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台駘廟位於侯馬市西北約八公里的西台神村北,汾河灘地南側的“古翠嶺”上,廟宇座北向南,占地7000餘平方米,其建築形式為造型獨特、布局別致的城堡狀。
據史書記載,台駘是比大禹還早的五帝時期的一位部落首領,他帶領沈、姒、蓐、黃四部,開山鑿石,疏通了汾、洮二河,興修水利,造福於民,因其治水有功、領導有方,當時的帝君把汾河流域賞賜給他,作為台駘的封地。台駘就是中華治水第一人,也是有史以來最早的水利官員。山西作為中華文明的起源地,台駘以其當年治水所創造的豐功偉績而享譽華夏,其歷史地位可以肯定,後人尊台駘為治汾之神,也就是水神。
考證
台駘廟是由台神宮殿台基和古翠嶺上的台神廟組合而成。台神宮殿台基是晉平公時期祭祀汾神台駘而在其上建成的。據考證,新田時期“左祖右社”之社即在此處。在西、南不遠有環繞台基的祭祀帶,共發現祭祀坑千餘座,出土了大量精美的玉石器,可見當時祭祀之頻繁。西台神村北的台駘廟是元、明、清時期在古翠嶺興起的,經考察、考證,侯馬台駘廟不僅是汾河流域最早、規模最大的一處祭祀汾神的建築群,而且是黃帝的五世孫,其祖先善制弓箭,而賜姓張,因而台駘又是張姓祖先。這一論點已為眾多譜牒研究者所認同。張姓占中華姓氏的7%,也就是說中國有1億多張姓的子孫,如以祭台尋祖為題發展研究台駘文化,台駘廟將會成為尋根祭祖之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