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事記
1960-1961年間,中央領導朱德、李富春、陳雲等同志來園參觀視察。
1962年7-8月,中央領導劉伯承、徐特立、呂正操等同志在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魏文伯陪同下來園參觀。
1963年冬,上海市委書記處書記魏文伯為梅花廳題額。
1964年10月,上海市市長曹狄秋陪同中央有關領導10餘人來園參觀。
1978年,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鬍厥文來園視察並為園名題額。
1978年8月,上海市委書記彭衝來園視察,並對公園建設做了指示。
1981年4月,上海市政協副主席宋日昌夫婦來園參觀,並為不繫舟題額。
1981年冬,中國駐聯合國大使林青偕夫人、商務參贊一行在嘉定有關領導的陪同下來園參觀。
1983年6月,上海市副市長裴先白來園參觀。
1984年,全國人大副委員長鬍厥文來園並為微音閣題額。
1987年6月10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陳慕華在嘉定縣長李寶林的陪同下來園參觀。
1989年,著名書畫家陸儼少在園內舉辦80壽慶,嘉定縣政府、縣文化局、南翔鎮政府有關領導前來祝賀。
1989年10月,古猗園舉辦恢復開放30周年座談會,上海市建委副主任羅伯華、園林局局長吳振千、原園林局 黨委書記白書章等參加。
1992年3月6日,上海市市長黃菊偕夫人和秘書馮國勤來園參觀。
1992年7月2日,上海市市委書記吳邦國來 園視察並為“荷風竹露”題額。
1992年7月26日,上海市副市長顧傳訓偕夫人來園參觀。
1993年9月26日,舉辦《張祖麟藝術攝影展》開幕式。
1994年9月28日,舉辦胡兆康先生珍貴供石捐贈暨“頑石齋”開幕式,由上海市政協常務委員、工商聯副主席沈祖或、市園林局局長鬍運驊致詞,原市委、市府領導楊堤、李國豪為“頑石齋”揭幕,參加賓客200餘人。
1996年2月21日,上海市副市長蔣以任陪同國家計畫委員會副主任、中央財政工作組組長曾培炎來園參觀。
1997年1月31日,國務院副總理吳邦國在嘉定區委書記潘志純、區公安局局長王建強、南翔鎮黨委書記傅一峰等同志的陪同下來園視察。
1997年9月29日,在大草坪舉行`98上海旅遊節第二批指定景點授牌儀式,上海市旅委、市園林局、嘉定區府、區商委領導出席,由市委宣傳部領導給古猗園等8家指定景點授牌。
1997年11月,俄羅斯最高法院院長在上海市有關領導的陪同下來園參觀。
1997年11月,國際知名人士陳香梅女士、陳香姚等一行來園參觀,並拍攝由上海電視台執導的記錄片〈陳香梅〉。
1997年11月30日,在望鶴樓舉行首屆古猗園竹文化藝術節閉幕式。
古猗景色
位於古猗園西北部,是猗園老區。以逸野堂為中心,北有曲廊、幽賞亭,南有鳶飛魚躍軒、小松岡和南廳。逸野堂四周分別有五老峰、古盤槐、小雲兜和桂花林。多有古建築,集廳、堂、廊、亭、山、水於一體,還有許多歷史故事和神話傳說,加之百年廳堂千年經幢,可稱之為古典園林縮影,也集中體現了古代園主隱逸為高、寄情山水的意境。逸野堂建於明代,已有四百多年歷史,原是園中主廳,是園主松鶴園招待賓客和休息之處,因以楠木為柱,又稱之為"楠木廳"。又因四面道路相通,登堂可覽全園之勝,俗稱"四面廳" 。
幽賞亭處於古猗園北隅,對面逸野堂在月光下猶如廣寒宮,中秋之夜登亭遠望,如置身仙境,幽情頓生,令人心曠神怡。
