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物種名稱 台灣寬尾 鳳蝶拉丁文學名:Agehana maraho(Shiraki et Sonan)
英文名:Brood-tail Fwallowtail Butterfly
別名:八百圓蝶、夢幻之蝶大燕尾蝶
分 類:動物界fauna-節肢動物們arthropoda-六足總綱hexapoda-昆蟲綱insecta-有翅亞綱pterygota-鱗翅目lepidoptera-錘角亞目rhopalocera-鳳蝶科papilionidae-寬尾鳳蝶屬agehana-台灣寬尾鳳蝶
描述
台灣特產大型蝶類。翅展 90~120mm。和我國大陸產的寬尾鳳蝶的外形非常相似。前翅底色黑而略帶褐色,後翅在中室附近有白色大紋,在外沿則有一排紅色弦月型紋,雌蝶較雄蝶略大,由於具有特別寬大的尾狀突起,同時因二支翅脈貫穿其間,乃其他鳳蝶所無之特徵,因此舉世聞名。相同處有:都具有寬大尾狀突起,且有兩條尾脈。
不同處有:後翅中室和附近呈白色,外緣各室、臀角、尾突上的紅斑呈圓門形。雌蝶翅面較寬圓。
發現
在1932年於宜蘭烏帽子河灘被發現,日據時代任職宜蘭農林學校的鈴木利一,是相當有名的蝴蝶痴,在一次意外的巧遇中,他捕獲了全世界第1隻寬尾鳳蝶,當時就被其特別寬大的尾突所深深吸引。
鈴木隨後立即把這個好訊息告訴了台北帝國大學教授素木得一,素木隨即帶著助手前往宜蘭捕獲了第2隻寬尾鳳蝶,由於旅費高達800日圓,因此她也被日人戲稱為“八百圓蝶”。在他發表寬尾鳳蝶時,將其種小名命為“maraho”,正好與泰雅族中“酋長”之意同音,意味著其與眾不同、唯我獨尊的象徵。
素木更將寬尾鳳蝶列入天然紀念物名單之中,這也是台灣產蝶類首度出現在天然紀念物的名錄中,而在1936年,寬尾鳳蝶與中國寬尾鳳蝶,更被生物學界將它們從原來的鳳蝶屬中,被提升成為一個新屬,也就是「寬尾鳳蝶屬」。
初次發現
在過去(1930年代以前)台灣尚未有發現寬尾鳳蝶的記載時,當時學術界普遍認為寬尾鳳蝶屬可能僅分布於中國大陸,然而在1932年7月宜蘭農林學校(今國立宜蘭大學)的日本籍教師鈴木利一於台北州羅東郡蘭陽溪畔烏帽子山下(今宜蘭縣大同鄉獨立山附近)採集到寬尾鳳蝶標本之後,引起了當時台北帝國大學(今國立台灣大學)教授素木得一的興趣,當他初次見到鈴木利一採集的標本時大感驚訝,曾表示台灣居然也有過去只被認為中國特有的蝶種,真是難以置信。
命名經過
1933年5月素木得一帶著他的助手中條道夫前往該地點,歷經數天辛苦等候,終於採集到第二隻台灣寬尾鳳蝶,由於這次採集的旅費多達800日圓,因此寬尾鳳蝶也被戲稱為“八百圓蝶”,一年後素木與另一位學者楚南仁博將台灣寬尾鳳蝶的發現發表於學術界,並將學名取為-Papiliomaraho,其中種小名maraho系源自於台灣高山原住民泰雅族語中“頭目”的意思,以表示其物種在蝴蝶學界的地位,1935年,素木將台灣寬尾鳳蝶加入他所提出之日本天然紀念物報告中,所以台灣寬尾鳳蝶也是第一個被列入天然紀念物名單中的台灣蝴蝶,1936年日本生物學者松村松年根據寬尾鳳蝶的尾部因有兩條翅脈通過,而使尾突寬大等特徵,將其從鳳蝶類獨立出來,以模式種建立一個新屬Agehana。
自1932年初次發現到1936年為止,台灣寬尾鳳蝶也只共有3雄2雌個體之記載,因此自那時起就被視為稀世珍種,日本蝶類采即學家甚至稱之為“夢幻之蝶”(幻之蝶)。
