吊岳王墓

吊岳王墓

《吊岳王墓》作於何年已不可考,但可以說是詩人親臨棲霞嶺岳飛墓,有感而作。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吊岳王墓

大樹無枝向北風,十年遺恨泣英雄。

班師詔已來三殿⑵,射虜書猶說兩宮⑶。

每憶上方誰請劍,空嗟高廟自藏弓⑷。

棲霞嶺上今回首⑸,不見諸陵白露中⑹。

作品注釋

⑴岳王墓:岳飛之墓,在杭州。⑵三殿,指朝廷。

⑶兩宮:指被金所俘的徽 宗、欽宗二帝。

⑷高廟:指趙構。廟號高宗,故稱。

⑸棲霞嶺:在杭州西湖濱,岳墳所在地。

⑹諸陵:指南宋六個皇帝的陵墓。在今浙江紹興東三十六里之寶山(又名攢宮山)。

作品鑑賞

首聯“大樹無枝向北風,十年遺恨泣英雄”。第一句是寫景,岳飛慘死於奸佞之手,墓邊的大樹為其所感,樹枝隨風搖曳,紛紛奮然指向南方。這是全詩中唯一寫到詩人所見的岳飛墓的,儘管只此一句,卻是極傳神之處。關於樹枝南指,讀者應以審美的目光藉助想像去觀照這一非現實卻超越了現實的藝術境界。這一境界是感動人心的,它寄託了詩人強烈的愛憎之情。接下去“十年遺恨泣英雄”更是慷慨悲涼之筆。高啟於岳飛墓前,望著樹枝南指的大樹,想起了令人痛心的往事,於是無限悲憤,見於筆端。

第三、四句“班師詔已來三殿,射虜書猶說兩官”,從文字上看,意思是說朝廷已經岳飛下了班師的命令,而韓世忠仍然投書斥軍,表達其恢復之決心。詩人在這裡是以前一句寫投降者的賣國苟安,後一句寫抗敵都始終以恢復為己任,兩者形成了強烈的對比,可以說這一聯是對南宋政治的高度概括。

第五、六句“每憶上方誰請劍,空嗟高廟自藏弓”,這裡用了兩個典故,一個是正直敢諫的朱雲,另一個是被誣滅族的英雄韓信。在這一聯中;詩人由岳飛被害想到朱雲請上方寶劍剷除佞臣,想到漢高祖忘恩負義誣陷謀殺忠臣。“每憶”兩字,表露了對忠臣被殺的無限遺恨以及對這一事件的關心和哀嘆,而“空嗟”兩字,則表達了對殺害岳飛的高宗的憤慨。這一聯詩人的想像縱橫馳騁,字裡行間流露出對這一歷史事件的悲哀和感傷。

末聯“棲霞嶺上今回首,不見諸陵白露中”。詩人在岳飛墓前回首北望,只有茫茫白露,不見遠方宋代諸帝王的陵墓。這兩句看上去極白,但卻寫得空靈婉曲,含而不露。既然“回首”又“不見諸陵”,那么要把不見之物——諸墓陵——寫出來的原因就是詩人於棲霞嶺上憑弔岳飛墓時,自然聯想到了它——諸陵——這裡像征著宋代王朝。昔日的宋王朝一去不在,詩人到此只是哀悼那時慘死的英傑,而對那個朝代,那個朝代的君王則毫無懷念。這一聯是全詩的詩眼,更加強烈地表達了詩人對於岳飛的懷念之情和對南宋王朝殺害岳飛的痛恨。詩人佇立於岳飛墓前,眼前是茫茫白露,這姜迷清冷的意境更增強了此詩悲哀感傷的色彩。

作者簡介

高啟(1336—1374)明代文學家。字季迪,號青丘子,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與楊基、張羽、徐賁並稱“吳中四傑”。其文學思想,主張取法於漢魏晉唐各代,所以詩歌風格多種多樣。擬漢魏似漢魏,擬六朝似六朝,擬唐似唐,擬宋似宋。凡古人之所長,無不兼之。他在學習前人的同時,又能別出新意。高啟的詩歌大部分創作於元末,其內容或是表現自己的生活理想與精神境界,或是表現自由精神被壓制、摧殘及自我價值難以實現的痛苦。歷來人們對高啟的評價都很高,認為他天才高逸,實據明一代詩人之上。他的詩歌創作對振元末纖穠縟麗之習,而返之於古,是有明顯功勞的。高啟著作,詩歌數量較多,初編有5集,2000餘首;後自編為《缶鳴集》,存937首。詞編為《扣舷集》,文編為《鳧藻集》,另刊於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