從逸野堂經小雲兜穿谷而南,有一座三面依水的鳶飛魚躍軒。軒門圓形,如湖面明月初升,立門前向東遠眺,有青山亭閣,錯落有致;入門憑欄,一泓湖水明潔如鏡。南廳位於古猗園枝山西南腳下,依竹傍水,環境幽靜清雅,是一座具有四百多年歷史的明代庭院。造型樸實精緻,原是古代園主書房兼臥室。
戲鵝池景區以水為中心,環湖漫步,分別可看到白鶴亭、不繫舟、浮筠閣、竹枝山和缺角亭,是猗園老區之一。
戲鵝池得名,是因為池內有白鵝成群,嬉水游弋引頸高鳴。立岸觀賞,綠水白鵝,靜中有動,情趣非凡。
戲鵝池西邊的白鶴亭是為了紀念"白鶴南翔"而建,是園中最古老名勝建築之一。
離開白鶴亭,沿戲鵝池往東走,便會看到不繫舟。不繫舟俗名止舟,旱船,又名石舫,建於明代,冠上海園林"不繫舟"之最。它原為園主的書畫舫,有祝允明題額"不繫舟"三字。
缺角亭,又名補闕亭,位於浮筠閣後面竹枝山之頂,建於本世紀三十年代。缺角亭飛翼凌空,色調柔和瑰美,七彩俱全。
千年經幢,令人叫絕;梅花廳前,馨香飄逸;碧荷古塔,相映成輝;松園白鶴,引頸長嘯。這便是松鶴園景區,區內軒、塔、廳、閣,配以松、荷、竹、梅,鶴壽松齡,景色宜人。古猗園的唐代經幢屬重點保護文物,今上海地區的唐代遺蹟中,不失為同期石經幢之佼佼者,十分珍貴。微音閣,坐石經幢北,與經幢異曲同工,富麗堂皇。關於微音閣,還有一個美麗傳說,據傳,逸野堂邊的五老峰是五位老仙操琴彈唱,縈繞於廊閣,別有一番餘韻,故閣名為微音閣。廊門三開,三向仰視,可觀賞月圓月缺奇景。建築師們按月球四季運動軌跡,根據此地形特徵,精心運算觀月最佳點,設計了繪月廊。梅花廳全木結構,墨柱紫窗,窗格精巧,均由梅花圖案精雕嵌鑲,飛檐古樸,是一座典型的清代宏偉建築。荷花池中的普同塔,是古猗園最古老最珍遺文物之一,建於宋嘉定十五年(公元1222年),原系南翔鎮雲翔寺九品觀荷花池中的石塔,高約一丈,六面七級,腰束蓮花瓣,塔柱鐫如來佛像,雕刻精美。
位於古猗園最東面,面積30餘畝,是全園最大景區之一。景區以猗猗青竹為主,體現了古代猗園"綠竹猗猗"的特色。區內有龜山、龜山湖、君子堂、藝苑、觀月台和翠靄樓,與竹園相配,景色清秀、淡雅、劾靜。青清園內植竹30多種,屬江南園林罕見。
龜山,位於青清園與鴛鴦湖之間,高7米,面積5畝,四面環水,四周有小橋相通,如巨龜四爪。龜山之東有圓形小島,是巨龜之首,名"龜頭島"。
亭旁怪石亂臥,亭前接水,如逢六月出水芙蓉,裊娜清風指竹,意境深邃。
高13米,分上下兩層,全木結構,二樓中央飛出一閣,凸面華美壯麗。樓檐兩邊飛檐斗拱,雕二龍戲珠。整個窗面開闊,細格斑鱗,鬼斧神工。樓內展出百餘件頗具藝術價值的奇石,盆景。
以"梅、蘭、竹、菊"四君子取名,堂內懸掛四君子書畫,堂前植四君子代表植物,堂內堂外,自然相映,十分得體。
鴛鴦湖猶如一塊明鏡從天而降,鑲在古猗園中心地帶,使古猗園景色大放光輝。
九曲橋攔腰浮於湖面,湖心亭猶如一顆寶石嵌在橋中,與東面柳蔭橋遙遙相望,湖南有曲香廊,廊盡頭有茗軒,湖面四周,亭、堂、閣、軒高低錯落,山水相連,視野開闊,以湖為主,給人以天高湖闊之感。
從缺角亭拾級而下,向南攀花穿柳,便是別開生面、橫越鴛鴦湖的九曲橋。橋面中部是造型玲瓏剔透的湖心亭,又名鎮蛇亭。
鴛鴦湖水面約15畝,以九曲橋分隔為東西二湖,水面開闊,生機盎然。
湖的南面是曲香廊,又名五曲長廊,因沿湖岸犬牙交錯,就曲設廊,廊底有亭,曲徑通幽。窮五曲香廊,沿左岸盡頭,便是樓高廳閣的茗軒。
南翔壁景區包括大草坪、紫藤架、南亭樟樹林、大假山,其中南翔壁以南翔壁為主要景點。壁有浮雕,反映古鎮南翔得名的神話傳說。景區視野開闊,具有林野風味。
從南大門入園,進門便見一座照壁迎客而立。
照壁上的圖案以"白鶴南翔"為內容,勾勒出南翔鎮得名的歷史傳說,富有傳奇色彩。
