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學農學部植物科學學院

吉林大學農學部植物科學學院

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的前身是原中國人民解放軍軍需大學農副業生產系,2004年8月原軍需大學移交教育部管理,與吉林大學合併後整合優勢學科組建而成。

學院簡介

學院涵蓋理學、農學和工學三大學科門類,具有生物學、作物學、植物保護學、農業資源利用學、園藝學5個一級學科,開設農學、植物保護、園藝、農業資源與環境、生物技術(植物)5個本科專業。參與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和生物化學與分子生物學博士點的招生與建設,擁有植物學二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點,作物學、植物保護學2個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植物營養學、植物學、農藥學、農業昆蟲與害蟲防治、植物病理學、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學與耕作學7個二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以及作物、植物保護和農業資源利用3個農業推廣碩士學科點。其中作物遺傳育種學、植物病理學為省級重點學科。2007年,植物保護專業被確立為國家“第二類特色專業建設點”。

植科樓(飛機樓)植科樓(飛機樓
學院擁有一支結構合理、素質良好、富有敬業精神的教職工隊伍,我院師資主要來自國內一流重點大學和研究機構,如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浙江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東北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學等。學院現有專職教師4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講師22人,助教3人;返聘教師3人,實驗教師14人;高級職稱人員占教師總數的41.9% ,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占教師總數的67.4% ;有博士研究生導師6人,碩士研究生導師36人;兼職教授15人。學院現有學生968人,其中本科生858人,研究生110人。
自2008年以來,畢業生中有44人被推薦為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武漢大學、中國科學院、北京理工大學、東北師範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吉林大學等知名院校免試研究生,佔畢業生總數的14%;6名研究生被國家留學基金委選派到德國、日本、美國攻讀博士學位。我院學生有30人獲得國家獎學金,47人獲得國家勵志獎學金,337人獲得國家助學金, 500餘人次獲得學年各類獎學金,30餘人次榮獲各類社會獎學金等。已累計培養234名本科生,14名博士生,44名碩士生。我院與20多家用人單位建立了長期合作關係,積極為學生創造就業機會, 2008年、2009年畢業生就業率分別達到 95% 、85% 。畢業生大多就業在相關行業部門,並在各自工作崗位上發揮著重要作用。
學院科研育人特色突出,設有植物生物技術實驗室、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室、生物學實驗室、植物遺傳育種實驗室、植物栽培與利用實驗室、植物保護實驗室、生態與氣候實驗室、農業化學和資源實驗室、農藥實驗室、CAD (計算機輔助設計)工作站、數碼互動顯微鏡實驗室、機械工程綜合實驗室共12個本科教學實驗室。為培養本科生科技創新能力,學院組建了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植物分子生物學研究室、生物種質資源與利用研究室、有害生物綜合防治研究室和農業生態與環境研究室等綜合研究平台;建設了以美國加州大學林辰濤教授為首席科學家的土壤――植物分子遺傳學實驗室。植物科學實驗教學中心2009年被評為省級實驗示範教學中心。學院重視學生實踐能力培養,建有占地70萬平米的農業教學科研實習基地,其中示範用地53萬平米,實驗用地7萬平米,日光溫室3000平米,智慧型溫室2000平米,果園 1.5萬平米。與10多家企事業單位合作建立了校外實習基地。學院 2009年成功申報了教育部農林試點實踐基地兩個項目,項目總經費達到600多萬元。
學院主持參加了國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關、“十一·五”國家支撐、“973”、“863”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農業部公益類行業計畫項目、農業部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和重點專項、行業發展計畫、留學歸國科研基金、省科技廳項目等科研課題,目前學院在研項目68項。先後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19項,其中省級科技進步二等獎以上13項,三等獎6項。軍隊教學成果二等獎2項。主持國家多媒體教材、國家級電視教材、國家級網路課程、吉林省精品課程各1門, 2009年獲得吉林省多媒體課件一等獎1項,國家級多媒體課件三等獎1項。獲得吉林省農作物品種專利4項。自 2007年始開展 “大學生科研創新活動”,共獲得國家級資助項目3項,校級一類資助項目5項,校級二類資助項目 20項。建院幾年來公開發表論文430多篇,其中被SCI、EI 收錄40餘篇。學院積極開展國內、外交流與合作,在國內與十幾所高校與科研院所建立了科研合作關係,吸引了大批客座人員和訪問學者來院工作;在國外,先後與美國、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亞、英國、德國、瑞典、菲律賓等10多個國家開展學術交流與合作,為師生提供出國進修學習、攻讀學位、學術考察和合作研究等機會。

