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代馬不思越

此詩為《古風五十九首》組詩的第六首,是為戍邊將士鳴不平。詩寫戍邊將士遠離家鄉,戍守疆埸,備歷艱辛,屢建戰功,不獲褒獎。“苦戰功不賞”是全詩主旨。詩分兩段。前四句是一段比興文字。蓋言故土之戀,物猶如此,離家遠戍,人何以堪。其餘為第二段。是主文部分。寫盡苦戰功不賞。這一段又分為兩層。“惜別”六句寫苦戰。前二句言調遣頻繁。中二句言環境惡劣。後二句謂苦戰不已,赤心不改。末四句謂立功不賞,忠心無以宣示。“誰憐”二句用形象概括“苦戰功不賞”。

作品信息

【名稱】《古風·代馬不思越
【年代】盛唐
李白李白

【作者】李白
【體裁】五言古詩

作品原文

古風
代馬不思越,越禽不戀燕⑴。
情性有所習,土風固其然。
昔別雁門關,今戍龍庭前⑵。
驚沙亂海日,飛雪迷胡天。
蟣虱生虎鶡⑶,心魂逐旌旃⑷。
苦戰功不賞,忠誠難可宣。
誰憐李飛將,白首沒三邊。[1]

作品注釋

⑴燕、代,泛指古代北方邊地。
⑵雁門關:即雁門山,在山西省代縣。其山雙關陡絕,雁欲過,必經此地,故名。一名雁門塞,倚山立關,謂之雁門關。龍庭,匈奴單于祭天地鬼神之所。這裡泛指匈奴之地。
⑶虎鶡:虎,指虎衣,鶡,指鶡冠,皆古代武將衣冠。
⑷旌旃:旗幟的泛稱。
⑸李飛將:指漢代抗擊匈奴名將李廣。《史記·李將軍列傳》:李廣為右北平太守,匈奴聞之,號曰漢之李飛將。按,李廣屢建戰功而終未封侯,後有微過,自剄,為後人所不平。[1]

作品簡析

此詩為《古風五十九首》組詩的第六首,是為戍邊將士鳴不平。詩寫戍邊將士遠離家鄉,戍守疆埸,備歷艱辛,屢建戰功,不獲褒獎。“苦戰功不賞”是全詩主旨。

詩分兩段。前四句是一段比興文字。蓋言故土之戀,物猶如此,離家遠戍,人何以堪。其餘為第二段。是主文部分。寫盡苦戰功不賞。這一段又分為兩層。“惜別”六句寫苦戰。前二句言調遣頻繁。中二句言環境惡劣。後二句謂苦戰不已,赤心不改。末四句謂立功不賞,忠心無以宣示。“誰憐”二句用形象概括“苦戰功不賞”。[1]

作者簡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先世於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於中亞碎葉城(今巴爾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時屬安西都護府管轄)。幼時隨父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蓮鄉。他一生絕大部分在漫遊中度過。公元742年(天寶元年),因道士吳筠的推薦,被召至長安,供奉翰林。文章風采,名動一時,頗為唐玄宗所賞識。後因不能見容於權貴,在京僅三年,就棄官而去,仍然繼續他那飄蕩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亂發生的第二年,他感憤時艱,曾參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與肅宗發生了爭奪帝位的鬥爭,失敗之後,李白受牽累,流放夜郎(今貴州境內),途中遇赦。晚年漂泊東南一帶,依當塗縣令李陽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詩歌以抒情為主。他真正能夠廣泛地從當時的民間文藝和秦、漢、魏以來的樂府民歌吸取其豐富營養,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獨特風貌。他具有超異尋常的藝術天才和磅礴雄偉的藝術力量,一切可驚可喜、令人興奮、發人深思的現象,無不盡歸筆底。李白是屈原之後最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有“詩仙”之稱。與杜甫齊名,世稱“李杜”。存詩千餘首,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