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名片
景區介紹
 在岳陽至長沙途中,有一個出名的景點,那就是距汨羅市30公里的杜甫墓祠,為臨時停靈之所,後棺樞遷出,只余空墓,位於平江縣城東南16公里處。杜甫墓坐北向南,墓為圓形土堆,墓前立青石碑,上刻“唐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杜文貞之墓”。墓前是清光緒十年重修的杜文貞祠,兩進一天口,內有官廳、鐵屏詩社等,祠門正上方有青石匾,上刻“詩聖遺阡”四字。宋朝王得臣有詩嘆云:“水與汨羅接,天心深有存。遠移工部死,來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風騷共一源。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
杜甫墓祠結構原墓癸山丁向,花磚結頂,一室二耳,楔形磚砌成,紅石墓碑,典型唐墓風格。目前建有官廳、僧舍,僧舍門額上述“闌幽庵”。廳、舍之後是浣花草堂。經歷代風雨,杜甫墓及古建築曾多次修繕、重建。現存杜甫墓為1883年(清光緒九年)重修,合徑1丈,高5尺,墓頂復以堅固的厚石塊,附以後圍,碑換青石,高1丈,寬12尺余,旁附石板,鑲以石柱,墓碑中刻 “唐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杜文貞公墓”,右刻“署平江縣市武陵縣知縣書宗蓮題”杜甫墓前的杜公祠、官廳、僧舍亦為1884年重修。1885年祠後又建“鐵瓶詩社”。
杜甫墓、祠和鐵瓶詩社占地十畝,總建築面積3865平方米,墓祠合一,獨具特色,構成一組極具文物、史學、觀賞價值的古建築。國家文物局主編的《中國名勝詞典》認定為全國唯一杜甫墓葬,國務院1988年公布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 1956年,杜甫墓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湖南省人民政府1983年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4月被評為“岳陽十景”之一,命名為“詩聖留蹤”。2005年杜甫墓祠修葺完畢,並成功舉辦了杜甫詩歌與時代精神國際學術研討會。
安葬地歷史爭議
自古對大詩人杜甫的歸葬之處史學上一直有爭議,一般認為有一下幾個地點是杜甫的歸葬處
一說洛陽偃師
唐朝大詩人杜甫的墓在洛陽市東約23公里的偃師縣杜樓村北。墓碑為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所立,上刻有“唐工部拾遺少陵杜文貞公之墓”幾字。1956年重修該墓時在四周砌上青磚,呈八角形。墓北原有杜甫祖父杜審言墓,現已毀棄。再向北走,有杜甫先祖、晉當陽侯杜預墓,不過如今僅保存下來一座墓碑。
一說湖南耒陽
詩聖杜甫晚年窮困潦倒,代宗大曆三年(768年),全家經今湖北入湖南,沂沅湘以登衡山,溯湘江而上,大曆五年繼向郴州探親,因耒水暴漲遇阻,寓居耒邑,耒陽聶令禮為上賓。是年,甫因貧病交加,死於耒陽至衡陽湘江舟中。聶令治葬築墓,背經向南,墓周砌石欄,正面有南宋石刻橫貼“有唐工部杜公之墓”。
唐天佑四年(907)環墓建杜公祠,背北面南,四合院式封山樓房,土木結構。正中主殿設杜甫擅香木雕像,東、西廊房10數間,供祭祀守墓用。宋代在杜公祠旁建杜陵書院。1940年,湖南省政府重修杜甫墓,省政府主席薛岳重修杜工部墓石碑於墓前。1956年7月墓祠定為湖南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75年耒陽一中建校,將祠主殿拆除,僅後棟西廊房及清人彭而述殘碑。1996年,耒陽市政府對墓及下殘房進行了維修。今耒陽留耒陽杜甫墓有杜甫墓、杜公祠、杜陵橋、杜甫書院等遺址。
