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生
從十九世紀末到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在音樂史上稱為“近代音樂”時代。在這一時期,以印象主義音樂為代表的幾種音樂流派,實現了音樂史上從晚期浪漫主義向二十世紀現代音樂的過渡。印象主義音樂產生於十九世紀末,是受“象徵主義文學”和“印象主義繪畫”的影響而出現的一種音樂流派。印象主義音樂帶有一種完全抽象的、超越現實的色彩,是音樂進入現代主義的開端。它的音樂形式、織體、表現手法、基本美學觀點以及所追求的藝術目的和藝術效果都與古典和浪漫主義有著很大的分歧與差別。古典主義音樂的創作原則與風格是嚴謹、規整,浪漫主義音樂是注重情感的表現與激情的發揮。與之相比較,印象主義音樂並不通過音樂來直接描繪實際生活中的圖 畫,而是更多地描寫那些圖畫給我們的感覺或印象,渲染出一種神秘朦朧、若隱若現的氣氛和色調。
在樂曲的形式上多採用短小的、不規則的形式,以便更好地體現出印象主義音樂較為自由的特點。印象主義音樂盛行的時間不很長,它很快就被更加激進與富於變化的現代音樂所代替,但 印象主義音樂卻是音樂發展史上的一個非常重要的階段,從此音樂藝術開始了一個具有根本意義的轉變。
正因為如此,印象主義音樂才得到了非常的重視,其藝術性與重要性也被越來越多的人們所理解與承認。法國音樂家德彪西和拉威爾是公認的印象主義音樂的集大成者。除此之外,法國作曲家杜卡和義大利作曲家雷斯庇基也是印象派音樂的代表人物。
象其他法國作曲家的作品一樣,德彪西的音樂是標題音樂而不是絕對音樂。十九世紀末,法國出現了一派叫做“印象主義者”的畫家和詩人,他們追求的是一種夢幻的美,於是作曲家德彪西力圖用音樂來達到“印象主義者”用繪畫所達到的同樣效果。
在使用新的和聲和音樂方面,德彪西是現代音樂的先驅。他建造的那種古怪的、非塵世的音樂,主要是採用完全沒有半音關係的“全音階”和許多在空氣中根本聽 不見的“泛音”。德彪西還在管弦樂隊里使用各種樂器的不同組合來發出柔和的帶有閃爍性的音響效果。起初人們聽他的音樂覺得不知所云,但當他們聽慣了的時 候,便發現其中妙趣無窮了。仿效德彪西的最重要的作曲家就是他的同胞拉威爾了,但拉威爾並沒有象德彪西那樣過多使用全音階和聽起來奇怪的和弦,他更擅長從 管弦樂隊里抽取音色的深淺明暗度,在這方面無人能及。例如《波萊羅舞曲》,節奏和鏇律一遍又一遍地重複,但這首西班牙舞曲藉助拉威爾對力度的純熟使用(從 輕到響或從響到輕的變化)和對音色的巧妙結合,聽起來使人感覺變幻莫測,趣味無窮。
影響
印象主義音樂是浪漫主義音樂向現代音樂過渡的橋樑之一,雖然這一樂派主要集中在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初的法國,但這種風格對於近現代音樂的發展所起的作 用是不可估量的。後來二十世紀音樂中的“表現主義”、“十二音體系”以及“序列音樂”等幾種流派都或多或少地受到印象主義音樂的影響。德彪西是法國最富於創造 性的作曲家之一。他獨特的、被稱之為印象主義音樂的風格特徵是:音樂較少激情,避免文學性的敘事,它藉助標題和豐富的色調變化引起聯想,暗示多於直率的表 達。在音樂語言方面,德彪西的曲調多以片斷零碎的短句作自由的不對稱的發展。和聲常用帶色彩效果的不協和音(附加音、七度音、九度音等)及平行和弦,儘量 減弱功能,增強色彩。德彪西的音樂雖然以調性為基礎,但是大大擴展了調域的範圍,除大、小調外,還常用各種中古調式、五聲音階和全音音階。節奏不規則地細 分,使音樂顯得模糊朦朧,但在有的作品中則形成一種寬廣而富於生氣的律動。他的管弦樂音響細膩,配器精緻,愛用未經攙雜的原色,音量總是節制的,呈現出閃 爍透明的色彩。結構上,故意使句子的輪廓和形式的各部分界線不清,但結構的內部發展仍有一定的邏輯,許多樂曲都可看出傳統的三段式結構。
德彪西的創作視野比較狹窄,對自然景物畫面的描繪,引起人們遐想的聲音,對早已消逝的夢境的回憶以及某些生活場景的再現等,是他作品內容的主要領域。在這一範疇中德彪西達到了那一時代的最高成就。
德彪西的創作可分為3個時期:
