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拉丁文學名:luehdorfia chinensis (leech , 1893 )鳳蝶科 papilionodae 虎鳳蝶屬 luehdorfia ( cruger , 1878 ) 是世界上非常珍稀的蝶類昆蟲之一。形態特徵
後翅外緣波形,尾突短,外緣黑帶上鑲有彎月形黃斑,黑帶的中間嵌有藍色斑點,最裡面一列彎月形紅斑。
中華虎鳳蝶指名亞種主要分布於長江下游,在陝西秦嶺和太白山近年還發現李氏亞種和太白虎鳳蝶(l. taibai chou)(l. ch. lee chou=l. huashanen lee)均為中國特有珍稀種類。
翅的基色黃,前翅外緣有寬的黑帶,翅面有很多黑色短紋,猶如虎皮,故名。後翅外緣波形,尾突短,外緣黑帶上鑲有彎月形黃斑,黑帶的中間嵌有藍色斑點,最裡面一列彎月形紅斑。中華虎鳳蝶指名亞種主要分布於長江下游,在陝西秦嶺和太白山近年還發現李氏亞種和太白虎鳳蝶均為中國特有珍稀種類。中華虎鳳蝶是中國昆蟲學會蝴蝶分會的會徽圖案。列為國家二級重點保護動物。
中華虎鳳蝶翅展45~55mm。在黃色襯底的前翅上,自前緣向後翅延射著8根如虎斑的粗黑條紋,後翅外緣呈鋸齒狀,有一小尾突。外緣黑帶內綴著黃、紅色新月斑和藍色圓斑。
生活習性
中華虎鳳蝶喜歡生活在光線較強而濕度不太大的林緣地帶,飛翔能力不強,也沒有其他鳳蝶所有的那種沿著山坡飛越山頂的習性,因此只在特定的狹小地域內活動。它屬於狹食性動物,經常尋訪的蜜源植物主要有蒲公英、紫花地丁及其他堇科植物,也飛人田間吸食油菜花或蠶豆花蜜。日落前後就棲息於低洼沼澤地段的枯草叢中,體表的色彩和條紋形成的警戒色可以使其在錯雜的枯草背景上難以被天敵所發現。
發育過程
中華虎鳳蝶屬於完全變態的昆蟲,年生一代,一生要經歷卵、幼蟲、蛹、成蟲等四個階段。成蟲出現較早,每年3月上旬便從地點十分隱蔽的越冬蛹中羽化出來。這時蛹殼裂成兩大一小的三片,緊裹著翅的成蟲爬出蛹殼,胸部伸出6個足,觸角慢慢地伸展開來,整個過程大約需要50多個小時。雄性的體型較小,羽化後即開始尋找雌性,進行交配。有趣的是交配後的雌性的尾端便生出一片直徑約有5毫米的棕色薄圓片,叫做交配衍生物,以防其再次交配,這種阻止再次交配的機理至今尚不清楚。雄性和雌性的比例大約為1:4,由於雄性較少,雌性又有交配衍生物出現,所以雄性可以進行多次交配。雄性的壽命為17~20天,3月至4月初便全部消失。雌性的壽命為22~25天,要到4月上、中旬產完卵後才死去。
中華虎風蝶僅產卵於杜蘅等馬兜鈴科細辛屬的多年生敗花或無花瓣類草本植物上,這些植物散生於陰濕的林下或草叢中,有高出地面10厘米左右的淡紫色細嫩莖,一莖一葉,葉片為腎形,4月開鍾狀的花,頂端三裂,內有暗紫色的脈紋,並不引人注意。但其葉片能發出芳香氣味,需要產卵的雌性可能就是憑藉嗅覺找到這些植物的。