專業設定

生物技術(植物)

專業介紹 生物技術是生命科學與工程科學結合的一種技術,採用生物材料本身或生物反應過程進行生產或加工,是21世紀生物科學發展的主流。本專業 通過各種教育教學過程,使學生熟練掌握生物科學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和基本實驗技能。了解學科發展前沿,培養創新意識,注重知識、能力、素質協調發展 。以植物特別是藥用植物為特色,將藥用植物與生物技術緊密結合,在細胞和分子水平上對藥用植物的離體培養、活性成分開發以及次生代謝調控等方面進行研究,為以生物技術為指導的植物資源開發利用奠定基礎,形成將來生命科學研究的熱點方向。
主幹課程 生物化學、分子生物學、微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植物細胞工程、植物基因工程、蛋白質與酶工程、發酵工程、植物學、天然產物化學、植物代謝調控、植物藥用成分分析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在高等學校、科研機構、生物及製藥公司等單位從事科研、教學、技術研發及管理等工作。也可報考生物學、植物學、天然藥物化學、食品科學、生物源農藥學等相關專業的國內外研究生。

農學

專業介紹 農學專業主要培養具有寬厚的農學基礎,能夠熟練掌握並運用傳統與現代作物遺傳學、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植物生理生化、種子生產及加工等方面的理論知識與技能,具有良好科學素質與研發、管理才能的高級複合型科技人才。本專業學生主要學習掌握農業生物科學、農業生態科學、作物生長發育和遺傳變異規律等方面的基礎理論和基本知識,接受作物生產和作物新品種選育等方面的基本訓練,具有作物育種、作物栽培與耕作、種子生產與檢驗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幹課程 植物學、遺傳學、育種學、作物栽培學、耕作學、種子學、農業氣象學、農業生態學、田間試驗設計與生物統計、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物化學、植物病理學、生物技術導論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能夠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農業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和技術推廣工作,各級種子公司從事種子經營管理工作,內貿和外貿公司從事農產品貿易工作,新聞出版單位從事農業科技知識宣傳普及工作,也可報考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園藝

專業介紹 園藝專業以生物學為基礎,以傳授園藝科學理論、知識和技能為主線,融合了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方向的知識,使之具有較全面基礎理論知識和套用能力。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生活觀念的轉變,突顯了園藝對增強人民體質和改善生活質量發揮的重要作用以及社會對園藝人才的廣泛需求。本專業包含的蔬菜學、果樹學、園林植物與觀賞園藝學正是適應這種需求,培養知識全面並具有技術專長的高素質人才。 通過學習使學生掌握蔬菜、果樹、花卉等園藝作物栽培、種質資源保護、品種選育和良種繁育、病蟲害防治、園藝產品商品化處理等方面基本理論; 具備從事園藝科學研究及技術推廣和開發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主幹課程 植物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土壤肥料學、氣象學、園藝植物病理學園藝植物昆蟲學園藝植物育種學、普通園藝學、觀賞園藝學、設施園藝、園林景觀規劃與設計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可在科研院所、中等和高等院校、企業部門、行政部門等從事園藝作物栽培和遺傳育種、園藝生物技術、現代園藝生產技術、現代設施園藝等方面的教學、科研、管理、開發和規劃設計工作。也可報考園藝、食品、生物技術及其它相關專業的研究生。