相關記載
《舊唐書·杜甫傳》和《新唐書·杜甫傳》均記載:甫客耒陽,游岳廟,大水遽至,涉旬不得食。縣令具舟迎歸,令嘗饋牛肉白酒。甫飲過多,一夕卒。遂葬於耒陽。37年後韓愈遷謫過耒,吊杜甫,留下了“今春偶客耒陽路,悽慘去尋江上墓”的詩句。
一說湖北襄陽
位於湖北省襄陽市區西南2.5公里 峴首山處,因其祖籍湖北省襄陽市,故晚年定於與此,死後埋於城南 峴首山上,墓碑上刻有“唐杜工部之墓”,為後人所立。
一說河南鞏義
現存的鞏義杜甫墓在鞏義市區西10華里康店鎮康店村邙山嶺上。墓地坐北朝南,高約15公尺,寬約10公尺,呈方形。墓前豎有清代早期所立石碑兩塊,其中一塊立於康熙十九年(公元1680年)。墓周圍松青柏翠,氣象森然。杜甫墓旁附葬著其長子宗文、次子宗武,二墓呈東西排列。

一說湖南平江
位於平江縣南16公里的天井湖,今大橋鄉小田村,是偉大主義愛國詩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長眠之地。
真實考證
真正安葬杜甫的是平江杜甫墓
平江小田村杜甫墓是唐代偉大愛國詩人、世界文化名人杜甫的長眠之地。公元768年(唐大曆三年)冬,攜妻兒乘船離川至岳陽。次年春舟居潭州(今長沙)。770年(唐大曆五年)4月,湖南兵馬使臧玠舉兵為亂。為避戰火,杜甫半夜溯湘江往郴州投靠就舅父崔偉。船至耒陽方田驛,遇大水不能前行,半旬不得食物。耒陽縣令聞之送予牛肉白酒。杜甫掉轉船頭返長沙居江閣。暮秋思歸故里,孤舟入洞庭。因重疾復發,費資用盡,只得溯汨羅江往昌江縣(今平江)投友求醫。不幸病逝於縣治寓所,葬於小田天井湖。其子宗武、孫嗣業留下守墓,杜氏自此繁衍,一脈相傳。
杜甫墓坐北向南,墓為圓形土堆,墓前立青石碑,上刻“唐左拾遺工部員外郎杜文貞之墓” 。墓前是清光緒十年重修的杜文貞祠,兩進一天口,內有官廳、鐵屏詩社等,祠門正上方有青石匾,上刻“詩聖遺阡”四字。宋朝王得臣有詩嘆云:“水與汨羅接,天心深有存。遠移工部死,來伴大夫魂。流落同千古,風騷共一源。江山不受吊,寒日下西原。”對屈原與杜甫這兩位偉大愛國詩人死於一地,葬於鄰近,有無盡感慨。
鑑定
杜甫墓,位於縣南之天井湖,今大橋鄉小田村。現在的墓是光緒九年復修的,分三室:左室“文革”中被拉開,取出石燈兩件,霉爛古書一堆,糯米泥敷抑藤球三個,將球打開,內藏一些破碎絛帛之類的東西,上有墨跡,推測可能是杜甫詩的手稿。杜甫墓全國有六座,是不是真墓,是否遷葬了,史學界有爭論。我們認為此墓應為真墓。 相關證據 其一,明天啟三年,《福建汀州杜氏家譜舊序》云:於美公由左拾遺授職員外郎,晚游湖南,卒於潭岳之間,旅殯岳陽。所生二子。長宗文公早逝,次宗武公病難歸葬,囑其子銅業公歸葬偃師,又因干戈擾攘未果,愛葬平江,卜居是邑,以祭守其葬”。這家譜說明,杜甫起初葬在平江,想遷葬沒有遷成。
其二,據乾隆《平江縣誌》載,“明代湖南參政陳*,僉事張景賢駐平江,在杜甫後裔杜富家中,發現了唐至德二年五月十六日,授杜甫左拾遺敕和宋紹興三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授杜邦傑承節郎敕的原件。修昌江《杜氏族譜》時,陳、張還為此寫了跋。
其三,今小田有個杜家洞,查昌江杜姓遷平始祖是杜宗武,宋代姓杜的四個名人籍貫也是平江。宋紹興三十年受敕的杜邦傑、杜富、杜貴、杜澤、杜正等,當時仍居平江小田杜家天井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