中華虎鳳蝶與杜蘅等植物之間有著十分協調的關係,這也是蝴蝶中較為普遍的一種適應。杜蘅的葉芽出土幾天以後,中華虎鳳蝶便羽化出現。杜蘅的綠葉開始揮發香氣時,中華虎風蝶便來產卵,它的卵與杜蘅葉背的色調一致,既隱蔽又可避免陽光的直接照射。等杜蘅長得油綠肥嫩的時候,以其葉片為食的中華虎鳳蝶幼蟲便孵出卵殼。
於每年3~4月間出現,一年一代。交尾後雌蝶腹下產生褐色平板狀衍生物,有蟲寄生植物為細辛,在受驚嚇時幼蟲還會自前胸中央翻出紅色泌腺,這種具有絹蝶和鳳蝶兩科特徵的蝶類是罕見的。成蟲喜歡在陽光充足處,具有一定濕度的林間溝旁活動。
物種現狀
該種為我國陝西華山特產,我國列為二級保護生物。
此物種列入:中國國家林業局《[[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鳳蝶科分類
昆蟲綱-鱗翅目-蝴蝶-鳳蝶科 | 世界上蝴蝶已知種類有17000種左右,都是些惹人矚目的昆蟲,我國的蝴蝶種類有1300餘種。 |
裳鳳蝶屬 | 金裳鳳蝶 | 金裳鳳蝶裳鳳蝶 | 螢光裳鳳蝶 |
曙鳳蝶屬 | 暖曙鳳蝶 | 瑪曙鳳蝶 | 曙鳳蝶 | 窄曙鳳蝶 | 瓦曙鳳蝶 |
麝鳳蝶屬 | 麝鳳蝶 | 中華麝鳳蝶 | 長尾麝鳳蝶 | 灰絨麝鳳蝶 | 達摩麝鳳蝶 | 短尾麝鳳蝶 | 突緣麝鳳蝶 | 粗絨麝鳳蝶 | 多姿麝鳳蝶 | 白斑麝鳳蝶 | 雲南麝鳳蝶 | 紈褲麝鳳蝶 | 彩裙麝鳳蝶 |
錘尾鳳蝶屬 | 錘尾鳳蝶 |
珠鳳蝶屬 | 紅珠鳳蝶 |
斑鳳蝶屬 | 褐斑鳳蝶 | 斑鳳蝶 | 小黑斑鳳蝶 | 翠藍斑鳳蝶 | 臀珠斑鳳蝶 |
鳳蝶屬 | 紅肩美鳳蝶 | 玉牙美鳳蝶 | 黑美鳳蝶 | 玉斑美鳳蝶 | 妹美鳳蝶| 美鳳蝶 | 寬頻美鳳蝶 | 納補美鳳蝶 | 玉帶美鳳蝶 | 藍美鳳蝶 | 紅基美鳳蝶 | 台灣美鳳蝶 | 紅斑美鳳蝶 | 馬哈美鳳蝶 | 窄斑翠鳳蝶 | 碧翠鳳蝶 | 穹翠鳳蝶 | 短尾翠鳳蝶 | 重幃翠鳳蝶 | 波綠翠鳳蝶 | 克里翠鳳蝶 | 綠帶翠鳳蝶 | 巴黎翠鳳蝶 | 西番翠鳳蝶 | 達摩翠鳳蝶 | 柑橘鳳蝶 | 金鳳蝶 |
寬尾鳳蝶屬 | 寬尾鳳蝶 | 台灣寬尾鳳蝶 |
燕鳳蝶屬 | 燕鳳蝶 | 綠帶燕鳳蝶 |
青鳳蝶屬 | 統帥青鳳蝶 |碎斑青鳳蝶 | 寬頻青鳳蝶 | 木蘭青鳳蝶 | 銀鉤青鳳蝶 | 青鳳蝶 | 黎氏青鳳蝶 |
紋鳳蝶屬 | 紋鳳蝶 | 細紋鳳蝶 | 客紋鳳蝶 |
綠鳳蝶屬 | 斜紋綠鳳蝶 | 綠鳳蝶 | 芒綠鳳蝶 | 紅綬綠鳳蝶 |
劍鳳蝶屬 | 金斑劍鳳蝶| 鐵木劍鳳蝶 | 升天劍鳳蝶 | 華夏劍鳳蝶 | 圓翅劍鳳蝶 | 烏克蘭劍鳳蝶 | 四川劍鳳蝶 |
旖鳳蝶屬 | 旖鳳蝶 | 西藏旖鳳蝶 |
鉤鳳蝶屬 | 褐鉤鳳蝶 | 鉤鳳蝶 |
喙鳳蝶屬 | 喙鳳蝶 | 金斑喙鳳蝶 |
絲帶鳳蝶屬 | 絲帶鳳蝶 |
尾鳳蝶屬 | 多尾鳳蝶 | 二尾鳳蝶 | 麗斑尾鳳蝶 | 三尾鳳蝶 | 不丹尾鳳蝶 | 玉龍尾鳳蝶 | 玄裳尾鳳蝶 |
虎鳳蝶屬 | 中華虎鳳蝶 | 虎鳳蝶 | 長尾虎鳳蝶 |
中國珍稀蝴蝶名錄(昆蟲綱—鱗翅目—蝶科)
蝶名 | 拉丁學名 | 分布地區 |
金斑喙鳳蝶 | Teinopalpus aureus | 福建、廣東、廣西、海南 |
