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吳山鐵字出自安徽省合肥市長豐縣,創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是一個年輕的書法藝術。
“以錘代筆,以鐵代墨”的“吳山鐵字”,將鐵的剛勁與書法藝術融為一體,被譽為“中華一絕”。
2007年吳山鐵字以其獨特的工藝和精湛的技藝入選長豐縣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08年被列為省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歷史沿革
吳山鐵字創始於20世紀80年代初。當時以鄧智源、陶仁志等為首的一批藝人,勇於創新,以錘代筆,以鐵作墨,想在傳統鐵畫的基礎上有所突破和創新,手工冷鍛鐵字。
歷經多次的嘗試,他們終於成功地摸索出“鍍鋅鐵皮為料,手工冷打而成”的鐵字製作工藝,製作出受到書法家們肯定的鐵字書法作品。
鐵字書法除具有一般書法藝術的美感外,還增加了書法的立體感、厚重感和光澤感,豐富了書法藝術的表現力。
製作收藏
首先在書寫作品或臨摹名家作品、樣品上鐵皮、裁剪、錘打、平整定型、修邊鑽孔、焊接、清洗、噴塗、製作底版外框、安裝等。一幅作品一般要經過30多道工序。
鐵字融鐵的剛勁與中國傳統書畫藝術魅力於一體顯示出一種瀟灑、遒勁、飽滿生動的藝術感染力,具有典雅別致、古色古香的藝術韻味,被譽為“中華一絕”。
鐵字書法不腐朽,不褪色,不易損壞,具有時代藝術氣息,非常適合高檔樓堂館所和居家裝飾以及旅遊紀念收藏,不僅在中國大陸受到讚揚和好評,而且還流傳到美國、日本、泰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受到了海內外人士的青睞。
藝術特色
吳山鐵字書法則兼備兩種傳統書法載體材料之長。鐵字書法以鐵為原料鍛打而成,結實而不笨重,既能長期保存,不易腐蝕,又便於收藏攜帶,為饋贈交流創造了一種書法藝術的嶄新表現方式。
吳山鐵字書法不僅因其對傳統的書法載體的創新而倍受關注,同時,它自身所具備浮雕之魅力,書法之神韻的獨特藝術魅力,也使觀賞者大為讚嘆。鐵字作為傳統書法與現代工藝美術相結合的產物,它以各種書法原件為藍本,可以準確、細膩地再現任何書法作品的原貌,或放大,或縮小,均能保持原作的神韻、體勢、結構和布局,傳達出傳統書法的筆調和韻味。同時,以鐵為材料製成的黑色字型,鑲嵌在具有現代氣息的潔白底框上,對比強烈,風骨強健,比書寫在宣紙上的傳統書法又多了幾分豐厚飽滿、雄渾遒勁。因此,鐵字書法除具有一般書法藝術的美感外,還增加了書法的立體感、厚重感和光澤感,豐富了書法藝術的表現力。
代表人物
鄧智源的鐵字融鐵的剛勁與中國傳統書畫藝術魅力於一體顯示出一種瀟灑、遒勁、飽滿生動的藝術感染力,具有典雅別致、古色古香的藝術韻味,被譽為“中華一絕”。
陶仁志創作的2000多幅約15萬字的鐵字書法,楷、隸、行、草、篆書體俱全。他創作的鐵字精品《蘭亭序》,三百多言分別嵌在十扇古香古色的屏風上,賞心悅目,品位悠長。
吳山鐵字創始人之一鄧之元巨型鐵字橫幅“中華綠色奧運情”送到北京。他的創意鐵字《福》、《佛》被“中華綠色奧運情活動組委會”授予奧運紀念品設計創意金獎。
榮譽
2010年吳山鐵字創始人之一的鄧之源製作《四和圖》和《蘭亭序》入選聯合國大廈中國廳。
吳山鐵字還榮獲“華夏奇葩藝術博覽會”、“中國百家工藝精品展示會”兩項金獎,並獲“國際旅遊工藝品博覽會”銀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