日治時期結束後,由於新發現的棲息地增加,以及觀察和採集紀錄的增加,使一般大眾對於寬尾鳳蝶數量的稀有性與型態的特殊性多有了解,也使寬尾鳳蝶開始有了“國蝶”的稱號。
生態地位
該種為台灣特產,極為稀有。成蟲棲息時常平放翅膀,飛行緩慢,常作滑翔飛態,幼蟲寄主於檫樹。在烏來和台東都有採集記錄。該種在學術上有很高的價值,有中國“國蝶”的美譽。保護
寬尾鳳蝶喜歡出沒于海拔1000到2000公尺的山區,早期這些地點都是交通不便、人跡罕至的地方,加上其發生期僅限於每年5到8月間,因此當時的採集記錄非常稀少,而被稱為「夢幻之蝶」,但卻也因為聲名大噪,一對寬尾鳳蝶往往可以賣到上萬元,在金錢的驅使下,也使寬尾鳳蝶開始面臨前所未有的生存壓力。分布
台灣。海拔1000到2000公尺的山區,喜歡在向陽的崩塌地活動,並將卵產在屬於崩塌地先驅樹種的檫樹上,因此已有生物學家提出一個相當諷刺的論調,就是去年921大地震所造成的山崩地區,由於適合檫樹的生長,因此對於瀕臨絕種的寬尾鳳蝶而言,說不定反倒是個絕佳的生命轉捩點。鳳蝶科分類
昆蟲綱-鱗翅目-蝴蝶-鳳蝶科 | 世界上蝴蝶已知種類有17000種左右,都是些惹人矚目的昆蟲,我國的蝴蝶種類有1300餘種。 |
裳鳳蝶屬 | 金裳鳳蝶 | 金裳鳳蝶裳鳳蝶 | 螢光裳鳳蝶 |
曙鳳蝶屬 | 暖曙鳳蝶 | 瑪曙鳳蝶 | 曙鳳蝶 | 窄曙鳳蝶 | 瓦曙鳳蝶 |
麝鳳蝶屬 | 麝鳳蝶 | 中華麝鳳蝶 | 長尾麝鳳蝶 | 灰絨麝鳳蝶 | 達摩麝鳳蝶 | 短尾麝鳳蝶 | 突緣麝鳳蝶 | 粗絨麝鳳蝶 | 多姿麝鳳蝶 | 白斑麝鳳蝶 | 雲南麝鳳蝶 | 紈褲麝鳳蝶 | 彩裙麝鳳蝶 |
錘尾鳳蝶屬 | 錘尾鳳蝶 |
珠鳳蝶屬 | 紅珠鳳蝶 |
斑鳳蝶屬 | 褐斑鳳蝶 | 斑鳳蝶 | 小黑斑鳳蝶 | 翠藍斑鳳蝶 | 臀珠斑鳳蝶 |
鳳蝶屬 | 紅肩美鳳蝶 | 玉牙美鳳蝶 | 黑美鳳蝶 | 玉斑美鳳蝶 | 妹美鳳蝶| 美鳳蝶 | 寬頻美鳳蝶 | 納補美鳳蝶 | 玉帶美鳳蝶 | 藍美鳳蝶 | 紅基美鳳蝶 | 台灣美鳳蝶 | 紅斑美鳳蝶 | 馬哈美鳳蝶 | 窄斑翠鳳蝶 | 碧翠鳳蝶 | 穹翠鳳蝶 | 短尾翠鳳蝶 | 重幃翠鳳蝶 | 波綠翠鳳蝶 | 克里翠鳳蝶 | 綠帶翠鳳蝶 | 巴黎翠鳳蝶 | 西番翠鳳蝶 | 達摩翠鳳蝶 | 柑橘鳳蝶 | 金鳳蝶 |
寬尾鳳蝶屬 | 寬尾鳳蝶 | 台灣寬尾鳳蝶 |
燕鳳蝶屬 | 燕鳳蝶 | 綠帶燕鳳蝶 |
青鳳蝶屬 | 統帥青鳳蝶 |碎斑青鳳蝶 | 寬頻青鳳蝶 | 木蘭青鳳蝶 | 銀鉤青鳳蝶 | 青鳳蝶 | 黎氏青鳳蝶 |
紋鳳蝶屬 | 紋鳳蝶 | 細紋鳳蝶 | 客紋鳳蝶 |
綠鳳蝶屬 | 斜紋綠鳳蝶 | 綠鳳蝶 | 芒綠鳳蝶 | 紅綬綠鳳蝶 |
劍鳳蝶屬 | 金斑劍鳳蝶| 鐵木劍鳳蝶 | 升天劍鳳蝶 | 華夏劍鳳蝶 | 圓翅劍鳳蝶 | 烏克蘭劍鳳蝶 | 四川劍鳳蝶 |
旖鳳蝶屬 | 旖鳳蝶 | 西藏旖鳳蝶 |
鉤鳳蝶屬 | 褐鉤鳳蝶 | 鉤鳳蝶 |
喙鳳蝶屬 | 喙鳳蝶 | 金斑喙鳳蝶 |
絲帶鳳蝶屬 | 絲帶鳳蝶 |
尾鳳蝶屬 | 多尾鳳蝶 | 二尾鳳蝶 | 麗斑尾鳳蝶 | 三尾鳳蝶 | 不丹尾鳳蝶 | 玉龍尾鳳蝶 | 玄裳尾鳳蝶 |
虎鳳蝶屬 | 中華虎鳳蝶 | 虎鳳蝶 | 長尾虎鳳蝶 |
中國珍稀蝴蝶名錄(昆蟲綱—鱗翅目—蝶科)
蝶名 | 拉丁學名 | 分布地區 |