金帶喙鳳蝶 | Teinopalpus imperialis | 四川、廣西 |
雙尾褐鳳蝶 | Bhutanitis mansfieldi | 雲南 |
三尾褐鳳蝶 | B. thaidina | 陝西、四川、雲南、西藏 |
多尾褐鳳蝶 | B. lidderdalii | 雲南 |
麗斑褐鳳蝶 | B. pulchristata | 四川 |
玉龍褐鳳蝶 | B. yulongensis | 四川、雲南 |
玄裳褐鳳蝶 | B. nigrilima | 四川 |
不丹褐鳳蝶 | Bhutanitis ludlowi | 雲南 |
長尾虎鳳蝶 | Luehdorfia longicaudata | 陝西 |
中華虎鳳蝶 | L. chinensis | 陝西、河南、江蘇、浙江、湖北 |
虎鳳蝶 | L. puziloi | 吉林 |
寬尾鳳蝶 | Agehana elwesi | 陝西、江西、福建、浙江、湖南、湖北、四川、廣東、廣西 |
台灣寬尾鳳蝶 | Agehana maraho | 台灣 |
燕鳳蝶 | Lamproptera curia | 廣東、廣西、海南、雲南 |
綠帶燕鳳蝶 | L. meges | 廣西、海南、雲南 |
金裳鳳蝶 | Troides aeacus | 陝西、江西、浙江、福建、台灣、廣東、廣西、雲南、西藏 |
黃翼鳳蝶 | Troides helena | 廣東、海南、雲南 |
珠光鳳蝶 | T. magellanus | 台灣 |
曙鳳蝶 | Atrophaneura horishana | 台灣 |
大紫蛺蝶 | Sasakia charonda | 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河南、陝西、湖南、浙江、台灣 |
黑紫蛺蝶 | S. funebris | 浙江、福建、四川、雲南、貴州 |
最美紫蛺蝶 | S. pulcherrima | 四川 |
線紋紫斑蝶 | Euploea mulciber | 華南及西南部、台灣、西藏南部 |
阿波羅絹蝶 | Parnassius apollinaris | 新疆 |
夏夢絹蝶 | Parnassius jacquemontii | 甘肅、西藏、青海、新疆 |
愛珂絹蝶 | Parnassius acco Gray | 甘肅、四川、新疆、雲南、西藏; |
白絹蝶 | Parnassius stubbendorfii Ménétriès | 黑龍江、遼寧、四川、西藏、青海、蘭州、定西、甘南、天水、隴南 |
冰清絹蝶 | Parnassius glacialis Butler | 東北,華北,華中,華東,西南 |
珍珠絹蝶 | parnassius orleans Oberthur | 內蒙古、陝西、甘肅、四川、新疆、青海、西藏 |
依帕絹蝶 | Parnassius epaphus | 新疆,甘肅,西藏,青海,四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