古猗園的亭台樓閣多臨水而建,與水景配合,體現了“亭台到處皆臨水,屋宇雖多不礙山”的意境。以曲折長廊花牆分隔,形成大小不等的自由變化的自然空間,使遊人常處於“山重水複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地。主要建築逸野堂、梅花廳、春藻堂、翠靄樓、柳帶軒等水榭曲廊,造型秀美精緻,這些建築既是風景點綴,又是觀賞風景和遮風避雨休息之處。園內廳堂、亭廊連片相接,布局上曲折多變,漫步其間。藉以花色漏窗,透視窗外景色,景物深幽,富有詩意。
古猗園的亭台樓閣,建築平面形式多種多樣,立體造型變化多端,體現江南園林建築精巧自由活潑的特點。屋面小瓦筒瓦,屋脊花色鏤空,各種斗拱、飛檐翹角、門窗式樣、雕刻裝飾,油漆粉刷色彩簡樸素雅,具有明代園林建築藝術風格。
園林建築注重題名立意。古猗園內的逸野堂,清代沈元祿《猗園》記:“奠一園之體勢者,莫如堂”,堂曰逸野,堂前栽盤槐一對,右立奇峰異石,左為假山水池,堂後植桂,中秋賞月,庭中桂香,疑身在廣寒宮中。堂內懸掛明代著名書法家董其昌所題“華岩墨海”匾額,表明建築其堂是反映當時一些士大夫和和文人墨客寄情于山水,沉溺於悠閒雅逸,欣賞風花雪月,以隱逸為高的思想情趣。在戲鵝池岸邊的“不繫舟”,建於明代,曾有明代書法家祝枝山題額,此舟無纜可系,故名“不繫舟”。建舟也是有其情意所託。唐白居易詩:“豈無平生志,拘牽不自由,一朝歸渭上,泛如不繫舟”。李白也詩:“人生在世不稱意,明朝散發弄扁舟”,反映了詩人對當時社會現實不滿,消極避世的思想情緒。再如古猗園竹枝山上有一方亭,名為缺角亭,故意殘缺東北一角,以示東北淪陷,其餘三角均塑高舉拳頭,表示反抗侵略和收復失地的決心,充分反映了當時人民的抗日革命意志。還有些建築物具有地方歷史性的紀念象徵,戲鵝池西堤上的白鶴亭,頂端白鶴停立,展翅欲往南飛,是根據古代“白鶴南翔”傳說而建此亭,南翔地名亦由此而來。
“猗園”的名字,從“綠竹猗猗”的意境中得名。以竹為主是古猗園的傳統特色。《猗園》記:“據一園之形勝者,莫如山”。山,指園內竹枝山,它體現了竹葉青山,竹山青青,綠竹猗猗的意境。竹以常綠、素雅、清秀之姿,給人以淡雅秀美之情。《猗園》記:竹圃有方亭,為“怡翠亭”,臨水的竹枝山下有“浮筠閣”,竹園中有“翠靄樓”,小溪水邊有“荷風竹露亭”,曲廊兩側有修竹。現在,除在老區的部分空閒處,或石旁路邊,屋前宅後、粉牆邊角零星點綴叢竹三五群和小片竹圃外。還在東邊擴地三十餘畝新辟竹園,名為“青清園”,成為園中之園。除明代建園時就有的方竹、紫竹、佛肚竹外,園內還有小琴絲竹、鳳尾竹、黃金間碧玉竹、孝順竹、哺雞竹、龜甲竹、羅漢竹等,運用竹的不同色彩和姿態,創造多種多樣的景色。竹與石相結合,形成竹石立體畫。叢竹三五成群,配以曲折道路,構成了“竹徑通幽”的景觀,竹與建築、小溪相結合,運用各種手法,創造了自然、寧靜、幽美的空間,突出了以竹造景,使古猗園的園名與園景相統一。
古猗園的園藝布局,從明代起就以戲鵝池為中心,後經清代青至建國後的歷次修復和拓擴,都注重挖河理水,使水置於園林,以水為主,相映園景。古猗園的水,與外隔絕,但在百畝之園中,有千米距長的溪流。以方池和狹長形的水面形態,多彎曲折,似園脈絡,貫通全園。池岸石古猗園
駁,凹凸曲折,配植花草,時隱時現。望之不窮,使人並不覺此水無源。而有源遠流長之感。戲鵝池如一明鏡,映現臨水而建的“不繫舟”的清晰倒影,不但擴大了園林的空間感,而且給人增添了幽靜的情趣。浮筠閣,半浮於水,亭亭孤立。閣後竹枝山臨水而立。周鏇環水,水隨山轉,動靜結合,山因水活,意境深邃。古猗園的戲鵝池、鴛鴦湖、荷花池、龜山湖等水池。相互溝通,緩流不斷。水池兩岸,亭橋相望,花木蔥鬱,令人心曠神怡。猗園向東擴建的三十餘畝風景區,亦鑿池引水,建亭架橋,池中設島,曲徑通幽,使新老景區之間水體布局,納入明代江宏《游猗園》詩:“煙花霧植古槎橋,湧出珠宮倚碧霄。風度猗園竹影靜,水依殿靄石幢高”的意境,成為上海園林水光山色之最。
