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內容
部首
厶,部外筆畫:3,總筆畫:5
輸入法
編碼:CJK 統一漢字 U+53BA 五筆DCU 倉頡:KI 鄭碼:GDZS 四角: 40732
基本字義
厺 拼音: qù, 筆劃: 5
部首: 厶 部首筆劃: 2
解釋1: 厺 qù 古同“去”。
筆畫數:5; 筆順編號:13454
漢語大字典解釋
[①][qù]
[《廣韻》丘倨切,去御,溪。]
[《廣韻》羌舉切,上語,溪。]
亦作“厺1”。
(1)離開。
(2)距離,離開。
(3)趕走;打發走。
(4)表示命令退去。
(5)去掉;除去。
(6)拋棄,捨棄。
(7)失去;損失。
(8)去世,死亡。
(9)表示行為的趨向。
(10)從所在地到別處;往,到。
(11)過去的。
(12)後;以後。
(13)扮演。
(14)介詞。在。
(15)介詞。從。
(16)方言。用在某些形容詞後,表示很、極的意思。
(17)漢語四聲之一。
[②][jǔ]
[《集韻》苟許切,上語,見。]
“弆1”的古字。
收藏。
[③][qū]
[《集韻》丘於切,平魚,溪。]
通“驅1”。
驅逐。
康熙字典解釋
【子集下】【厶字部】厺; 康熙筆畫:5;
【說文】去本字。從大,厶聲。
康熙字典原圖掃描

[ 康熙字典 ]:頁164第09
索引參考
[ 康熙字典 ]:頁164第09
[ 漢語字典 ]:卷1頁0385第01
[ 辭海 ]:卷2頁3240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