金斑喙鳳蝶 | Teinopalpus aureus | 福建、廣東、廣西、海南 |
金帶喙鳳蝶 | Teinopalpus imperialis | 四川、廣西 |
雙尾褐鳳蝶 | Bhutanitis mansfieldi | 雲南 |
三尾褐鳳蝶 | B. thaidina | 陝西、四川、雲南、西藏 |
多尾褐鳳蝶 | B. lidderdalii | 雲南 |
麗斑褐鳳蝶 | B. pulchristata | 四川 |
玉龍褐鳳蝶 | B. yulongensis | 四川、雲南 |
玄裳褐鳳蝶 | B. nigrilima | 四川 |
不丹褐鳳蝶 | Bhutanitis ludlowi | 雲南 |
長尾虎鳳蝶 | Luehdorfia longicaudata | 陝西 |
中華虎鳳蝶 | L. chinensis | 陝西、河南、江蘇、浙江、湖北 |
虎鳳蝶 | L. puziloi | 吉林 |
寬尾鳳蝶 | Agehana elwesi | 陝西、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廣東、廣西 |
台灣寬尾鳳蝶 | Agehana maraho | 台灣 |
燕鳳蝶 | Lamproptera curia | 廣東、廣西、海南、雲南 |
綠帶燕鳳蝶 | L. meges | 廣西、海南、雲南 |
金裳鳳蝶 | Troides aeacus | 陝西、江西、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西藏 |
黃翼鳳蝶 | Troides helena | 廣東、海南、雲南 |
珠光鳳蝶 | T. magellanus | 台灣 |
曙鳳蝶 | Atrophaneura horishana | 台灣 |
大紫蛺蝶 | Sasakia charonda | 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陝西、湖南、浙江、台灣 |
黑紫蛺蝶 | S. funebris | 浙江、福建、四川、雲南、貴州 |
最美紫蛺蝶 | S. pulcherrima | 四川 |
線紋紫斑蝶 | Euploea mulciber | 華南及西南部、台灣、西藏南部 |
阿波羅絹蝶 | Parnassius apollinaris | 新疆 |
夏夢絹蝶 | Parnassius jacquemontii | 甘肅、西藏、青海、新疆 |
愛珂絹蝶 | Parnassius acco Gray | 甘肅、四川、新疆、雲南、西藏; |
白絹蝶 | Parnassius stubbendorfii Ménétriès | 黑龍江、遼寧、四川、西藏、青海、蘭州、定西、甘南、天水、隴南 |
冰清絹蝶 | Parnassius glacialis Butler | 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西南 |
珍珠絹蝶 | parnassius orleans Oberthur | 內蒙古、陝西、甘肅、四川、新疆、青海、西藏 |
依帕絹蝶 | Parnassius epaphus | 新疆,甘肅,西藏,青海,四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