召公

召公

召公,又作“邵公”、“召康公”、“太保召公”。姓姬名奭(音 “事”),周武王的同姓宗室。曾輔助周武王滅商,被封於燕(今北京市房山區琉璃河鎮董家林村),是後來燕國的始祖。因最初采邑在召(今陝西省扶風縣東北),故稱召公或召伯。周成王時,他出任太保,與周公旦分陝而治,陝原以東的地方歸周公旦管理,陝原以西的地方歸他管理。他支持周公旦攝政當國,支持周公平定叛亂。他的後代中有人繼承了召公的稱號,曾還輔佐了周厲王。

基本信息

姓姬名奭

召

又作“邵公”,姓姬名奭,西周宗室,與周公姬旦,武王姬發應屬同輩(一說是周文王第五子)。周滅商前,始封地在召(shào)(今陜西省扶風縣城東北),輔助周武王滅商後,被封於郾(今河南漯河市郾城區),周公八師東征,征服了叛亂的殷商屬國和淮夷後,被封於北燕,都城在薊(今北京),是後來燕國的始祖,但是他派長子姬克去治理,自己仍留在鎬京輔政。因最初采邑在召(今陝西岐山西南),故稱召公或召伯。周成王時,他出任太保,與周公旦分陝(今河南陝縣)而治,陝以東的地方歸周公旦管理,陝以西的地方歸他管理。他支持周公旦攝政當國,支持周公平定叛亂。當政期間召公將其轄區治理得政通人和,貴族和平民都各得其所,史稱“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因此倍受轄區及周境內百姓愛戴。傳說他曾在一棵甘棠樹(在今陝西省岐山縣劉家塬中學內)下辦公,後人為了紀念他,捨不得砍伐此樹。《詩經·甘棠》就是為此而寫的。 《詩經·召南·甘棠》:“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伯所茇。蔽芾甘棠,勿剪勿敗!召伯所憩。蔽芾甘棠,勿剪勿拜!召伯所說。”就是描述這個故事,也留下“甘棠遺愛”、“甘棠之思”的成語典故。

後世評價

召公生活於西周初年,經歷了武、成、康三世,居官數十載。他為西周王朝的建立與鞏固起過重大作用,作出了重要貢獻。《書·君·序》云:「周公為師、召公為保,相成王為左右」。《史記·周本紀》中也有「召公為保、周公為師,東伐淮夷」等內容。這些記述將召公和周公相提並論,顯然是有道理的。不過,儒家學者對周公推崇備至,甚至把他納入禹──湯──文、武(周公) ──孔子為正宗的儒家正統以後,周公被奉為聖人。相比之下,召公在歷史上的作用卻很少被提到。這樣做無疑是不公正的,也是錯誤的。

召公死於康王時期,那時,周王朝已相當穩固了。召公在武、成、康時期為維護周王朝的統治所作的努力,經受了時間的考驗,這是對他的政績的最好說明。雖然召公就封於燕的,但他派大兒子去管理燕國,自己仍留在鎬京(今陝西長安縣西北鎬村附近)任職,將大部分時間用於太保的職務,承擔起比燕侯更為重要的責任。因此應該說,召公在周初的幾項重大事件中,他不僅都曾經參予過,而且都曾起了重要作用。他在軍事、外交和行政事務方面都有很高的才能,因而在武王伐紂時能「日辟國百里」。以後,他又奉命四出活動,時而南巡「省南國」,去江漢流域宣揚王命;時而北上,平息國的叛亂;時而東征,討伐東夷之叛;時而去中土洛邑「相宅」;時而又出現於宗周的盛大祭祀活動場所。事實上他在西周歷史上的功績,遠超出「燕召公」這一稱謂的範圍。周王命他擔任太保之職,為召公提供了施展其才能的廣闊舞台。公正地說,召公是古代世界一位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外交家,在中國歷史名人中應該有他的一席之地。

司馬遷的《史記—燕召公世家 》這樣評價:召伯作相,分陝而治。人惠其德,甘棠是思。莊送霸主,惠羅寵姬。文公從趙,蘇秦騁辭。易王初立,齊宣我欺。燕噲無道,禪位子之。昭王待士,思報臨菑。督亢不就,卒見芟夷。

