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烏寺

吉烏寺

吉烏寺雖位於湖西,卻正處於聖湖與鬼湖的中間,——東臨聖湖、西鄰鬼湖。它也正處於神山與納木納尼峰中間,——西北是神山,東南是納木納尼雪山。因此,在“神山聖湖圈”中,它接近於中心位置。站在吉烏寺所在的山上,兩山兩湖盡收眼底,自然很受古今人們的青睞了。

右圖:吉烏寺有名的原因之一,是它特殊的地理位置。它雖位於湖西,卻正處於聖湖與
11
鬼湖的中間,——東臨聖湖、西鄰鬼湖。它也正處於神山與納木納尼峰中間,——西北是神山,東南是納木納尼雪山。因此,在“神山聖湖圈”中,它接近於中心位置。站在吉烏寺所在的山上,兩山兩湖盡收眼底,自然很受古今人們的青睞了。就連瑞典旅行家赫定(1865—1952年)當年到聖湖探險時,都專門在吉烏寺停留,並差點“拐走”了寺中16歲的小活佛。下面是聖湖周邊的寺廟分布圖。我們是從普蘭而來,如紅箭頭所示;吉烏寺的位置,如紅線圈所示)
22

(左圖:在普蘭去阿里的公路上,左手為鬼湖“拉昂錯”,右手為聖湖瑪旁雍錯,所以在去吉烏寺前,首先可以觀賞到的,是神山與鬼湖相互映輝的美景。有些到神山聖湖的人,分不清鬼湖與聖湖的區別,所以往往把這當成了神山聖湖的美景,謬矣!不過這也沒有關係。實際上聖湖與鬼湖,並沒有太大區別,有人認為兩湖是相連的。由於聖湖靠近納木納尼峰,雪山融水較多,所以湖水為淡水,而鬼湖離雪山遠些,

44

所以湖水微鹹,可能當地牧民認為鬼湖之水不可供人畜飲用,才贈以“鬼湖”之惡名吧。我在以前的博文中說過,這也可能受了波斯拜火教影響,總以善、惡的二元對立來看一切事物,聖湖之旁,就必有鬼湖,才算平衡了)
右圖:沿普蘭到阿里的公路前行,向右稍一拐,就到了吉烏寺所在小山的腳下了。這座山藏語叫“桑朵白日”,意思是“銅色山”,這本是指將密宗引入藏地的蓮花生大師所居住的所謂“淨土”的名稱。吉烏寺所在的這座山,與蓮花生大師有極大淵源,這也是吉烏寺因而出名的原因之一。這座山與蓮花生有何關係呢?一種傳說是蓮花生曾為了降妖除魔,在此山上居留了七天;一種傳說,這是蓮花生晚年的修行地。我覺得後一種說法可能還有點“影兒”。因為蓮花生進藏,是經過普蘭東邊的吉隆,然後直奔拉薩去的,這有一定的史料可作佐證。所以他不大可能會西行到普蘭這裡來。但晚年的蓮花生,修完桑耶寺後不知所終。會不會因為印度人特別崇拜神山聖湖,他到過這裡呢?這種可能性不能說沒有)

55

(左圖:吉烏寺規模不大,但是據說形制卻是仿布達拉宮建造的。看上去,確實有一點布宮的氣派。銅色山原來據說只有一個蓮花生大師的修行洞,後來由位於今天山南地區扎囊縣的頂布欽寺的喇嘛“頓珠圖美”興建了一座噶舉派寺廟。頂布欽寺原屬於帕竹噶舉派的一個小分支“卓浦噶舉派”,可能是由於這一小分支傳承不久,所以頓珠圖美所創立的這座噶舉派寺廟,信奉的是同為帕竹噶舉派的另一分支“主巴噶舉”。——主巴噶舉是不丹人所信奉的主要宗教。吉烏寺的歷任活佛,都是由頂布欽寺委派。頂布欽寺在扎囊縣駐地以南的吉汝鄉,以石刻佛像精美而出名)