園林道路地坪,也是園林藝術的組成部分,道路地坪主要作為行走導遊之用,除此之外,也可當作一種藝術欣賞。古猗園的路,四通八達,曲徑通幽,富有情趣,別具一格。園路隨建築、綠化、山石水池的布局曲折繞行,依地形起伏而自由變化。路面花紋的安排和材料的選擇,因地段而異。在廳堂門前、亭廊建築周圍、多採用黃石、青石、卵石、青磚、青瓦、缸片、碗片等多種材料鋪成精緻的多種花紋圖案,有植物、動物等;一般道路則用黃石、青石、缸片,鋪設花紋線條簡單明快。在建築周圍長方規則形地處,選擇方形或六角形幾何圖案;在道路彎曲寬狹不一以及多邊自然形地處,選用冰裂紋直線條圖案,以適應路面曲折變化。花紋圖案內容,與周圍景觀相配合,如梅花廳前後地坪,鋪設了梅花形狀的圖案,梅花盛開,暗香浮動,即使梅花凋謝,遨遊其境,腳踏梅花地毯,似仍覺有梅花清香,趣味不衰。在小雲兜假山地坪處,鋪設“龍”的圖案,有龍雲相配意境。在逸野堂四周地坪上鋪設冰裂紋,中間嵌以“暗八仙”圖案,用黃石、青石、白石、紅缸片、白碗片、玻璃片、青磚、青瓦多種顏色相配。色彩清晰調和,遊客漫步其間,如入仙境,似置身於廣寒宮旁。古猗園路面變化多樣,與猗園環境自然和諧,富有情趣,加強了視覺的效果,點撥遊人行進、徘徊、停留,形成動靜凝聚甚至遐想萬千,吸引遊客駐足欣賞。
匾額楹聯在中國園林中,如人之鬚眉,是不可或缺的點綴品,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古猗園中的許多匾額,發人深省遐想,“白鶴亭”使人聯想南翔鎮得名的由來。“微音閣”意即發出吶喊微音,體現抗日戰爭時期南翔知識面分子在黑暗中奮起鬥爭精神。“繪月”使人想到明月當空,月光透過廊窗在牆壁上留下倩影的夜景。“鳶飛魚躍軒”即喻此處可仰觀飛鳥,俯視游魚。總之,古猗園匾額既能概括園林景點意境,又能點明歷史典故,還能使人欣賞書法藝術的美。古猗園的楹聯,是對景區意境的具體描述和讚美。
“不繫舟”楹聯:十分春水雙檐影百葉蓮花七里香(清)廖壽豐
“南亭”楹聯:月來滿地水雲起一天山(清)葉長春
“梅花廳”楹聯:池館清幽多逸趣梅花冷處得香遍陳從周
古猗園詩詞甚多。古代文人遊覽園林觸景生情,詩情大發,他們給後人留下許多不朽詩篇,為我們研究古典園林提供了寶貴的材料。
以竹為主是古猗園的傳統特色,解放後公園數次擴建,除種植了大量喬灌木外,也相應增加種竹的面積和品種。除在舊園區的石旁路邊,堂前宅後,粉牆邊角零星點綴叢竹和小片竹林外,又在東邊新辟竹園30餘畝(2萬多平方米),並引種方竹、紫竹、彌陀竹等新品種。突出以竹造景,竹與石相結合,形成竹石立體畫。叢竹三五成群,配以曲折道路,構成了“竹徑通幽”的景觀。竹與建築、小溪相結合,創造了自然、寧靜、優美的空間。
古猗園的園藝布局除突出竹以外,還以傳統的園林植物相配,環湖植柳,大草坪周圍蒼松翠柏,主建築前種槐,梅花廳四周遍植梅花,廳堂院落內配以梅蘭竹菊四君子。全園種植喬灌木133種1.22萬株,喬木與灌木之比1∶4.93,常綠樹與落葉樹之比1∶0.29。公園北部建有溫室,鋁合金結構,面積200平方米,年生產各類花卉10多個品種3000餘株,盆花40餘個品種4000多盆,供公園的四季用花。
服務設施
公園西南部有兒童樂園,占地700平方米,園內有螺鏇滑梯、鞦韆等常規遊樂設施。1960年置遊艇,有手劃木艇8隻,1964年又添置10隻,“文化大革命”期間被迫停業。1987年重新置玻璃鋼遊艇20隻,1988年後逐步淘汰玻璃鋼遊艇,先後購置電動艇12隻,並在龜山南面河岸新建遊船碼頭。
