對照,而口光為地形所隔,故必在相望之時。然月之食也,有至十七八分者,則是地之稍大於月,而未至於倍也。以此推之,是地與月所受之明,同出於日矣。然地之形亦非果大於日與月也。
後記
經過七年多的艱辛努力,《周易函書》終於點校整理完畢。進行這項工作,其因有三:一是著者胡煦是我同鄉,他在家鄉有很大的名氣,有關他的傳說流傳甚廣;二是新儒家大師牟宗三先生早年研究《周易》,對胡煦推崇備至,稱胡煦為中國最偉大的哲學家,這一點更引起了我的興趣;三是我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中國哲學專業研究生期間,我的導師李中華先生支持我對胡煦的研究,確定以胡煦易學思想研究作為我的畢業論文選題。諸多因緣,使我決心為胡煦研究做一點基礎性的工作,於是便勉為其難地開始了對這部清代易學名著的點校整理。
胡煦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家,他繼承了孫奇逢一派的思想體系,不僅兼綜漢宋,而且折衷程朱陸王,對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均有所批評,又有所繼承,有很多獨到的創見。由於乾嘉學風的轉變,以及胡煦學術上的理學淵源,更由於他對朱熹易學的激烈批評,使得胡煦的思想未能得到應有的重視。雖然他的易學著作《周易函書》體例龐大,思想精深,是清代不可多得的一部易學名著,並被收入《四庫全書》中,但在其後的易學或學術史著作中很少有人提及,胡煦作為一位思想家也鮮為人知。因此,能夠把他的這部距今約三百年前的著作整理出版,對於開拓清代思想研究的視野,確定胡煦在清代思想史上的地位,也許不無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