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馬歆

司馬歆(?—303年),字弘舒 ,祖籍河內溫縣(今河南溫縣),晉宣帝司馬懿之孫,扶風武王司馬駿之子,西晉宗室,諸侯王。 太康十年(289年),受封新野縣公,官拜散騎常侍。永寧元年(301年),趙王司馬倫篡位後,司馬歆升任南中郎將。齊王司馬冏起兵討伐司馬倫時,司馬歆猶豫不決,在部下建議之下,隨齊王司馬冏起兵。因功進封新野郡王,官拜使持節、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司馬歆在治理荊州時刻薄少恩,引起各族人民怨恨。太安二年(303年),蠻人張昌反叛,司馬歆上表請求朝廷出兵討伐張昌,但遭朝廷所阻止,而使得張昌勢力越發強大,不久,張昌攻打樊城時,司馬歆出兵抵禦,戰敗被殺。死後追贈驃騎將軍,諡號莊王。因司馬歆無子,故以其侄司馬劭襲封新野王爵位。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因孝聞名

太康七年(286年),司馬歆的父親扶風武王司馬駿去世,他的兄長司馬暢繼承扶風王的爵位(後改封為順陽王),司馬暢請求朝廷分割他封國的土地給司馬歆。太康十年(289年)十一月,晉武帝下詔封司馬歆為新野縣公 ,食邑一千八百戶,禮儀與縣王相同。司馬歆雖然少年富貴,卻能自身謹慎履行道義。他的母親太妃臧氏去世時,服喪超過禮制,因孝而聞名。後官拜散騎常侍。

討司馬倫

永寧元年(301年)正月,趙王司馬倫篡位,任命司馬歆為南中郎將。三月,齊王司馬冏發動義兵討伐司馬倫,在各州郡傳送檄文 ,司馬歆不知該聽從誰。司馬歆所寵幸的王綏說:“趙王司馬倫親近而強大,齊王司馬冏疏遠而弱小,公應追隨趙王司馬倫。”參軍孫洵對眾人大聲說:“趙王司馬倫凶虐叛逆,天下應當共同討伐他,大義滅親,是古代聖明的法則。”司馬歆認同孫洵的說法,於是派孫洵去見司馬冏,司馬冏迎上去拉著孫洵的手說:“使我能成就大的節操的,是新野公司馬歆。”司馬冏進入洛陽,司馬歆親披甲冑,率領部下為司馬冏作嚮導。司馬歆因為有功,被晉封為新野郡王,食邑兩萬戶。升任使持節、都督荊州諸軍事、鎮南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司馬歆將赴任所,與司馬冏同車去拜謁陵墓,趁機勸司馬同說:“成都王司馬穎是至親,共同建立大功勳,如今應留下他參與輔佐朝政。如果不行,應當剝奪他的兵權。”司馬冏不聽從。太安元年(302年)十二月,河間王司馬顒向晉惠帝上表,說司馬冏欲伺機篡權,心中無君,與司馬歆、司馬穎、范陽王司馬虓會集洛陽,請求晉惠帝廢黜司馬冏,使之歸還府第。 同年,長沙王司馬乂攻殺司馬冏 ,司馬歆恐懼,主動與司馬穎結交。

兵敗被殺

司馬歆治政嚴厲苛刻,各少數民族都很怨恨。太安二年(303年)五月,義陽蠻人張昌在江夏舉兵反叛,司馬歆上表朝廷請求討伐張昌。當時司馬乂執政,與司馬穎有矛盾,懷疑司馬歆與司馬穎合謀,便不讓司馬歆出兵討伐張昌,張昌的人馬日益強盛。當時孫洵擔任從事中郎,對司馬歆說:“古人有言,一天姑息養奸,能造成幾代人的憂患。公擔負著王室藩籬屏障的重任,處在輔佐朝廷的重要位置上,上呈表章就行動,有什麼不可以!而使奸邪凶虐滋長蔓延,災禍難於預測,這難道能叫作支撐王室鎮撫中原嗎!”司馬歆將要出兵,王綏又說:“張昌這一類小賊寇,偏將裨將就足以制服他們,用不著違反皇帝命令,親臨戰場!”司馬歆於是收兵。張昌攻打樊城,司馬歆出兵抵禦他,軍隊潰敗,被張昌殺害。 朝廷追贈他為驃騎將軍,諡號莊王。

人物成就

在討伐篡位的趙王司馬倫時,司馬歆作戰有功。

歷史評價

房玄齡等《晉書》:①“歆雖少貴,而謹身履道。”; ②“居喪過禮,以孝聞。”; ③“歆為政嚴刻,蠻夷並怨。”

史籍記載

《晉書·卷三·帝紀第三》

《晉書·卷四·帝紀第四》

《晉書·卷三十八·列傳第八》

家族成員

祖父:晉宣帝司馬懿

祖母:伏夫人

父親:扶風武王司馬駿

母親:太妃臧氏

哥哥:順陽王司馬暢

侄子:司馬劭,司馬歆兄長之子,因司馬歆無子,故以司馬劭作為司馬歆的繼承人,襲封新野王的爵位。永嘉末,被漢趙將領石勒所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