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口耳鼻喉醫院

周口耳鼻喉醫院

鹿邑縣面積1248平方千米,人口116萬人。 鄲城縣面積1490平方千米,人口130萬人。 淮陽縣面積1467平方千米,人口136萬人。

基本信息

醫院性質:國營

周口耳鼻喉醫院周口耳鼻喉醫院

醫院等級:未知

聯繫電話:0394-8380632,8383366

聯繫地址:周口市八一路南段(火車站北300米路西)

醫院簡介

頭暈頭痛哪裡看,請到周口耳鼻喉專科醫院!

—·—·—·—·—·—·—·—·—·—·—·—·—·—·—·—

河南省周口市雷射醫學研究所所長、周口市耳鼻喉醫院院長王銀邦

 周口耳鼻喉醫院是經周口市衛生局批准的正規專科醫院,也是我市及豫東南地區唯一一家用雷射治療為主的耳鼻喉專科醫院.雷射治療的最大特點是不手術、痛苦小、隨治隨走、既省錢又節省時間、且治癒率高、療效確切。

該院現擁有現代化醫療設備10台(套),專業救護車一部,醫護人員10多名,一千多平方米的就醫場所,開設有X光放射室、化驗室、心電圖室、觀察室、治療室、耳鼻喉科、肛腸科、疝氣科、疑難雜症科等多個科室。