植物保護

專業介紹 培養富有創新精神、實踐能力,具有開闊的國際視野,能夠從事植物保護方面的技術與設計、研發與推廣、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高素質的複合型專業人才。要求學生掌握農業科學、植物保護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和技能,具備病、蟲、草等有害生物識別鑑定、監測防治及可持續控制等方面的的知識和能力。
主幹課程 植物學、植物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遺傳學、微生物學、田間試驗設計與生物統計、普通昆蟲學、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植物化學保護學、植物檢疫學等。
就業方向 學生畢業後能在植物保護、動植物檢疫、農藥檢測、環境保護、商貿、海關、食品安全等行業從事基礎科學研究、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還可在農藥化工等大中型企業等部門從事研發和推廣等工作,也可報考植物保護、農學、生物學及生態學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

農業資源與環境

專業介紹 培養具備資源與環境科學的基本理論和科研動手能力,掌握土壤、水、養分、生物等農業資源高效利用的基礎理論與知識,以及具有生態環境建設和保護相關知識與技能的高級專門技術人才。主要學習農業資源利用科學的基礎理論與基本知識。掌握土壤學、植物營養學、環境科學、生態學等相關學科的理論、原理和方法。具有從事農業資源利用有關的技術推廣與開發、經營與管理、教學與科研等工作的能力。
主幹課程 植物學、植物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微生物學、環境學、地質學基礎、測量學、土壤學、植物營養學、環境監測、土壤農化分析、環境質量評價、土地資源調查與評價等。
就業方向 畢業生可繼續攻讀土壤學、植物營養學、環境科學、生態學等學科的碩士學位;學生畢業後還可在有關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國家機關管理部門及大型企業、公司從事基礎科學研究、教學、管理與規劃等工作。

院系設定

植物學院系室設定

植物科學學院是由原中國人們解放軍軍需大學農副業生產系在2004年原軍需大學併入吉林大學後整合優勢學科組建而成的。學院包含農學、理學、工學三大門類,涉及生物學、作物學、植物保護學、農業資源利用學、園藝學、機械工程共7個一級學科。學院下設作物學系、植物保護系、園藝系、農業資源與環境系、基礎生物學系、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系、農業教學科研實習基地和機械工程教學實驗實習基地。

作物學系簡介

作物學系始建於1988年,2004年根據軍隊建設發展的需要,隨解放軍軍需大學整體移交地方,現為吉林大學農學部植物科學學院作物學系,設立了遺傳育種教研室、作物生產教研室、氣象學教研室。
作物學系師資力量雄厚,現有在崗教職工10人,其中教授3人、講師2人、農藝師2人、助教1人、助理實驗師1人、實驗技術工人1人。在崗教師中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2人、正在攻讀博士學位的教師有2人、具有碩士學位的教師有2人、正在攻讀碩士學位的教師有3人。
作物學系在原有農學專業的基礎上,經過十多年的積累與努力,專業改革與調整已基本完成,2005年成功申請建立了作物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權點。農學專業包括作物遺傳育種、作物栽培和農業氣象三個二級學科,其中作物遺傳育種是我院歷史上最早的碩士學位授權點之一。開設的主要課程有基礎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植物學、田間試驗與統計、普通生態學、普通遺傳學、作物育種學、作物栽培與耕作學、種子學、微生物學、植物生物技術、基因工程、農業經濟學、農業機械化、生物信息學等。學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基因工程在植物育種中的套用、植物營養遺傳改良、植物分子標記的套用、作物生產新技術的研究、作物新品種的培育。
作物學系自創建以來,承擔和參加國家"863"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科研項目20餘項,科研經費總計約500萬元。曾榮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三等獎3項,全軍教學成果二等獎1項,申請國家專利2項,省級科技成果獎2項。在國內外學術期刊發表論文近百篇。作物學系與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南京農業大學、吉林省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等教學科研單位具有長期穩定的科研合作關係。與日本農林水產省北陸農業研究中心保持經常性的學術交流和往來。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21世紀是生物科學的世紀。作物科學作為生命科學的一部分,與植物生物技術、計算機科學緊密結合,為資源的利用、品種選育及改良、作物生產等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前景。
學生畢業後可在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從事教學和科研工作,農業管理部門從事管理和技術推廣工作,各級種子公司從事種子經營管理工作,內貿和外貿公司從事農產品貿易工作,新聞出版單位從事農業科技知識宣傳普及工作,也可報考本專業或相近專業碩士研究生,繼續深造。
作物學系將按照學科互補、突出優勢、資源共享的建設思路,以作物遺傳與育種學科建設為核心,兼顧培育作物栽培與耕作學和新的研究方向,加強學科條件建設和人才建設兩大基礎,引進和培養更多的在國內具有一定影響的學科帶頭人,顯著提高科學研究整體水平和技術創新能力,推動學科建設的跨越式發展,使作物學系在教學與科研上達到國內領先的水平。

