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投資區

台商投資區擬選址於洛秀組團,靠江臨海,位置優越,媲美上海浦東新區,帶來的是看得見的便利。洛秀組團地處泉州中心城區東面,東與惠安七一圍墾接壤,西臨洛陽江,北有瀋海高速公路、324國道和福廈高速鐵路,南面則是美麗的泉州灣,有石湖、秀塗港區,交通便捷,位置優越。後渚跨海大橋連線該區與中心市區,即將建設的泉州灣跨海大橋將把該區與石湖港、石獅、晉江連線在一起。而東面的泉港、惠安,南岸的晉江、石獅、西側的中心城區,都是將來洛秀組團高速發展的助力和動力。同時,組團還基本明確了招商選資方向,立足引進科技含量高、投資規模大、經濟效益好、污染程度低的企業項目,能為台商投資區營造一個更好的投資發展環境。

設立

台商高科技產業基地規劃模型台商高科技產業基地規劃模型

全國人大代表、泉州市委副書記、市長朱明領銜提出《關於儘快批准設立泉州(國家級)台商投資區的建議》。朱明代表認為,新設立泉州台商投資區的條件已經成熟,其區域範圍已納入城市總體規劃。他建議,希望儘快予以批准。
朱明等代表認為,設立泉州台商投資區,泉州已具備條件。泉州是福建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福建省經濟總量最大、外向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城市,經濟總量位居國家地級市前列。泉州是我國著名僑鄉和台灣漢族同胞的主要祖籍地,祖籍泉州的台灣同胞有900多萬人,其中不乏影響大、成就突出的人士,他們長期以來為祖國和家鄉建設及祖國統一大業作出了巨大貢獻。設立泉州台商投資區,必將為推進海峽西岸和台灣經濟交流合作創造良好條件。
泉州在台商投資區規劃方面已作出不少努力。省政府1995年批准的《泉州市城市總體規劃》八大組團中,泉州台商投資區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泉州市致力於培育電子石化等新興產業,提升傳統優勢產業。最近一段時間來,美旗控股集團、歷揚半導體、和諧光電、台灣台塑集團、台苯公司、東聯化工、國喬石化、貝龍化學、李長江化工、廠化合成、力麗集團等紛紛來泉洽談投資項目,總投資達數十億美元,項目涉及半導體、光電、石化等領域。這為泉州承接台灣產業轉移創造了有利的契機,但泉州至今尚無承接台灣產業轉移的投資載體,弱化了泉州的對台區位優勢,影響了項目的引進,制約了經濟外向度的提高,不利於今後的進一步發展。
在泉的全國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們認為,在設立台商投資區上,泉州各方面的條件已基本成熟。目前,泉州台商投資區所在的洛秀組團的水、電、路基礎設施建設已全面推進,杏田起步區已基本完成開工建設的各項前期工作,東西主幹道已建成通車,秀塗碼頭引橋主體工程已基本完成,組團中軸南北主幹道在建設中,片區開發建設條件比較成熟。該投資區將根據台灣產業升級轉移動向,以泉州地區的石油化工、機械電子、紡織服裝等產業資源為依託,吸引台灣相關產業板塊轉移,重點發展石化後加工、電子信息、功率半導體和光電、裝備製造產業,打造產值超500億元的產業集群板塊。
朱明等代表認為,儘快設立泉州台商投資區,並賦予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優惠政策,以及和福州、廈門等地台商投資區的同等優惠政策,不僅有利於推進泉台經貿合作和產業對接,加快泉州產業結構調整最佳化,增強經濟發展後勁,而且有利於充分發揮福建省與台灣的“五緣”優勢,拓展閩台之間“求緊密經貿聯繫、求兩岸直接‘三通’、求旅遊雙向對接、求農業全面合作、求文化深入交流、求載體平台建設”的“六求”作為,加快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
如果在泉設立台商投資區,投資區將按照統一規劃、基礎先行成熟一片、開發一片、滾動發展、規範管理的原則進行開發建設,遵循循環經濟理念,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努力建成生態工業園區,促進可持續發展。