公園有4個售品部,分別設在微音閣、北大門、茶室和南大門。茶室位於公園中部,鴛鴦湖南岸,磚木結構,面積108.5平方米。餐廳位於公園西北部,由春藻堂和柳帶軒組成,磚木結構,建築面積612.4平方米。供應的南翔小籠饅頭,以皮薄、餡大、汁多、味鮮,深受遊客歡迎。
交通指南
路線:562路(南京西路美麗園~南翔汽車站)、822路(晉元路海寧路~南翔汽車站)、滬唐專線(上海火車站共和路~唐行)、北嘉線(北區汽車站~嘉定客運中心)、翔華線(華漕~南翔汽車站)、翔黃專線(南翔汽車站~黃渡汽車站)、虎南線(虎林路共江路~南翔汽車站)、羅南線(羅店汽車站~南翔汽車站)直達。
乘坐軌道交通11號線至南翔站,下車後向西步行15分鐘或南翔2線可至古猗園
自駕車線路:1.市區—滬太路—汶水路—滬嘉高速公路(A12公路南翔出口)—滬宜公路(204國道)
註:捷運11號線南翔站發車時間:
往江蘇路方向首班車:5:59
往嘉定北站方向首班車:6:29,往安亭方向首班車:6:46
往江蘇路方向末班車:21:01
往嘉定北站方向末班車:21:29,往安亭方向末班車:21:22
2.市區—武寧路—真北路—真南路—滬宜公路
相關榮譽
創建工作
1985.3 | 市人民政府 | “建設精神文明模範”錦旗 |
1986.4 | 市人民政府 | 一九八五年度文明單位 |
1987.5 | 市人民政府 | 一九八六年度文明單位 |
1989.3 | 市人民政府 | 一九八七——一九八八年度文明單位 |
1991.4 | 市人民政府 | 一九八九——一九九O年度文明單位 |
1993.4 | 市人民政府 | 一九九一——一九九二年度文明單位 |
1993.6 | 市人民政府 | 一九八四——一九九二年六次評為文明單位獲“六星”獎牌(六連冠) |
1995.3 | 市人民政府 | 一九九三——一九九四年度文明單位 |
1996.1 | 市綠委園林局 | 市園林系統首批“雙優公園”(銅牌) |
1996.11 | 市建委 | 市建委系統“加強城市管理創建達標視窗”活動首批“達標單位”(證書) |
1997.1 | 市綠委園林局 | 第二次獲“雙優公園”稱號(證書) |
1997.4 | 市人民政府 | 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度文明單位 |
1998.1 | 市綠委園林局 | 一九九七年度“雙優公園”(證書) |
1999.1 | 市綠委園林局 | 一九九八年度“雙優公園”(證書) |
1999.5 | 市人民政府 | 一九九七——一九九八年度文明單位 |
2001.4 | 市人民政府 | 一九九九——二OOO年度上海市文明單位 |
2002.5 | 市綠化管理局 | 批准為四星級公園 |
黨群工作
1991.10 | 市總工會、退管會、人事局 | 上海市尊老社會“一條龍”服務先進集體 |
1993.7 | 市建委 | 上海市“迎東亞運爭創一流”場外運動會立功競賽活動建設賽區優勝集體 |
1996.4 | 市總工會 | 上海市職業道德建設先進單位 |
1996.6 | 市建設黨委 | 上海市建設系統先進基層黨組織 |
1996.10 | 市退管會 | 上海市尊老社會“一條龍”服務工作先進集體 |
1997.3 | 市總工會女工委 | 一九九六年度上海市總工會先進女職工委員會 |
1997.12 | 市建設黨委 | 上海市建設系統十佳“好支部” |
2000.11 | 市尊老服務辦 | 獲市尊老社會一條龍服務先進單位 |
2000.12 | 中國風景名勝區協會 | 獲風景行業工作先進單位 |
2002 | 江南名城文化旅遊節組委會 | 2002上海旅遊節嘉定江南名城文化旅遊節優秀組織獎 |
