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札

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札

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札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城縣西北38公里的大麻扎鄉,是成吉思汗(公元1162~1227)次子察合台汗的後裔吐虎魯克·鐵木爾汗的陵墓。“麻扎”,阿拉伯語的音譯,意思是“聖地”、“聖徒墓”。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城縣西北38公里的大麻札鄉,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汗的後裔吐虎魯克•鐵木爾汗的陵墓。吐虎魯克•鐵木爾汗於1346年登上汗王寶座,1354年正式信奉伊斯蘭教,在位期間致力推行伊斯蘭教,1363年去世。麻札(墓)為阿拉伯建築形式,平面呈方形,寢殿用磚砌拱頂,殿內無木柱棟樑,面闊10.6米,進深15.8米,高13.35米。

概述

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札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札

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札位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霍城縣西北38公里的大麻扎鄉,是成吉思汗(公元1162~1227)次子察合台汗的後裔吐虎魯克·鐵木爾汗的陵墓。“麻扎”,阿拉伯語的音譯,意思是“聖地”、“聖徒墓”。
吐虎魯克·鐵木爾汗於1346年登上汗王寶座,1354年正式信奉伊斯蘭教,是新疆境內最早信仰伊斯蘭教的蒙古可汗,在位期間致力推行伊斯蘭教。1363年去世後,後人修建了規模宏大的麻扎宣揚其功德。

建築形式

麻扎完全採用阿拉伯建築形式,平面呈方形,寢殿用磚砌拱頂,殿內無木柱棟梁。正門朝東,呈拱形,門兩側是用阿拉伯文書寫的、讚頌可汗和可敦的銘文。麻扎正面牆壁上用紫、藍、白3色釉磚,鑲嵌出20餘種幾何圖案和植物紋樣。
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扎是新疆著名的伊斯蘭教古代建築之一,建築主體仍然保存完好。它是研究考證元代以後新疆地區宗教變遷、民族關係、建築藝術的重要遺蹟,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故事