66

(右圖:爬到吉烏寺下面的山坡上,聖湖美景盡收眼底。由於吉烏寺在聖湖西面,所以從這個角度拍聖湖,最好的時間,是在傍晚時分,陽光從西面灑來,湖水不會反光。我們到的時候,正是早上,雖然湖水很美,但陽光從對面射來,湖水反光,顯不出本來的藍色。呵呵,看來又得受王老師的批評了)

77

(左圖7、8:從這裡看神山,也是一個很好的角度。面前的那個被我換上長頭拉近了的小村落,貌似就是所謂的吉烏村了。據說這吉烏寺里有一種“特產”,就是聖湖的魚乾。那可不是當地人捕的魚,而是自然死亡,被水衝到湖邊,又被太陽哂幹了的魚。藏人認為聖湖是龍宮所在地,湖中魚兒自然是龍神之屬,有些負有救人濟世使命的,死後就會漂到岸邊,如果人們撿到了,可以把它當作“神藥”。最有名的療效,就是如果有婦女難產,以此魚熬湯,服之立刻順產!我問了寺中的

88

人,不知道是沒聽懂還是不想我打聽魚乾的事,反正是一個勁兒地搖頭。後來才知道,山下的村民中有賣。不知是不是真的有這么神,反正這聖湖魚乾,可是價值不菲,一條小魚乾,就可賣30元!)

99

(右圖:在吉烏寺山上,還可以看到納木納尼峰。不過,得轉到山的另一側,才看得更清楚一些。我們只在山的南坡轉悠,所以拍的納木納尼峰,只露了半張臉。納木納尼峰被藏民稱為“聖母之山”、“神女峰”,海拔7694米,比與它遙遙相對的神山(6638米)還要高。它是喜馬拉雅山在阿里境內的最高峰。有趣的是,納木納尼峰雖與神山岡仁波齊相距不遠,卻屬於兩個“家族”。納木納尼屬喜馬拉雅山脈,而岡仁波齊屬於岡底斯山脈。神山聖湖區,正是兩大山脈的“交匯處”,所以才有這么神奇)

1010

(圖10、11:桑朵白日山從其他幾個方向看去,都陡峭無比。但是南坡卻很緩和,有一條通過吉烏寺的小路,也是觀賞湖景的絕佳地點。寺外臨湖一面的牆上,還有許多不知為什麼被磨出許多印跡的石頭,據說這些都是蓮花生大師在此修行時留下的印跡,甚至還有完整的腳印。如果蓮花生大師真的在此修行過,每天面對聖湖神山美景,肯定會樂而忘返,也就難怪在建成桑耶寺後,這位藏地最有名的宗師就“蹤跡全無”了)

1111

(下圖:聖湖全景。如果是黃昏時分,不知有多美呢,有點遺憾)

1212
1313

(圖13:在寺中看神山。雖然距離有點遙遠,但卻看上去更顯神秘。這可能就是所謂距離產生美吧。當我在神山腳下時,倒沒有在遠望的時候,讓我心動)

1414

(圖14、15:吉烏寺的小門與其中的一座小佛堂。這座噶舉派寺廟,在文G中也被毀壞過,1985年重建,但重修時注意保持了原來的風格,加上山勢複雜,所以寺廟雖小,走進去也如迷宮一般,感覺“深不可測”)

1515

(下圖:在吉烏寺中流連的最大收穫,是不時地可以從視窗、牆角看到聖湖的不同景色。在這裡修行的人,真是有福之人啊)

1616
1717

(圖17:山頂的經幡。由於向上拍攝,我的鏡頭正好與早上的陽光成直角,俺安裝在鏡頭上的偏振鏡開始“發威”了,結果把天空變成了“醬紫”)

(下圖:寺前的一排轉經筒。比較奇妙的是,有的轉經筒上裝上了“風輪”,風吹動風輪時,轉經筒會隨之轉動,讓這聖湖之風,默默誦念佛教的經文)

1818

(下圖:離開吉烏寺,繼續沿公路向前,神山就會迎面而來了)

1919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