植物保護系介紹

植物保護系隸屬於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植物保護系是解放軍軍需大學移交地方後組建起來的,2004年起開始招收植物保護專業本科生。植物保護系的前身是解放軍農牧大學植物保護教研室,自解放軍農牧大學植物保護教研室成立以來,歷經10餘年,在1999年和微生物教研室合併,隊伍不斷擴大。
植物保護系下設植物病理學、昆蟲學、農藥學3個教研室。該系是吉林大學農學部植物科學學院一個歷史非常短的系,擁有一個碩士點(植物病理學),培養碩士研究生30多人。學科帶頭人是吉林省植物保護學會常務理現任植物科學學院院長潘洪玉教授,現有專任教師都具有或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植物保護系目前承擔普通昆蟲學、普通植物病理學、農業昆蟲學、農業植物病理學、植物化學保護、分子植物病理學、病害流行學、害蟲生物防治、植物病害研究法、昆蟲研究法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課程。 植物保護系擁有有害生物綜合防治研究中心和植物保護研究室等四個專業研究室和實驗室,實驗室設備齊全,總價值200多萬元。主要從事分子植物病理學、有害生物綜合防治、資源昆蟲學及其利用、昆蟲病毒學、農藥殘留與分析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該系自95年以來,共承擔科研課題20餘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3項,省部級課題14項。目前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吉林省科技廳、總後軍需部等科研課題,科研經費100餘萬元。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幾年來,共獲省級科技進步獎1項,軍隊科技進步獎3項,國家級教學成果獎1項,省部級教學成果獎3項,主編和參編著作6部,在國內外學術刊物上發表論文60篇,其中SCI收錄3篇,EI收錄3篇。
多年來,植物保護系與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中國農業科學院、吉林農業大學等單位建立了良好和穩定的協作關係,並經常性地進行學術往來和學術交流。