申報歷程

台商投資區的申報規劃,泉州已經邁出了五年的步伐。吳群德介紹,獲悉國務院將支持泉州設立台商投資區後,泉州各有關部門都已積極行動起來,進一步整理上報材料,希望儘快獲批,儘快被賦予先行先試政策。
近年來,泉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台商投資區申報工作,先後3次以市政府名義正式行文向省政府請示報告。省政府分別於2005年1月、2006年3月兩次正式行文向國務院報告,2006年3月國務院批轉商務部牽頭會同有關部門辦理。
兩年來,泉州市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多次帶領市直有關部門、泉州開發區有關同志赴京走訪了國務院辦公廳、國家商務部、發改委、國台辦、國土資源部和建設部等有關部委辦,並利用國家有關部委辦領導來福建調研考察的機會,積極向他們匯報了有關情況,爭取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泉州還委託商務部研究院編制了可行性研究報告並通過國家發改委、商務部、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等專家領導評審。同時,著手研究制定吸引台商投資有關政策,向國務院提出了台商投資區“先行先試”政策建議。
國家有關部委辦對泉州的申報熱情、申報條件、申報理由等給予了充分肯定。商務部分別於2007年4月、9月和2008年5月派出調研組到泉州調研。調研後,國家發改委國土資源部商務部、建設部等相關部門紛紛表示支持泉州設立台商投資區。

規劃建設

台商創業基地內廠房建設火熱台商創業基地內廠房建設火熱

泉州台商投資區已由福建省政府上報國務院,申報工作得到國家商務部、國土資源部、國台辦等相關部委的支持。
商務部考察組表示:同意泉州提出的設立泉州台商投資區的依據和觀點,認為在珠三角長三角之間完全有條件有必要建設一個全國新的台商聚集區域。泉州對台有“五緣”優勢,基礎設施完善,還有科學的規劃,在建和在談台資大項目多,發展潛力大,選點首期二十平方公里不占用耕保地,商務部願意想辦法幫助泉州成為繼東莞、崑山之後又一個台商聚集的地方。

泉州台商投資區建設步伐極快,目前已成立了開發建設工作協調領導小組、開發建設指揮部,組建了洛秀開發公司,開發建設各項工作全面展開。台商投資區分區規劃、市政工程規劃已經市政府審定;道路、供水、供電和其它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其中台商投資區的主要骨架路網的東西主幹道即將建成通車,秀塗疏港公路預計下半年開工建設,110千伏長新變電站已竣工供電,10萬噸級秀塗碼頭建設正按計畫進行。同時,杏田起步區標準化廠房已完成設計,首期土地已完成征地拆遷,近期將開始破土動工。另外,兩幢高26層、投資2億元人民幣的泉州台商總部大廈,也即將在此開建。

設立背景

泉州泉州

泉州地處海峽西岸中部,是福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是台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在促進祖國統一大業和泉台經貿合作等方面具有特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只要是對台灣同胞有利的事,只要是對促進兩岸交流有利的事,泉州都會盡最大努力去做,並且一定努力做好。
1989年5月,國務院批准設立了福州、海滄、杏林台商投資區,三年後集美也拿到許可證,輪到泉州登場已經時過二十年。而全國排行前兩位的台資聚集中心江蘇崑山和廣東東莞。那裡,從街頭到巷尾都飄著閩南話和台灣小吃香味,街上隨便問一人,很可能就是台灣人或為台企服務者。泉州的夢想,是打造大陸第三個台資集聚中心。
怎么才能讓更多來自海峽彼岸的台商們,把創業地點選定在充滿活力的泉州,共同打造大陸第三個台資集聚中心?泉州一直在思索,並且做出了打造“全國新的台商投資聚集區”的戰略部署,有力地推動了泉台企業合作。從1983年首家台資企業落戶起,截至今年3月份,泉州累計批准設立台商直接投資企業1341家,投資總額26.6764億美元,契約台資19.7194億美元,投產(開業)台資企業828家,台商實際到資13.3863億美元。

