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叔湘(1904~)
正文
中國語言學家。江蘇省丹陽縣人。生於1904年12月24日。1926年畢業於國立東南大學外國語文系。畢業後,曾在丹陽縣立中學、蘇州中學等校任教。1936~1937年留學英國牛津大學和倫敦大學。1938年回國後,先後在雲南大學、華西協合大學、金陵大學、中央大學、清華大學等校擔任教學和研究工作。1952年調中國科學院語言研究所(1978年起改屬中國社會科學院),先後任研究員、副所長、所長。1954年起兼任中國文字改革委員會委員,1980年起又兼任副主任;同年被選為中國語言學會會長。1954~1964年曾任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二屆和第三屆全國委員會委員。1964、1974、1978、1983年連續當選為第三屆、第四屆、第五屆和第六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委員、法制委員會委員。1982年起任中國社會科學院語言研究所名譽所長,《中國大百科全書》總編輯委員會委員。198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呂叔湘長期從事漢語語法的研究。他在現代漢語方面的主要著作有《中國文法要略》、 《語法修辭講話》(與朱德熙合著)、《漢語語法分析問題》等。《中國文法要略》上卷出版於1942年,下卷出版於1944年,與王力的《中國現代語法》出版時間接近。這兩部著作都力圖擺脫印歐語語法的羈絆,探索漢語自身的語法規律,可以說反映了20世紀前半個世紀中國漢語語法研究所達到的水平。《中國文法要略》上卷“詞句論”里討論到句子和詞組的轉化,觀察深入細緻,是研究漢語句法變換關係的先驅。下卷“表達論”以語義為綱描寫漢語句法,許多見解富有啟發性。這部書是迄今為止對漢語句法全面進行語義分析的唯一著作。《語法修辭講話》是普及性著作,1951年6月開始在《人民日報》連載,1952 年出版單行本。這部書目的在於糾正當時社會上在使用語言文字方面的混亂現象,由於內容切合實際,這部著作流傳很廣,影響比較大。《漢語語法分析問題》出版於1979年。篇幅雖然不大,但把長期以來漢語語法研究中存在的種種疑難問題加以歸納、分析,對近年來的語法研究有一定影響。
1946年發表的《從主語、賓語的分別談國語句子的分析》吸收了O.葉斯泊森《分析句法》的方法,對漢語的“主-動-賓”句式的各種變化作了比較全面而詳盡的分析。1965年寫的討論方位詞和形容詞的文章根據大量語言事實進行細緻的分析,從中可以看出呂叔湘治學樸實、嚴謹的精神。這些討論現代漢語語法的單篇論文都收在《漢語語法論文集》(增訂本,1984)里。
呂叔湘是近代漢語語法研究的開創人。從1940年開始,他陸續發表了一系列論述近代漢語語法的論文。內容涉及指代詞、語助詞(在、著;底、地)、量詞(個)以及某些句法問題。由於根據的語言資料豐富可靠,分析方法細緻周密,所以創穫很多。他的工作為後來的研究者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這些論文收集在《漢語語法論文集》和《近代漢語指代詞》(1984)兩書里。
呂叔湘在語言文字的套用和語文知識的普及方面也做了不少工作。這主要包括文字改革、漢語規範化、中國小語文教學、對外漢語教學、外語教學、文風問題等。關於這方面的論述有一部分收入《呂叔湘語文論集》(1983)里。
呂叔湘還翻譯過一些人類學著作和文學作品,他的譯文以明白曉暢見稱。
呂叔湘一向關心中青年語文工作者的成長,1983年他捐獻多年的積蓄,設立“中國社會科學院青年語言學家獎金”。(見彩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