園藝系

園藝專業是在原解放軍軍需大學農學農機系園藝教研室的基礎上建成的,先後為農藝專業、農副業生產專業開設蔬菜栽培學、果樹栽培學等課程,並在植物無土栽培、綠色食品蔬菜生產等研究方面形成特色。在科技推廣諮詢服務方面形成優勢,在為邊遠艱苦地區部隊和農村科技服務方面做出突出的貢獻。現為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園藝專業,承擔園藝專業、農學專業、植保專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的園藝植物栽培學、設施園藝學、園藝學通論、園藝植物育種學、觀賞園藝學、景觀規劃與設計、園林工程、果樹栽培學、蔬菜栽培學、花卉栽培學、草坪學等課程。
該系現有教師7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講師3名,助教1名。下設園藝植物栽培教研室、園藝植物育種教研室、觀賞園藝教研室、園林規劃與設計教研室。園藝專業所屬人員長期從事無土栽培、綠色食品生產、園藝設施、觀賞園藝、景觀規劃與設計等方面的科研工作。主持課題10餘項。先後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吉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發表論文50餘篇,編寫專著10餘部。
目前主要研究方向:
1、利用現代生物技術和傳統物理化學技術開展園藝植物種質資源創新研究;
2、蔬菜、花卉無土栽培技術 主要研究蔬菜花卉無土栽培的機理、營養液配方的研製,以及無土栽培設施設計;
3、綠色食品蔬菜生產技術研究 從栽培方面研究綠色食品蔬菜栽培的模式;從育種方面入手,培育抗病品種和對有毒有害物質富集力低的品種,從而從根本上控制蔬菜產品內有毒有害物質的積累。目前已在大白菜以及綠葉類蔬菜上,選育出有價值的材料。同時對綠色食品蔬菜栽培機理進行研究;
4、果菜類蔬菜及黃瓜保護地專用品種選育研究 主要是針對保護地的環境特點和栽培季節等點,培育適合保護地栽培的抗病、耐低溫寡照、高產品種;
5、觀賞園藝植物種苗快繁技術研究 把抗病、生長鍵壯、花形花色美麗整齊一致為育種目標,在球根海棠和麗格海棠上培育出自己的原創品種。同時,利用克隆技術等快速繁殖球根海棠幼苗。在蝴蝶蘭、大花蕙蘭、石斛等方面,培育出自己的原創品種,為出口創匯創造條件;
6、長白山野生園藝植物生物多樣性研究與利用真對東北野生植物中,藥食兼用的種類和觀賞植物開展生物多樣性和套用研究。同時對其抗性基因資源進行開發與利用。
培養學生畢業去向
本專業的學生畢業以後可面向科研單位、大專院校、政府機關、果樹、蔬菜、花卉生產單位、農業旅遊觀光企業、農業高新技術示範園、農業技術推广部門及相關單位,也可報考園藝學、生物學等相關專業的研究生。畢業生可從事果樹、蔬菜、觀賞園藝植物的栽培、城市景觀設計、育種、生產、經營管理、教學、科學研究、技術推廣等各種崗位。

農業資源與環境科學系

我系始建於1988年,2004年根據軍隊建設發展的需要,隨解放軍軍需大學整體移交地方,併入吉林大學後整合優勢學科組建而成,現隸屬於吉林大學植物科學學院。我系現可招收植物學博士、植物營養學碩士、農業資源利用學農業推廣碩士以及農業資源與環境本科等不同層次的學生。
本系現有7名專任教師,其中有教授1人,副教授3人,講師3人,除1人正在攻讀博士外,其他均為博士;博士生導師1人,碩士生導師4人,另聘有客座教授兩人。
我系人員長期從事土壤、植物營養、農業環境保護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先後為研究生、本科生等不同層次開過“植物營養與施肥”、“土壤學”、“土壤肥料學”、“農業環境保護”、“高級植物營養”、“植物營養遺傳改良”、“植物營養的土壤化學”等課程;在植物抗逆(鋁毒)和化感作用(連作障礙)的生理生化機制方面、養分高效利用(低鉀、新型肥料)及微生物在環境中的套用等科學領域進行了系統、深入的研究。近年主持和參加國家“九五”重中之重科技攻關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留學歸國科研基金、日本生研機構資助項目、企業橫向課題等國(軍)內外科研課題20餘項;獲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和黑龍江省科學技術一等獎各一項,出版教材、編著4部。近5年來,在國內外學術期刊“PlantPhysiology”、“PhysiologiaPlantarum”、“JournalofPlantNutrition”、“土壤學報”、“植物營養與肥料學報”、“生態學報”、“套用生態學報”等發表論文近百篇,其中SCI國外期刊收錄12篇,EI收錄3篇。現有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省部級、企業橫向課題等在研課題10餘項,經費百餘萬元。
多年來,我系與中科院相關研究所、浙江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南京農業大學、華南農業大學建立了穩定的科研合作關係,並與日本岡山大學、丹麥皇家獸醫與農業大學等國外多所大學或科研單位保持經常性的學術往來。
我系涵蓋農學、理學兩大學科門類,包括土壤學、植物營養學和環境科學三個二級學科,是一個綜合性強、適應性廣、很有發展前景的新型學科。
主要研究方向:方向一、植物營養生態
(1)植物抗逆生理與分子生物學機制:從生理生化及分子水平對植物耐低鉀、鋁毒等逆境機制進行研究。尤其對鋁毒逆境脅迫下,大豆的逆境回響特徵、機理等方面作了較為深入系統的研究,該方向已獲兩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
(2)植物化感作用在農業可持續發展中的套用:利用生物間的化感作用,構建作物自身對病蟲草害具有抗性的農業生態系統,從而減少人工化學品的投入,達到環境友好的農業可持續和諧發展。
方向二、農業生態環境
(1)環境微生物技術與生物工程:研究土壤病原微生物對作物生長的抑制作用機理,同時篩選和套用有益微生物進行生態農業建設和環境污染生物的修復。
(2)新型肥料的研製與開發:主要研究內容為環境友好型緩控釋肥料的研製與開發。
(3)養分資源管理
(4)土壤侵蝕與水土環境效應。

