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枇杷

台灣枇杷

台灣枇杷又稱赤葉枇杷,原產台灣恆春。葉薄,果小,圓形,10月成熟,味甜可食,有治熱病功效,耐寒力弱。可作砧木。其特點是夏花秋果。台灣、廣東分布。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台灣枇杷台灣枇杷
常綠喬木,高5-12米;小枝粗壯,棕灰色,幼時密生棕色絨毛,後脫落。葉片集生小枝頂端,卵狀矩圓形至橢圓形,長10-19厘米,寬3-7厘米,邊緣微向外卷,有稀疏、不規則、內彎的鈍齒,先兩面有短柔毛,後脫落;葉柄長2-4厘米,無毛。圓錐花序頂生,直徑10-12厘米;總花梗和花梗均密生棕色絨毛;花梗長6-12毫米;花白色,直徑15-18毫米;花柱3-5,在中部合生。梨果近球形,直徑1.2-2厘米,黃紅色,無毛。

產地分布

分布在廣東、廣西、福建、台灣,越南也有。

生長習性

生於海拔1000-1800米的山坡及山谷闊葉林間。

薔薇科·枇杷屬植物

枇杷屬(Eriobotrya Lindl. ),薔薇科、蘋果亞科,約30種,分布於東亞,我國產13種,其中枇杷E. japonica Lindl. 各地廣為栽植,取其果供食用或為觀賞用,葉入藥,有化痰止咳之效。常綠灌木或小喬木;葉大,互生,單葉;花白色,排成頂生的圓錐花序;萼裂片5,宿存;花瓣5,有柄;雄蕊約20;雌蕊1;子房下位,2-5室,每室有胚珠2顆;果為一梨果,有種子1至數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