歷任列表

康公 姬奭 (前1046-前995年)

(中間15世失考)

文公

穆公 姬虎(厲王末幽王初年)

(中間世系失考)

伯廖 姫廖

(中間一世失考)

武公

昭公

桓公

戴公(前?-前594年)

襄公(前593-前?年)

(中間一世失考)

莊公 姬奐

簡公 姬盈(前?-前513年)

(此後世系失考)

召公鎮

召公鎮——為紀念召公而形成的歷史古鎮召公鎮,位於陝西省扶風縣東北,這個鎮在當地有一個名字叫“菊村”,因周朝時召公在此設壇講學而得名,是扶風縣五大鎮之一。如今,當地許多人還這樣叫它的老名字。

召公鎮與鹹陽地區的乾縣、武功縣毗鄰,自古就有“雞鳴一聲聽三縣”之美譽。全鎮轄15個行政村,8083戶,34123人,總面積42平方公里。鎮內交通便利,天絳公路與209省道旅遊專線穿境而過,客商雲集,流通活躍。勤勞的召公人民承載著文明古鎮的文化美德,噴發著千年古甘棠的濃香。

說起這個“菊村”,不能不先說起一個歷史名人,那就是西周時期的召公。

召公是西周初的打政治家,據《扶風縣誌》載:“在縣東北30里,有召公古蹟,今為召公鎮,亦名召村,俗名菊村,召康公祠在焉。”據考證:在公元前830年,周武王伐紂滅商以後,封姬奭召公為右相,召公便在此地開設公館,栽植甘棠樹。他常在樹下聽訟斷獄,教化百姓,並在館內聚集子仆、兵士、當地百姓講學論道,習周公之禮,論學問之道,開創了周代“學在官府”的教育模式。

召公有一大愛好,就是他非常喜歡栽植菊花,眾人知其愛好多助他栽植,在當地逐漸形成菊花園。每到秋季,菊花一開,金黃一片,觀賞者絡繹不絕,當地逐漸形成了一個小集鎮。後來,人們就把此地的名字叫“召公”、“召村”或者叫“菊村”。

這就是“召公鎮”又叫“菊村”的來由啊!

召公去世以後,後人思其遺愛,為保護甘棠樹勿被採伐而作詩曰“蔽芾甘棠,勿剪勿伐,召公所菝”。公元1810年前後,這棵甘棠樹尚在,高達13米,粗4米許。後在戰亂中,“甘棠公館”和這棵甘棠樹均被毀了。

召公鎮從西周時候算起,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了。深厚的文化積澱,優越的適於農耕的自然條件,造就了召公鎮自古及今一直是民風淳樸,儒教昌盛,人才輩出,真是地靈人傑啊!

今天的召公鎮,已是扶風縣的五大鎮之一。全鎮的人口有34123人,面積有42平方公里。勤勞智慧的召公鎮全體老百姓正承載著千年古鎮的文化傳統,噴發著千年古甘棠的濃香,昂首闊步地走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康莊大道上!

史記記載

召公奭與周同姓,姓姬氏。周武王之滅紂,封召公於北燕。成王既幼,周公攝政,當國踐祚,召公疑之,作君奭。君奭不說周公。周公乃稱“湯時有伊尹,假於皇天;在太戊時,則有若伊陟﹑臣扈,假於上帝,巫鹹治王家;在祖乙時,則有若巫賢;在武丁時,則有若甘般:率維茲有陳,保乂有殷”。於是召公乃說。

