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太原市晉源區王郭村台駘廟,為紀念張氏先祖建築的家族祠堂,被稱為“除黃帝陵之外中華第二最古景觀”,為目前我國有史可查的最早的張氏祠堂。
台駘的治水功績關於台駘治水的功績,以及後人對台駘的祭祀,《左傳・昭公元年》有這樣的記載:晉侯有疾,鄭伯使公孫僑如晉聘,且問疾。叔向問焉,曰:“寡君之疾病,卜人曰:‘實沈、台駘為祟’,史莫之知。敢問此何神也?”子產曰:“昔金天氏有裔子曰昧,為玄冥師,生允格、台駘。台駘能業其官,宣汾洮,障大澤,以處大原。帝用嘉之,封諸汾川,沈、姒、蓐、黃,實守其祀,今晉主汾而滅之矣。由是觀之,則台駘,汾神也。”這段記載是研究台駘最可靠的文獻資料,它提供了多方面的信息。
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第一,台駘的出身和職務:台駘為東夷傳說中金天氏的後代,父為昧,任當時部落聯盟的玄冥師,即水官,台駘繼承父業盡職盡責,也能勝任其官職。第二,台駘的治水功績:疏通汾、洮二河。汾指汾河下游,霍山以下。洮河指今位於聞喜縣境內的涑水河。治理了大澤,使原來的茫茫大水退去,變成了一塊大平原。依古人的生產能力和生產方式,大澤不應離汾、洮二水遠。第三,台駘治水的範圍和居住地區:台駘治水有功以後,被分封到汾河流域。從他治理汾、洮二河來看,分封地也只有在今霍山以南、中條山以北的汾河流域,並非指整個汾河流域。第四,台駘得到後人的祭祀:以台駘為首領的台駘氏(族)後,有沈、姒、蓐、黃4個分支部落一直祀奉著其先人――台駘。第五,台駘已在民間演化成為汾河的河神――台駘神。
台駘神廟在汾河流域先後建有多處。據不完全統計就有侯馬、汾陽、介休、寧武、太原晉祠和王郭莊6座。在這6座廟宇中,現在汾陽、介休二廟已不復存在;太原晉祠中的台駘廟最有名;而位於今侯馬市西北約5公里處、汾河之陽、以台駘命名的台神村的台駘廟建築群,則始建最早、規模最大、保存最為完整。
關於祭祀台駘的歷史,最早應為沈、姒、蓐、黃,但史料沒有關於建台駘廟祭祀的文字;我們清楚的是,自從晉國消滅了沈、姒、蓐、黃4個小國以後就沒人祭祀了。再起祭祀之事,並且建廟,流傳至今,應該是起於晉平公知道自己得病的原委之後。最初的台駘廟應該是建於晉國統治的中心和汾、洮流域。
關於晉平公創建台駘廟的位置,史書沒有記載。近幾年,侯馬市在維修台王寶殿、獻殿和廟院的工程中,不斷發現元、明之前的建築構件。這說明元明時期,這裡曾是香火旺盛的場所。而且又發現一塊唐代造像碑截鋸而成的柱礎,說明唐朝台駘廟已在此址存在。經過在新田大地上40多年的考古發掘,考古工作者對新田文化有了比較明晰的認識。台神古城外西北,東西並立著一大兩小、且對稱排列著三座夯土台基。中間的夯土台基約1000平方米,台基之上春秋時期的瓦礫隨處可見。說明這裡在2500年前曾經是一處規模較大的建築群。台基之南的銅廠生活區,曾發現過近千座祭祀坑。2001年,又在台基之西千米遠的大運高速公路建設工地,發現了數百個祭祀坑。兩處密集的祭祀區環繞著這一夯土台基。考古學家楊富斗先生認為,這三座夯土台基,就是新田時期的台駘廟的初址所在,眾多的建築群與�祁宮一樣,隨著三家分晉和政治中心的轉移而湮沒消失了。
至於台駘廟何時移至現址,目前還不得而知。只能從現存廟內的乾隆二十二年重修台駘廟碑記了解台駘廟修建的大致經過。碑文雲“吾鄉之廟,自漢、唐以來,時為修葺……”說明漢代的台駘廟已建在此。“然圮於火,毀於兵燹,宏規已失,斷碣猶存,蔓草荒蓁,淒其零落,目擊情形,�茲感嘆矣!”交代了台駘廟毀於兵亂的敗落景象。“乙亥之春,我邑侯湘潭張公,適奉上清查古昔聖賢祠墓……”之後的碑文詳細敘述了乾隆年間曲沃縣令張坊組織民眾維修台駘廟的事實,說明台駘廟現有建築為清乾隆年間所建。
汾河流域皆有祭祀汾神的傳統,發展順序是由南到北、由汾河下游至上游依次而上的。現存太原晉祠、王郭莊及寧武的台駘廟,規模皆不及侯馬的台駘廟。這說明,祭祀台駘是隨著晉國疆域由南向北的逐步擴展,而把晉國祭祀台駘的信仰傳播過去的。然而,位於西台神村的台駘廟是6座廟中規模最大、歷史最長,同時,也是在台駘“宣汾洮,障大澤”的故鄉――晉南,唯一的一座台駘廟,是確切無疑的。
台駘不僅是治水賢臣,還另有一個對後世尋根至關重要的身份――張姓家族的第三世祖。據《新唐書・宰相世系表》云:“張氏出自姬姓。黃帝子少昊青陽第五子揮為弓正,始制弓矢,子孫賜姓張。”
“張”是一個形聲字,“長”是聲旁,“弓”是形旁。許慎《說文解字》云:“張,施弓弦也。”這就說明“張”字的本義是拉開弓弦的意思。同時也旁證了“張”姓的起源與弓箭有著密切的關係。由此可見,揮公為張氏開宗立姓的始祖。
根據《左傳》:“昔金天氏(少昊)有裔子曰昧,為玄冥師,生允格、台駘……”的記載,可以看出張姓的先祖關係為:
始祖:揮公,為弓正,觀弧星,始制弓矢,賜姓張氏。子:昧、般。
二世祖:昧公,為玄冥師,司水正,後封於汾川。子:允格、台駘。
三世祖:台駘公,繼父業,為水正。
作為首屈一指的望族,“張”姓在歷史上湧現了無數深刻影響著中國發展進程和思想道德形成的重要人物,在華夏民族形成的過程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筆痕。在根祖氛圍濃重、文化底蘊深厚的晉南,台駘和侯馬台神廟應該也必將成為當地根祖文化發揚光大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