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八景

周口八景

周口明萬曆年間稱周家口。清乾隆年間置周口鎮。與朱仙鎮、道口鎮、賒旗鎮合稱河南四台甫鎮。 周口古稱潁川,是豫東重鎮

普濟鐘聲

周口南岸新街北側河堤上,古有一座宏偉壯麗的普濟寺,聽說建於清初,正殿楹柱上,有當時舉人杜耀德(字蘭谷)題的春聯,文曰:靈毓潁川潮,歷五十三參奧義,眾生普渡;喚醒塵寰夢,聽一百八杵鐘聲,大地同聞。寺內僧人逐日敲鐘3此,每次凡108響,鐘聲清越,三鎮可聞。

虹橋燈火

如今架在賈魯河上的“二板橋”(實事水泥石板橋),系在原“二板橋”舊址上重修的,已往的“二板橋”比如今的“二板橋”要高的多,橋兩端店肆林立,橋下面舟船簇集,非常熱烈,暮色到臨,長橋臥波,燈火燦爛,宛如彩虹,直至深夜。

鬧市輪蹄

舊周口全盛期間,各地商旅雲集於此,商品買賣業務非常遍及,以陸陳(糧食)為大批,牲口買賣業務馳名於長城表里。河南、河北兩條坊子街,每天交易種種糧食的馬車、牛車、獨輪車不下數千輛,裝卸種種糧食的巨細船隻又何止數百艘。河南、河北都有牲口市,整天萬頭攢動,輪蹄喧鬧,據云每天的牲口成交量達萬頭

桅桿晚照

周口有句歇後語:“老街的旗桿—獨立獨站”。一樣平常說來旗桿都是同時豎起兩根,而豎在河南老街中心路西的旗桿卻只有一根,並且相稱高,至於為何人所豎,為何只豎一根,本日均已不詳。該旗桿毀於抗日戰鬥期間,如今已毫無陳跡了。

埠口渲渡

周口(老橋)未建之前,南北交通不慷慨便,過往行人端賴木船擺渡,渡口從東往西有齊埠口、新渡口、火星閣、小渡口、大渡口(沙河上)、王埠口(賈魯河上)。由於渡河人多而船小,因此,日日夜夜人聲鼎沸,喧鬧非常。1935年周口橋竣工,埠口喧鬧之聲不復存在。

翠閣映霞

翠閣指的是河北關帝廟的春秋閣(如今周口市博物館後院)。當時的關帝廟前院有大殿、東西廊坊、戲樓、鐵旗桿。後院除後西樓、兩廊之外,中心構築物就是春秋閣。因閣中供有關雲長“夜觀春秋”的泥塑,故名“春秋閣”。此閣構築奇特,高聳入雲,飛檐吊斗,蔚為壯觀,琉璃翠瓦,金碧燦爛,在向陽或晚霞的映照下,五光十色,情況萬千,不愧為潁川一景。

濱河漁唱

賈魯河與沙河的會合處,也正是魚群的會合處。每天東方微明,漁人架著柳葉般的扁舟,在風波煙霧裡穿梭,舉網得魚,或鯉,或鯽,或鱖……。漁人辛勞一天,賣魚買米,趁便沽些老酒,三倍下肚,叩弦而歌,其聲悲慘婉轉,聽之使人涕下。天上繁星燦燦,港灣漁火點點,儼然是一副繪聲繪色的江南漁鄉的水墨畫兒。

柳巷笙歌

中州路橋頭東南側正是昔日的所謂“花街柳巷”—萬貫街(抗戰鬥期間改為易俗街,解放後改為新生街)。當時,這街上有很多家倡寮,老鴇們從揚州、蘇州一帶或從本地買來一些良家少女,教以吹拉彈唱,供那些權要、富賈、土豪、劣紳、玩跨子弟尋歡作樂。每當華燈初上,街上華蓋雲集,院內笙管齊奏,常常徹夜達旦。當時有一文痞曾寫詩形貌那燈紅酒綠、紙醉燈謎的生存,此中有“花柳多情地,笙歌不夜天”之句,故把“柳巷笙歌”也列為八景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