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秘密教、漢譯聖典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中國佛教各宗之創立、中國佛教之特色、泛論中國佛教制度、宋譯《楞伽》與達磨禪、東山法門的念佛禪等。
本書目錄
一 中國佛教與印度佛教之關係
一 印度的三期佛教——總說
二 廚賓中心的佛教區
三 廚賓中心區的佛教
四 錫蘭的佛教
五 晚期傳來的小乘經論
六 真常大乘經
七 瑜伽師的唯心論
八 大乘禪
九 後期的中觀學
一○ 秘密教
二 漢譯聖典在世界佛教中的地位
三 中國佛教各宗之創立
四 中國佛教之特色
五 泛論中國佛教制度
六 宋譯《楞伽》與達磨禪
七 東山法門的念佛禪
一 東山法門的興起
二 文殊般若與一行三昧
三 北宗的念佛、淨心
四 淨眾與宣什宗
五 曹溪的南宗
六 東山法門的原意
七 結說
八 禪宗是否真常唯心論
九 三論宗風簡說
一○ 論三諦三智與賴耶通真妄
一一 《起信論》平議
一 作者與譯者
二 《起信論》在佛法中的地位
一二 評周繼武居士《起信論正謬》
一三 《台灣當代淨土思想的動向》讀後
一四 評《精刻大藏緣起》
一五 漢明帝與《四十二章經》
一六 玄奘大師年代之論定
一七 點頭頑石話生公
一八 護法韋馱考
一九 中國的宗教興衰與儒家
二○ 大乘經所見的中國
一 中國的地誌
二 中國的護法神
三 中國的聖王
四 中國佛教的聖地
五 中國的聖者
六 于闐
七 中國的政教情形
八 雜事
二一 華雨集
一 與佛有緣
二 陀螺與陀羅尼
三 香板
四 緩與急
五 道無不在
六 龍蛇混雜
七 燃頂
八 人之自覺
九 玄睿與珍海
一○ 禪宗第七祖
一一 耶穌到西藏
一二 佛滅無大師
一三 皆大歡喜
一四 道教反佛之伎倆
一五 度牒與戒牒
一六 僧肇與《寶藏論》
一七 僧尼與帝王
一八 神尼
一九 為支那堪布翻案
二○ 三變
二一 《般若經》最大
二二 教主
二三 《十八空論》
二四 姓名之道俗辨
二五 曇影與曇晷
二六 布袋和尚
二七 大黑天
二八 一陰一陽之謂道
二九 中國佛教與邊地民族
三○ 老子生而發白
三一 將心來與汝安
三二 北土重禪
三二 求生東方
三四 女王與《大雲經》
三五 《十六羅漢因果識見頌》
三六 禪門之風格
三七 土地菩薩
三八 佛教之年節
三九 讀《新原人論》
二二 中國佛教瑣談
一 生
二 死
三 鬼與地獄
四 嬰靈
五 經懺法事
六 放生
七 傳戒
八 還俗與出家
九 供僧
一○ 拈花微笑
一一 付法與接法
一二 叢林與小廟
一三 橫出三界
一四 帶業往生
一五 隔陰之迷
一六 四句料簡
一七 臨終助念
一八 肉身菩薩
作者簡介
印順法師(1906—2005),當代著名高僧、百科全書式的佛學泰斗。1930年出家,追隨太虛法師投身中國近現代佛教復興運動,在當時便以學問精深享譽佛教界。二十世紀四十年代末赴台灣。創建了多所著名佛學院。印順法師博通三藏,造詣精深,一生講學不輟,著述宏富,撰寫、編纂作品四十餘種,計八百萬言,陸續結集為《妙雲集》(24冊)、《華雨集》(5冊)及《印度佛教思想史》等專著行世,其學術水準備受海內外佛教界、學術界推崇。1973年,日本大正大學囚印順法師《中國禪宗史》一書的創見而特別授予他文學博士學位。由於他在介紹和弘揚印度佛學方面的傑出成就,被譽為“玄奘以來第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