召公之治西方,甚得兆民和。召公巡行鄉邑,有棠樹,決獄政事其下,自侯伯至庶人各得其所,無失職者。召公卒,而民人思召公之政,懷棠樹不敢伐,哥詠之,作甘棠之詩。召伯聽訟甘棠之下,周人思之,不伐其樹,後人懷其德,因立廟,有棠在九曲城東阜上。”自召公已下九世至惠侯。燕惠侯當周厲王奔彘,共和之時。惠侯卒,子厘侯立。是歲,周宣王初即位。厘侯二十一年,鄭桓公初封於鄭。三十六年,厘侯卒,子頃侯立。二十四年,頃侯卒,子哀侯立。哀侯二年卒,子鄭侯立。鄭侯三十六年卒,子繆侯立。繆侯七年,而魯隱公元年也。十八年卒,子宣侯立。宣侯十三年卒,子桓侯立。桓侯七年卒,子莊公立。十六年,與宋﹑韂共伐周惠王,惠王出奔溫,立惠王弟頹為周王。十七年,鄭執燕仲父而內惠王於周。二十七年,山戎來侵我,齊桓公救燕,遂北伐山戎而還。燕君送齊桓公出境,桓公因割燕所至地予燕,使燕共貢天子,如成周時職;使燕復修召公之法。三十三年卒,子襄公立。

襄公二十六年,晉文公為踐土之會,稱伯。三十一年,秦師敗於餚。三十七年,秦穆公卒。

四十年,襄公卒,桓公立。桓公十六年卒,宣公立。宣公十五年卒,昭公立。昭公十三年卒,武公立。是歲晉滅三郄大夫。武公十九年卒,文公立。文公六年卒,懿

公立。懿公元年,齊崔杼弒其君莊公。四年卒,子惠公立。惠公元年,齊高止來奔。六年,惠公多寵姬,公欲去諸大夫而立寵姬宋,大夫共誅姬宋,惠公懼,奔齊。

四年,齊高偃如晉,請共伐燕,入其君。晉平公許,與齊伐燕,入惠公。惠公至燕而死。燕立悼公。悼公七年卒,共公立。共公五年卒,平公立。晉公室卑,六卿始強大。平公十八年,吳王闔閭破楚入郢。十九年卒,簡公立。簡公十二年卒,獻公立。晉趙鞅圍范、中行於朝歌。獻公十二年,齊田常弒其君簡公。十四年,孔子卒。二十八年,獻公卒,孝公立。孝公十二年,韓、魏、趙滅知伯,分其地,三晉強。十五年,孝公卒,成公立。成公十六年卒,愍公立。愍公三十一年卒,厘公立。是歲,三晉列為諸侯。厘公三十年,伐敗齊於林營。厘公卒,桓公立。桓公十一年卒,文公立。是歲,秦獻公卒。秦益強。

文公十九年,齊威王卒。二十八年,蘇秦始來見,說文公。文公予車馬金帛以至趙,趙肅侯用之。因約六國,為從長。秦惠王以其女為燕太子婦。十年,燕君為王。蘇秦與燕文公夫人私通,懼誅,乃說王使齊為反閒,欲以亂齊。易王立十二年卒,子燕噲立。燕噲既立,齊人殺蘇秦。蘇秦之在燕,與其相子之為婚,而蘇代與子之交。及蘇秦死,而齊宣王復用蘇代。燕噲三年,與楚、三晉攻秦,不勝而還。子之相燕,貴重,主斷。蘇代為齊使於燕,燕王問曰:“齊王奚如?”對曰:“必不霸。”燕王曰:“何也?”對曰:“不信其臣。”蘇代欲以激燕王以尊子之也。於是燕王大信子之。子之因遺蘇代百金,而聽其所使。

鹿毛壽謂燕王:“不如以國讓相子之。人之謂堯賢者,以其讓天下於許由,許由不受,有讓天下之名而實不失天下。今王以國讓於子之,子之必不敢受,是王與堯同行也。”燕王因屬國於子之,子之大重。或曰:“禹薦益,已而以啟人為吏。及老,而以啟人為不足任乎天下,傳之於益。已而啟與交黨攻益,奪之。天下謂禹名傳天下於益,已而實令啟自取之。今王言屬國於子之,而吏無非太子人者,是名屬子之而實太子用事也。”王因收印自三百石吏已上而效之子之。子之南面行王事,而噲老不聽政,顧為臣,國事皆決於子之。