早 期(1890年前) 儘管早期曾寫過康塔塔《浪子》、交響組曲《春天》(1887)、康塔塔《被選上的姑娘》(1887~1888)、鋼琴樂隊的《幻想曲》 (1889~1890)等,但因尚未發表,影響不大。他早期創作的鋼琴曲《兩首阿拉伯風格曲》(1888)結構勻稱,段落分明,運用了中古調式,曲調有鮮 明的五聲音階因素,和聲也較新穎。《貝加莫組曲》(1890)由4首小曲組成,其中《前奏曲》《小步舞曲》《帕斯皮耶》反映出法國18世紀哈普西科德音樂 的影響,輕柔纖巧,富於裝飾。而《月光》在意境、色調和手法上預示了德彪西的印象主義風格。歌曲《曼多林》(1883)、《被遺忘的小詠嘆調》 (1888)、《波德萊爾的五首詩》(1889)等具有法國藝術歌曲的抒情特點,其音調自然,如侃侃而談,而伴奏的和聲已開始複雜化。這一時期的探索,為 形成他的音樂風格打下了基礎。
中期(1890~1910) 這是德彪西創作的成熟時期,他的大部分作品均完成於這20年。歌劇《普萊雅斯和梅麗桑德》(1892~1902)是根據比利時詩人M.梅特林克的同名戲劇 寫成。音樂加強了戲劇中深沉靜寂的氣氛和宿命論的暗淡色彩。聲樂部分沒有詠嘆調和激昂的歌唱,全部用近似於朗誦的音調寫成;樂隊音響柔和,配器精美,起到 與詩歌結合、襯托詩意和渲染氣氛作用。《牧神的午後前奏曲》(1892~1894)、《夜曲》(1893~1899)《大海》(1903~1905)、 《意象集》(1906~1909)等,是印象主義管弦樂的傑作。《牧神的午後前奏曲》,直接受法國象徵派詩人馬拉梅同名詩歌的啟發,其獨特的音響大部分來 自木管樂器組豐富的音色變化,兩個主題都有慵懶的性格,象徵牧神的笛聲與夢幻。在管弦樂三部曲《夜曲》中,第1首《雲》的細緻弦樂分部,擦奏與撥奏的結合 以及豐富的和聲,描繪出一幅色彩蒼茫的雲空畫面;第2首《節日》複雜的節奏變化和精緻的配器,產生了異常細膩的音響,顯示出一種震顫的光彩;第3首《海 妖》加進了女聲合唱(無歌詞),刻畫月光下銀色的海與海妖,從而反映出它們在意境上與印象主義繪畫的聯繫。《大海》趨向於對大自然的律動作逼真的描寫,線 條粗獷,音響洪亮,基於幾個主要動機的不斷發展和變形,由塑造海浪翻滾的音型貫穿全曲,求得統一。管弦樂《意象集》的3首樂曲以《伊比利亞》為最優秀。它 有大型管弦樂隊的豐富手法和鮮明的西班牙民間舞蹈的節奏與音調,較德彪西其他管弦樂作品語言更為生動,色彩更為明亮。鋼琴音樂是德彪西創作的主要部分。在 1892~1902年埋頭寫作歌劇與管弦樂之後,重又轉向鋼琴創作,此時正是他創作精力最旺盛,技巧也較成熟的時候。從《組曲:為鋼琴而作》 (1894~1901)開始,產生了一系列自標題小曲組成的鋼琴曲集。《版畫集》(1903)偏重畫面形象,構思新穎,手法獨特,其中的《塔》受東方風格 影響。兩集《意象集》(1905 1907)進一步創造了新的和聲語彙,展現出新的音響世界,奠定了印象派鋼琴音樂風格的基礎。《兒童角落》(1906~1908)的6首小曲,表現了兒童 的生活世界,天真的心理和想像,音樂語言既精練集中又豐富多彩,並有出色的幽默感。兩集《十二首鋼琴前奏曲》的創作年代已到了中期的末尾(1910)和進 入晚期(1913)。它們擷取了印象主義的精華,把視覺因素,有時甚至是一個風景的內在涵義用音樂手段表現出來。印象主義的美學原則與寫作技巧,在這裡發 揮得淋漓盡致。歌曲《比利蒂斯之歌》(1897)兩集《華麗的節日》(1892、1904)也是德彪西藝術歌曲的代表作。
晚 期(1910~1918)由於健康和戰爭的原因,德彪西晚期的創作量減少,並有好幾部作品由友人A.卡普萊C.科什蘭配器完成。主要作品有神秘劇《聖塞巴斯蒂安的殉難》(1911),3部芭蕾音樂《卡瑪》(1912)、《遊戲》(1913)、《玩具箱》(1913)、歌曲《馬拉梅的三首詩》(1913)、 《十二首鋼琴練習曲》(1915)以及3首室內樂奏鳴曲等。這些作品體現出兩種傾向:一種是音樂語言的繼續複雜化,突破了傳統的和聲與形式的約束,出現了 多調式因素,另一種是回復到法蘭西古典器樂曲的傳統道路,兩者都預示了20世紀音樂的發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