2002.11 | 中國烹飪協會 | 南翔小籠被認定為中國名點 |
其他榮譽
1984.12 | 市公安局 | 公園治安組獲上海市公安保衛戰線先進集體 |
1983.3 | 市計生委 | 一九八二年度上海市計畫生育工作先進集體 |
1985.10 | 縣愛衛委 | 嘉定縣一九八五年衛生整潔單位 |
1988.9 | 市衛生局 | 上海市食品衛生知識競賽二等獎 |
1988.12 | 市愛衛委 | 一九八七——一九八八年度上海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
1993.3 | 市勞動局、總工會 | 上海市安全生產先進單位(證書、獎牌) |
1993.3 | 市綠委 | 上海市一九九一——一九九二年度綠化先進集體並獲“白玉蘭”獎牌 |
1993.6 | 市衛生局 | “上海市食品衛生先進企業”(證書、獎牌) |
1995.3 | 市綠委 | 一九九三——一九九四年度上海市綠化先進集體 |
1995.3 | 市綠委 | 建設系統93-94年度綜合治理工作先進集體 |
1995.5 | 市綠委 | 上海市公園春色美景評比第二名 |
1996.12 | 市愛衛委 | 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度上海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
1997.1 | 市建委 | 市建委系統1995-1996年度社會綜合治理先進單位(獎牌) |
1997.1 | 市綠委 | 一九九五——一九九六年度上海市綠化先進集體 |
1998.6 | 市環保局 | 一九九六——一九九七年度上海市環境保護先進集體(銅牌) |
1998.12 | 市愛衛會 | 一九九七——一九九八年度上海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
1998.12 | 市商委 | ‘98上海旅遊節商業行銷活動優秀企業獎 |
1999.2 | 市綠委 | 一九九七——一九九八年度上海市綠化先進集體 |
1999.4 | 區計生協會 | 1996-1998年計畫生育協會先進集體 |
1999.4 | 普陀區獻血辦 | 1998年度普陀區獻血工作先進集體 |
2000.1 | 普陀區獻血辦 | 1999年度普陀區獻血工作先進集體 |
2000.1 | 鎮綜合治理辦 | 1999年安保工作成績顯著 |
2000.3 | 市紅樓梅組 | 《梅妻鶴子》獲市紅樓梅展最佳效果獎 |
2000.5 | 全國五屆殘運會組委 | 支持五屆殘運會榮譽證書 |
2000.5 | 區市政園林所 | 綠化宣傳黑板報獲區鼓勵獎 |
2000.9 | 中國國際花博會組委會 | 《18花道》為花博會增光添彩證書 |
2000.12 | 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 1999-2000年度上海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
2001 | 市檔案局 | 檔案“三五”普法合格單位 |
2001 | 市建設和管理委 | 1999-2000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先進集體 |
2002.6 | 市愛國衛生運動委員會 | 2001-2002年度上海市愛國衛生先進單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