基礎生物學系簡介

基礎生物學系隸屬於吉林大學農學部植物科學學院,其前身最早可追溯到1953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獸醫大學動物學系生物教研室,迄今為止已有50餘年建設和發展歷史。
基礎生物學系設有生物學博士後流動站1個,植物學博士點1個,碩士點2個,現有教師10人,其中博士生導師2人,碩士生導師3人。目前本系的學術帶頭人為中國植物學會常務理事、吉林省植物學會、遺傳學會副理事長,文職少將,博士生導師李彥舫教授。學科帶頭人為吉林省遺傳學會理事,基礎生物系主任、博士生導師原亞萍教授。
本係為研究生、本科生開設不同層次課程,包括植物學、生物學、微生物學、植物生物化學、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物技術、基因工程原理與技術、植物細胞與組織培養、轉基因植物及其安全性、植物基因組學及植物蛋白質組學等。
目前本系擁有植物生物技術實驗室、生物學實驗室、植物生理生化實驗室、細胞工程實驗室、植物基因工程研究中心等,實驗儀器齊全配套,總價值300餘萬元。主要從事基因分離克隆、基因表達調控機制分析、分子標記、蛋白質分析、植物轉基因技術、細胞工程技術、染色體工程技術、植物分子育種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承擔了國家植物轉基因研究、中試及產業化專項課題、國家“863”課題青年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教育部課題、吉林省科技廳、吉林省農業廳、吉林省林業廳等40餘項課題的研究工作,累計科研經費700餘萬元。經過多年努力,獲得各級科研成果獎20餘項。多年來先後為部隊和地方培養了博、碩士研究生50餘名。目前有在站博士後,在讀博士、碩士研究生30餘人。
多年來,基礎生物學系與中科院植物所、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復旦大學、中國農科院、東北師範大學建立了穩定的科研合作與協作關係,並與國外多所大學和科研單位保持經常性的學術往來。

機械工程與自動化系

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系主要由原軍需大學軍需管理系軍需裝備技術與管理教研室和機械基礎教研室組建而成,現隸屬於吉林大學農學部植物科學學院。目前該系的主要教學對象是2004級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同時還承擔農學、植物保護、園藝、農業資源與環境、食品科學與工程、食品質量與安全、動物科學等專業的相關課程。
在師資隊伍中,目前該系有專任教師5人,其中高級職稱1人、中級職稱1人、初級職稱3人;碩士1人,在讀博士1人,在讀碩士2人;碩士生導師1人。由於師資力量不足,該系與吉林大學機械科學與工程學院長期合作,保證一流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該系主要擁有電工電子實驗室、自動控制實驗室、機械製圖室、機械零件實驗室。機械工程教學實驗實習基地作為植物科學學院的一個獨立單位,在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系的教學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同時也為本系部分實驗課和學部公共選修課的大力開展做出了貢獻,受到學生的一致好評。
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培養目標是培養在機械工程領域內從事設計、製造、科技開發、套用研究以及經營管理等工作的複合型高級人才。
機械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機電結合,知識面寬,知識層次高新,適應性強,社會需求大。畢業生可到國家機關、工業企業、經貿管理、科研機構和高等院校、從事機械設計製造、研究開發、經營貿易、教學、科研和管理工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