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府城教會報

台灣府城教會報,為英國籍長老教會牧師巴克禮在(清光緒11年)創辦《台灣教會公報社》(原稱:聚珍堂),同年7月12日(清光緒11年6月)發行的台灣第一份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也是台灣歷史上發行最悠久的報紙。

簡介

此報是以教會羅馬字(POJ)所撰寫的台灣話教會報紙。台灣府城教會報的發刊詞謂:

...Khó-sioh, lín pún-kok ê jī chin oh, chió chió lang khòaⁿ ē hiáu--tit. Só·-í góan ū siat pa̍t-mi̍h ê hoat-tō·, ēng Pe̍h-oē-jī lai ìn-chheh,... (TE IT TIUⁿ Kong-su XI ni, 6 goéh, Barclay 1885).

(…可惜,汝本國ê字真oh,少少人看解曉得。所以阮有寫別物ê法度,用白話字來印製…)

文中點出漢字之難學及當年使用者有限。也為了傳達教會訊息方便,併兼有教育信徒的使命,故採用本土化的廈門音白話字印製報刊。

報紙內容

台灣府城教會報也記載了當時台灣的政治、軍事、經濟、及民情風俗等訊息。比如台灣最早的中學及盲人學校的設立、1887年台灣改設為行省,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的戰況、及1895年台灣民主國大總統唐景菘攜巡撫印奔滬尾港德商忌利士洋行(Douglas),再乘德商輪船逃離台灣一事,與當年日軍進襲接收全台的戰情變化等。故而台灣府城教會報除了續接西拉雅語推廣以拉丁字母為台語拼音的灠觴外,亦記錄自1885年來台灣社會一連串演變的新聞,深具獨特性與文獻價值。

發展變遷

爾後亦隨時代的變遷,除有二次停刊(1942年4月至1945年11月;1969年4月至11月)外,一直發行不輟。最初名為《台灣府城教會報》,經過數次更改名稱,今稱《台灣教會公報》(Taiwan Church News)。1969年12月起因國民黨政府禁令,不再使用白話字,而以中文來編寫至今。采周刊發行,累計出刊達2800餘期。

名稱更改階段

台灣府城教會報(Tai-oan-hú-siaⁿ Kàu-hōe-pò) (1885年7月—1891年12月)

台南府教會報(Tai-lam-hú Kàu-hoē-pò) (1892年1月—1892年12月)

台南府城教會報(Tai-lam Hú-siaⁿ Kàu-hoē-pò) (1893年1月—1905年12月)

台南教會報(Tai-lam Kàu-hoē-pò) (1906年—1913年6月)

台灣教會報(Tai-oan Kàu-hoē-pò) (1913年7月—1932年4月)

台灣教會公報(Tai-oan Kàu-hoē Kong-pò) (1932年5月—1942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