三年,國大亂,百姓恫恐。將軍市被與太子平謀,將攻子之。諸將謂齊愍王曰:“因而赴之,破燕必矣。”齊王因令人謂燕太子平曰:“寡人聞太子之義,將廢私而立公,飭君臣之義,明父子之位。寡人之國小,不足以為先後。雖然,則唯太子所以令之。”太子因要黨聚觽,將軍市被圍公宮,攻子之,不克。將軍市被及百姓反攻太子平,將軍市被死,以徇。因構難數月,死者數萬,觽人恫恐,百姓離志。孟軻謂齊王曰:“今伐燕,此文、武之時,不可失也。”王因令章子將五都之兵,以因北地之觽以伐燕。士卒不戰,城門不閉,燕君噲死,齊大勝。燕子之亡二年,而燕人共立太子平,是為燕昭王。昭王三十三年卒,子惠王立。惠王為太子時,與樂毅有隙;及□位,疑毅,使騎劫代將。樂毅亡走趙。齊田單以□墨擊敗燕軍,騎劫死,燕兵引歸,齊悉復得其故城。愍王死於莒,乃立其子為襄王。惠王七年卒。韓、魏、楚共伐燕。燕武成王立。

武成王七年,齊田單伐我,拔中陽。十三年,秦敗趙於長平四十餘萬。十四年,武成王卒,子孝王立。孝王元年,秦圍邯鄲者解去。三年卒,子今王喜立。今王喜四年,秦昭王卒。燕王命相栗腹約歡趙,以五百金為趙王酒。還報燕王曰:“趙王壯者皆死長平,其孤未壯,可伐也。”王召昌國君樂閒問之。對曰:“趙四戰之國,其民習兵,不可伐。”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對曰:“不可。”燕王怒,髃臣皆以為可。卒起二軍,車二千乘,栗腹將而攻鄗,卿秦攻代。唯獨大夫將渠謂燕王曰:“與人通關約交,以五百金飲人之王,使者報而反攻之,不祥,兵無成功。”燕王不聽,自將偏軍隨之。將渠引燕王綬止之曰:“王必無自往,往無成功。”王嚺之以足。將渠泣曰:“臣非以自為,為王也!”燕軍至宋子,趙使廉頗將,擊破栗腹於鄗。樂閒奔趙。廉頗逐之五百餘里,圍其國。燕人請和,趙人不許,必令將渠處和。燕相將渠以處和。趙聽將渠,解燕圍。

六年,秦滅東周,置三川郡。七年,秦拔趙榆次三十七城,秦置大原郡。九年,秦王政初□位。十年,趙使廉頗將攻繁陽,拔之。趙孝成王卒,悼襄王立。使樂乘代廉頗,廉頗不聽,攻樂乘,樂乘走,廉頗奔大梁。十二年,趙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劇辛故居趙,與龐暖善,已而亡走燕。燕見趙數困於秦,而廉頗去,令龐暖將也,欲因趙獘攻之。問劇辛,辛曰:“龐暖易與耳。”燕使劇辛將擊趙,趙使龐暖擊之,取燕軍二萬,殺劇辛。秦拔魏二十城,置東郡。十九年,秦拔趙之鄴九城。趙悼襄王卒。二十三年,太子丹質於秦,亡歸燕。二十五年,秦虜滅韓王安,置潁川郡。二十七年,秦虜趙王遷,滅趙。趙公子嘉自立為代王。燕見秦且滅六國,秦兵臨易水,禍且至燕。太子丹陰養壯士二十人,使荊軻獻督亢地圖於秦,因襲刺秦王。秦王覺,殺軻,使將軍王翦擊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薊,燕王亡,徙居遼東,斬丹以獻秦。三十年,秦滅魏。三十三年,秦拔遼東,虜燕王喜,卒滅燕。是歲,秦將王賁亦虜代王嘉。

太史公曰:召公奭可謂仁矣!甘棠且思之,況其人乎?燕迫蠻貉,內措齊、晉,崎嶇強國之閒,最為弱小,幾滅者數矣。然社稷血食者八九百歲,於姬姓獨後亡,豈非召公之烈邪!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