麻扎,阿拉伯語是“聖地、聖徒墓”的意思。在新疆,一個麻扎就是一段歷史,每個麻扎的背後都有著引人入勝的故事。南疆喀什以香妃墓聞名中外,凡去喀什旅遊的遊客無不前往憑弔一番,香妃墓實際上只是其家人為她建在家族陵墓阿巴克霍加麻扎內的一個衣冠冢,香妃頗具傳奇色彩的人生經歷經過百年來各種傳說的演繹後,使這座麻扎的原名漸漸被人所淡忘,卻使香妃墓的故事不脛而走。相比而言,世人對伊犁的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扎卻知之甚少。這座遺存在霍城縣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四師61團轄區內的麻扎是伊犁目前僅存的元代古建築,緊鄰著阿力麻里故城遺址。
伊犁境內唯一一座元代遺存的古建築
吐虎魯克·鐵木爾汗是成吉思汗第七世孫,在黃金家族後裔中也是一位富有傳奇色彩的君王。公元1346年,年僅18歲的吐虎魯克·鐵木爾被擁立為蒙兀爾斯坦汗王。18歲時,他皈依了伊斯蘭教,正式登上汗位後,在伊斯蘭教大毛拉舍黑·加馬魯丁之子阿爾沙都丁的主持下舉行了入教儀式。當時的察合台汗國各種宗教並存,察合台家族一直游移在佛教、基督教和伊斯蘭教之間,未能作出最終的選擇,吐虎魯克·鐵木爾認為這種局面不利於他的統治,在他的強迫下,察合台諸部16萬蒙古族部眾集體皈依了伊斯蘭教。
公元1363年,吐虎魯克·鐵木爾去世,伊斯蘭教教徒為他在阿力麻里城附近修建了這座穹窿式陵墓。這座穹窿式麻扎,正殿高13.35米,正門的牆壁用26種彩色釉磚鑲砌,繪製有21種紋飾圖案。門額上有阿拉伯文的頌詞:“偉大的皇帝,你是偉業和恩典的海洋,伊斯蘭教的堡壘。神佑勝利善良人的保衛者,安拉的崇高的語言的充實者。伊斯蘭教的光榮和驕傲。”頌詞充溢著至高的讚譽和尊崇,歷經600多年風雨,這紫藍白三色的彩釉琉璃磚還顯得那樣莊重和華貴。
吐虎魯克·鐵木爾與阿力麻里故城
吐虎魯克·鐵木爾的名字和阿力麻里城的興衰是緊緊聯繫在一起的。在阿力麻里城最興盛的時代,城中到處流動著各種膚色的面孔:滿面風塵的歐洲旅行者、香料販子;騎著矯健的伊犁馬,披甲執戈的蒙古族士兵;穿著皮袍、頭戴氈帽大聲吆喝的本土小商販;各種血統的女子身著艷麗的服裝穿街而過……這裡成為東西方文明的交匯點,一個國際大都會。波斯歷史學家志費尼在《世界征服史》中將察合台的宮闕比喻成全人類的核心,“春天,阿力麻里城到處瀰漫著蘋果花淡淡的芳香,蜜蜂、蝴蝶在花叢間飛舞,家家戶戶製作蘋果醬,蒙古貴族們在自家的花園內品嘗著波斯麵包蘸果醬或蜂蜜。當春風送來伊犁原野上陣陣蘋果花的清香時,你會情不自禁地吟唱‘喔,阿力麻里……’”這是阿力麻里故城最繁榮、輝煌的時期。
吐虎魯克·鐵木爾去世後,他的繼承者們在百餘年的時間裡廝殺著,在連綿不斷的內訌中,阿力麻里城在硝煙和戰火中一次次被毀,又在短暫的和平中艱難重建。到了明朝,察合台後裔的分裂愈演愈烈,在各地紛紛割據稱王。準噶爾勢力漸漸強大,葉爾羌王朝時和卓勢力興起後,最終取代了察合台對伊犁的控制。這個“中央帝國都城”逐漸走向了衰落,只留下一片廢墟和廢墟旁映著夕陽晚霞的吐虎魯克·鐵木爾麻扎。如今,農夫們在自家的農田裡耕作時,偶爾會從翻出的泥土中找到一些陶罐和破碎的瓷器殘片,讓人想像幾百年前這裡的繁華和興盛。

伊犁著名旅遊景點

伊犁州主要旅遊景點

概況“不到新疆,不知中國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這句精當、貼切的贊語,隨著西部打開發的聲浪不徑而走,傳遍五湖四海。它說出了所有來疆客人的共同感受,也說出了新疆各族人民尤其是伊犁人民的自豪之情。
伊犁州位於祖國西北邊陲,素有“塞外江南”之美稱。轄八縣一市,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209萬,地區行政公署設在“花都”伊寧市,這裡是北疆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伊犁地區為天山各支脈環繞分隔,其獨特的地理環境,派生出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奇異的自然景觀。這裡地處中亞腹地,是古絲綢之路北道的要衝,東西文化薈萃,加之民族眾多,具有濃郁的民風民俗,形成在國內外享有盛譽的令人神往的遊覽勝地。
景點那拉提草原 庫爾德寧風景區| 恰西風景區| 火龍洞| 那拉提森林公園| 伊犁河民族文化旅遊村| 察布查爾靖遠寺| 惠遠古城| 林則徐紀念館| 喬爾瑪 | 賽里木湖| 伊犁河| 唐布拉草原 | 禿黑魯克帖木爾汗麻扎| 夏塔旅遊區| 小洪納海石人| 伊犁將軍府遺址| 果子溝| 格登山記功碑| 奴拉賽銅礦遺址| 吐虎魯克·鐵木爾汗麻札| 平定準噶爾勒銘碑| 阿克塔斯避暑山莊| 雪嶺雲杉自然保護區| 小葉白臘自然保護區| 霍爾果斯口岸| 沙灣縣森林公園|錫伯民俗風情園| 惠遠古城 | 特克斯縣 |奎屯市 |三道河 | 格登山峰 | 鞏乃斯草原 |火龍洞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