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思勉文史四講

呂思勉文史四講

呂思勉文史四講,呂思勉述。本書是關於研究中國文史哲的文集,書中具體收錄了:《蒙古汗位之爭及大帝國之分裂》、《蒙古在中國之政府(即元朝)之腐敗》、《倭寇及豐臣秀吉侵朝鮮》、《研究歷史之目的》、《中國文化之起源》、《此時代重要之現象》、《秦漢時代學術之新趨勢》等文章。

內容簡介

本書是關於研究中國文史哲的文集,書中具體收錄了:《蒙古汗位之爭及大帝國之分裂》、《蒙古在中國之政府(即元朝)之腐敗》、《倭寇及豐臣秀吉侵朝鮮》、《研究歷史之目的》、《中國文化之起源》、《此時代重要之現象》、《秦漢時代學術之新趨勢》等文章。

作者簡介

呂思勉(1884—1957),字誠之,江蘇武進(今常州市)人,歷史學家。大半生在學校度過,教學之餘,筆耕不輟。一生寫過兩部通史:《白話本國史》和《呂著中國通史》,五部斷代史:《先秦史》《秦漢史》《兩晉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呂著中國近代史》,八部專史:《先秦學術概論》《經子解題》《理學綱要》《宋代文學》《中國制度史》《中國民族史》《史學與史籍》和《文字學四種》,以及大量的史學論文、札記、講稿、教材和歷史通俗讀物。
呂思勉推崇顧炎武的”閎雅”、錢大昕的“淵博”、戴震的“論證”和章學誠的“辯達”,熟讀”二十四史”等傳統典籍,析解、分類、排比、考證史料,寫下大量札記。 呂著史實紮實而精確,歷史的來龍去脈、前因後罘敘述清楚,見解獨到而精闢。嚴耕望評其治學特色為:“通貫各時代,周贍各領域。”

目錄

前言
回憶我的老師呂誠之(思勉)先生(代序)
第一講 國文——《古文觀止》評講錄
小序
上卷 一九四二年秋
1.左傳 子魚論戰
2.左傳 陰飴甥對秦伯
3.左傳 子革對靈王
4.國語 祭公諫征犬戎
5.公羊傳春王正月
6.檀弓 晉獻公殺世子申生
7.檀弓 杜蕢揚觶
8.國策 樂毅報燕王書
9.國策 魯仲連義不帝秦
10.史記 五帝本紀贊
11.史記 項羽本紀贊
12.史記 秦楚之際月表
13.史記 高祖功臣侯年表
14.史記 伯夷列傳
15.史記 遊俠列傳序
16.司馬遷 報任少卿書
17.西漢文 賈誼過秦論上
18.西漢文 史記晁錯論貴粟疏
19.西漢文 路溫舒尚德緩刑
20.李密 陳情表
21.王羲之 蘭亭集序
22.陶淵明 桃花源記
23.駱賓王 為徐敬業討武璺檄
24.韓愈 原道
下卷 一九四三年春
1.韓愈 諱辯
2.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
3.柳宗元 駁復讎
4.柳宗元 箕子碑
5.柳宗元 捕蛇者說
6.柳宗元 鈷姆潭西小丘記
7.柳宗元 小石城山記
8.歐陽修 朋黨論
9.歐陽修 釋秘演詩集序
10.歐陽修 五代史伶官傳序
11.歐陽修 豐樂亭記
12.歐陽修 瀧岡阡表
13.蘇洵 辨奸論
14.蘇洵 心術
15.蘇洵 張益州畫像記
16.蘇軾 范增論
17.蘇軾 超然台記
18.蘇軾 石鐘山記
19.蘇軾 潮州韓文公廟碑
20.蘇軾 乞校正陸贄奏議進御札子
21.蘇軾 方山子傳
22.蘇轍 六國論
23.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
24.王安石 讀孟嘗君傳
25.王安石 同學一首別子固
26.王安石 游褒禪山記
27.王安石 泰州海陵縣主簿許君墓志銘
28.宋濂 閱江樓記
29.方孝孺 深慮論
30.方孝孺 豫讓論
31.王鏊 親政篇
32.王守仁 瘞旅文
33.唐順之 信陵君救趙
34.歸有光 吳山圖記
35.歸有光 滄浪亭記
36.西漢文 楊惲報孫會宗書
37.李斯 諫逐客書
38.史記 屈原列傳
39.史記 貨殖列傳序
40.史記 太史公自序
41.禮記 檀弓六節
第二講 本國史
元朝
1.蒙古之興及其盛
2.蒙古汗位之爭及大帝國之分裂
3.蒙古在中國之政府(即元朝)之腐敗
4.蒙古人入中國者之腐化
5.元之滅亡
明朝
1.明初事跡
2.土木堡之變
3.倭寇及豐臣秀吉侵朝鮮
4.滿洲興起
5.明清戰爭
6.明朝滅亡
清朝
1.清軍入關
2.平定三藩
3.清前期
4.民族交通
5.鴉片戰爭
6.清後期
7.民國時期
8.此後之大事
第三講 中國文化史
1.研究歷史之目的
2.何謂文化
3.中國文化之起源
4.歷史年代
5.三皇五帝事跡
6.古代之社會組織
7.社會階級
8.古代之生業
9.古代之道路
10.古代之用人
11.先秦諸子學術
12.秦、漢時之新局勢
13.此時之政情
14.漢代學術
15.漢代兵制變遷
16.漢代刑法變遷
17.此時代重要之現象
第四講 國學概論
1.何謂國學
2.中國學術之分期
3.先秦諸子之淵源一——古代之宗教哲學
4.先秦諸子之淵源二——王官之學
5.先秦諸子之學
6.秦漢時代學術之新趨勢
7.魏晉玄學
8.佛學
9.宋明理學
10.清代考據學
11.中國近代之思想家
自述
自述學習歷史之經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