主要治療:頭痛、頭昏、頭暈;鼻炎、鼻竇炎、上頷竇炎、鼻息肉增長、鼻甲肥大、過敏性鼻炎;中耳炎、補耳膜穿孔、咽炎、
 

扁桃體肥大、濾泡性咽炎、咽喉炎;內痔、外痔、肛痿;直疝、斜疝、鞘膜積液;睪丸炎;腋臭、胎痣、血管瘤等疑難雜症。

2003年,周口雷射醫院正式更名為周口耳鼻喉專科醫院,該院今日又被上級主管部門授予省級“十佳”專科醫院的榮譽稱號。

院長王銀邦同志的成績也得到了當地有關領導的肯定,2001年王銀邦本人曾被選為周口市川匯區政協委員,連續三年獲周口市衛生系統先進工作者稱號。

 地域簡介

 美麗的沙潁河畔周口市位於河南省東南部,轄川匯區、項城市和淮陽、鹿邑、扶溝、沈丘、太康、鄲城、西華、商水8縣,國土總面積1.19萬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170萬畝,總人口1060萬人,耕地面積、總人口均居全省第2位。
2001年年末,周口總人口為1047.7萬人,其中農業人口940.9萬人,非農業人口106.8萬人。人口年出生率為11.05‰,死亡率為5.71‰,自然增長率為8.34‰。周口勞動力資源豐富,剩餘勞動力達400萬人。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截至2005年12月31日,周口市轄1個市轄區、8個縣,代管1個縣級市;全市共有9個街道、85個鎮、91個鄉。
周口市 面積11968平方千米,人口1075萬(2003年)。
川匯區 面積141平方千米,人口38萬人。郵政編碼466000。區人民政府駐沙河北岸。
項城市 面積1083平方千米,人口118萬人。郵政編碼466200。
扶溝縣 面積1163平方千米,人口71萬人。郵政編碼4613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西華縣 面積1208平方千米,人口91萬人。郵政編碼4666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商水縣 面積1325平方千米,人口118萬人。郵政編碼4661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太康縣 面積1761平方千米,人口135萬人。郵政編碼461400。縣人民政府駐縣西開發區。
鹿邑縣 面積1248平方千米,人口116萬人。郵政編碼4772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鄲城縣 面積1490平方千米,人口130萬人。郵政編碼47715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淮陽縣 面積1467平方千米,人口136萬人。郵政編碼466700。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
沈丘縣 面積1082平方千米,人口123萬人。郵政編碼466300。縣人民政府駐槐店鎮
*此處面積、人口數據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行政區劃簡冊(2005)》,人口截止2003年底。2004、2005年部分縣區行政區域發生變化,調整後的面積人口數據待補充。*
[編輯本段]歷史沿革
 周口歷史悠久,古屬陳楚,睡始祖都於宛丘(今淮陽),上古時期,三皇五帝都曾在此繁衍生息,史有“華夏先驅,九州對跡”之美譽。沙河、潁河、賈魯河三川交匯,史載明清時期“通衢五省,人雜八方,商賈雲集,南北之聲不絕於耳”,素有中國“小武漢”之盛名。周口地區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
這塊古老聖地、歷史悠久、淵遠流長,是中華民族古老文化發祥地之一。人類始祖太昊付羲氏都宛丘(今淮陽縣),作八卦,結網置,教民漁獵;中國女神女媧氏都西華,摶土造人,鍊石補天,化育萬物;炎帝神農始都陳(今淮陽縣)、嘗百草,藝五穀,教民稼穡,開創中國種植、養殖的新紀元;古代先哲,世界100名人之首的道家鼻祖老子(名李耳),生在苦縣(今鹿邑縣),西出涵谷,著五千言《道德經》,流傳千古,經緯華夏,中國第一次農民大起義領袖陳勝、吳廣在陳城(今淮陽)建立“張楚”中國第一個農民政權;中國傑出易學家陳摶亦生在鹿邑縣;包拯下陳州賑災,引出過一段有名的故事;中國封建王朝最後一個洪憲皇帝袁世凱生在今項城市;著名的抗日將領吉鴻昌生在扶溝縣;陳、李、謝等十多個姓氏的祖根源於周口。
歷史的長河,燦爛的文化在周口這片古老的土地上留下了眾多的名勝古蹟,形成了豐富的旅遊資源。這裡是中國古文化旅遊的重點區域。“三皇”之首伏羲氏的陵寢太昊陵,占地870畝,五門相照,殿宇琉金,巍峨壯觀;伏羲仰觀俯察,作八卦的畫卦台,亭欄溢彩、古柏蒼翠;付羲始作八卦的聖物白龜1984年從畫卦台畔千年靈地重現;距今4600多年的宛丘故城遺址平糧台,是我國日前發掘出土,時代最早的一座古城址。孔子陳蔡絕糧,平淡艱辛的紀念地弦歌台,修葺一新,湖中建壇,紅蓮映日,碧荷接天;老子故里太清宮,仿長安皇宮建造,九龍井,“先天太后之贊”碑依存;老子修道成仙,飄然升天老君台,高壇建築,莊重古樸;“三皇”之一女媧氏之都城,西華女媧城環境優美已成為商貿遊覽勝地;扶溝吉鴻昌紀念館記載著英雄不朽的業績流傳萬古;周口市關帝廟,保存完好,是中國古代建築、雕刻、美術、冶煉等工藝薈萃的古建築群;袁世凱故居,典雅別致,頗具中原近代民居情調;南頓故城建設精美,具有古城風貌;淮陽剪枝公園,松柏造型奇異,飛禽、走獸、亭、塔、閣、坊形象逼真,栩栩如生;淮陽環城湖比西湖大一倍的16000畝水面,蒲葦蔥鬱,荷花飄香,碧波蕩舟,戲水採蓮,垂釣燒烤,樂趣無窮。周口市新建的“中華五千年”旅遊景區,濃縮了中國五千年的歷史,仿長城建築,把中華樓、長城各關按1:1的比例建設鑲嵌其中,玉雕、石雕、泥塑歷代君王將相、文人聖賢一萬多尊,分堂設立“長城”之內。
2000年6月8日,國務院批准:(1)撤銷周口地區和縣級周口市,設立地級周口市。市人民政府駐新設立的川匯區。(2)周口市設立川匯區,以原縣級周口市的行政區域為川匯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老街。(3)周口市轄原周口地區的商水縣、淮陽縣、太康縣、鹿邑縣、西華縣、扶溝縣、沈丘縣、鄲城縣和新設立的川匯區。原周口地區的項城市由河南省直轄。
2000年,據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周口市總人口9741283人;川匯區323738扶溝縣666779西華縣820319商水縣1093686沈丘縣1079278鄲城縣1151994淮陽縣1229357太康縣1254680鹿邑縣1068984項城市1052468(按當年行政區劃;單位:人)
2005年,周口市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情況:川匯區撤銷蔬菜鄉、南郊鄉、搬口鄉,分別設立相應街道辦事處(城東、城南、城北、搬口4個街道)。項城市撤銷秣陵鎮、老城鄉,設立新的秣陵鎮,秣陵鎮政府駐北關居委會
2005年11月16日,原屬於太康縣的4個行政村(張集鄉陳老家村、陳小莊、太康寺村、中營子村)和原屬於鹿邑縣的2個行政村(辛集鄉孔集村和唐集鄉張老一村)正式歸屬淮陽縣四通鎮所管轄,四通鎮新增土地8平方千米、人口10000多人。
周口市是黃河文化的重要發祥地之一,歷史悠久,人傑地靈,名勝古蹟較多。古陳州淮陽縣完好地保存著華夏始祖伏羲氏的陵墓和殿堂,有伏羲推陰陽、占禍福的畫卦台,孔子陳蔡絕糧的弦歌台,包公陳州放糧的平糧台等"七台八景"。西華縣有中國古代神話中女媧,"鍊石補天"的遺址。中國第一位哲學家、道教鼻祖老子是鹿邑縣人,縣境內保存著太清官、老君台、九步井等文物古蹟。
周口市地理環境優越,平川千里,一望無垠,土層深厚肥沃。沙潁河、渦惠河、西淝河、洪汝河等淮河支流蜿蜒區內,為全市農林漁業的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周口市農業發展一馬當先,糧、棉總產量均居河南省第一位,分別占全省的1/6和1/4,是聞名全國的糧棉大區。主要農作物有小麥、玉米、大豆、棉花、芝麻、菸葉等。養殖業主要有豬、牛、羊等,現已成為國家和河南省重要的小麥、棉花、槐山羊皮、生豬、黃牛等商品的生產和出口基地。林業發展形勢喜人,是聞名全國的平原綠化先進市。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