招商引資

泉州台商投資區將重點抓好台灣高科技產業的招商,這股蓄勢待發的力量,早已引起聰明的台商注意,有人已默默布局,台灣中美兄弟製藥、和諧光電、藍寶石基板、多晶矽、晶明光電等一大批台資項目已申請入駐。更多台商將在這裡相遇,推動泉州的發展,也改變自己的命運。
其中,和諧光電項目由中國美旗控股集團聯合香港和諧光電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台灣企業及技術團隊投資建設,是繼今年4月在晉江投資海峽西岸國際採購與區域物流配送中心、晶藍光電兩大項目之後,在福建省投資的第三大項目。中國美旗控股集團決策委員會主席謝秉臻表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是大勢所趨,中國美旗在整個發展戰略布局中,就將海峽西岸國際採購與區域物流中心落戶在晉江,以“吸引台灣企業到海峽西岸經濟區設立地區總部、配套基地、採購中心、物流中心、營運中心和研發中心”,以促進兩岸經濟的深度對接,並帶動泉州地區的經濟發展向更高層次發展。此次,國務院大力支持海西經濟區的建設,美旗將抓住有利時機,在泉州建成兩岸合作橋頭堡的宏大事業中貢獻自己的力量。為了提升泉州地區產業發展水平,美旗不再重複引進泉州地區已有的加工製造業,而是希望泉州成為“海峽兩岸先進制造業基地”,因此引進了擁有自主開發智慧財產權的項目,目前項目均已在泉州落地。
據介紹,和諧光電基地占地3000畝,項目總投資5.7億美元,將建成15座從外延片、晶片、封裝到套用的LED燈具產品的配套企業。全部建成後,年產值可達100多億元,並帶動下游產業幾百億元。屆時,泉州將成為我國光電(LED照明)產業基地之一。該項目廠房已經封頂,明年將投產。

項目入區

第一個進入泉州台灣投資區的台商項目,是台灣和諧光電科技項目,該項目總投資達5.7億美元,將形成光電(LED)系列產品的垂直產業鏈。項目建成投產後預計年產值達8億美元,可帶動下游產業年產值200億人民幣。

泉州台商投資區將走“以旗艦項目的引進帶動整條產業鏈和產業板塊的嵌入”的快速發展之路,計畫到2010年工業產值超過100億元,2015年超過300億元,2020年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

台商聚集區

台商投資海西的腳步大大加快,尤其以泉州市更成為台商新一輪投資的熱點地區。據香港大公報報導,據不完全統計,僅今年前五月台商投資泉州達25億美元,超過歷年18億美元的總和。為此,泉州市在國家商務部的支持下,擬在後渚港對岸的洛秀組團建設一個規劃面積58平方公里的台商投資聚集區,主要承接台灣高端產業的大型項目西移入閩。這將是繼東莞、崑山之後,大陸的第三個台商聚集區。

商務部台港澳司司長唐煒四月上旬率調研組一行七人在泉州市常務副市長廖小軍、副市長陳榮洲等陪同下冒雨考察了泉州台商投資區建設工地。

台高端產業大佬頻訪泉州
以台灣光電、機械石化、造船為主的高端產業大佬頻頻造訪泉州,有的企業甚至接連派來了多個投資考察團。據不完全統計,今年前五月,已有台灣長榮造船、和諧光電、光伏電子、台達電子、燦圓晶片、偉達、茂章等40餘家大型企業派代表團到訪泉州。來者有許多相同之處:一是多為台灣百大企業;二是多為本行業旗艦企業;三是多為原來限制投資大陸的台灣高端產業;四是多為企業的“主事人”。
台灣高端產業頻頻造訪泉州,為的是一個共同目標:與泉州政府連手,在這片與台灣最有緣分的土地上打造一個新的台商投資聚集區。台灣美旗集團老闆在考察泉州時說:美旗公司已連續觀察泉州六年時間,發現泉州是海峽西岸最具活力的地方,投資的硬軟環境得到很大改善,已經是台灣大項目進入的理想時機。
為了促成此波台商投資熱潮在海西結下碩果,泉州市在洛陽江入海口與秀塗港一帶的洛秀組團,高起點規劃了一個88.28平方公里的泉州經濟技術開發區洛秀園區,按照現代工業和現代城市新區的發展定位,擬將該園區打造成為國際級的會議、採購、物流、研發、設計、休閒中心和現代化製造基地,成為承接台灣高端產業板塊式轉移的重要基地。同時,按照對台“先行先試”原則,探索建立兩岸共同經貿協作試驗區,在經濟、技術和管理等方面進行全面合作。積極引進台資金融、現代物流機構和台灣一百大項目,以旗艦項目的引進帶動整條產業鏈和產業板塊的嵌入,使洛秀園區成為台商在祖國大陸的主要投資集散地,成為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合作的大平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