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納爾語文學

這是一部詩學著作,卡納爾語屬於南印度達羅毗荼語系。卡納爾語文學興起於耆那教傳入卡納塔克地區之時,形成於6、7世紀。

卡納爾語文學

正文

卡納爾語屬於南印度達羅毗荼語系。卡納爾語文學興起於耆那教傳入卡納塔克地區之時,形成於6、7世紀。現在最早的文學著作是9世紀的《詩王路》,這是一部詩學著作,其中提到許多現已失傳的詩人和作品。從10世紀起盛行“占布”(一種夾有散文的詩歌)文學,代表作家有本伯、彭納、倫納和納格金德爾等。本伯被稱為卡納爾語的“最初的詩人”,改寫了印度史詩《摩訶婆羅多》,並創作《祖師往世書》,敘述耆那教祖師的故事。納格金德爾改寫了印度史詩《羅摩衍那》。12世紀,隨著濕婆教派的興起,盛行一種抒情散文詩體,叫做“沃吉納”。教徒們以這種詩體表達他們激進的宗教和社會觀點,反對婆羅門教宗教禮儀和耆那教的苦行,反對種姓的束縛,其中有5位重要的詩人:達西摩耶、伯薩沃、阿勒摩·伯拉普、摩訶德維耶格和金納伯薩沃。13世紀早期,拉克萬格運用“六行詩”體描寫聖人生活,代表作是《赫里謝金德爾》,描寫因熱愛真理而受盡折磨的國王赫里謝金德爾的事跡。14至16世紀是維查耶納伽王朝的黃金時期,湧現許多傑出的詩人。古馬爾·維亞薩也改寫了《摩訶婆羅多》。拉德納格勒沃爾尼的長詩《婆羅代夏的光輝》描寫耆那教教祖的兒子婆羅代夏的事跡,表明他的光輝不在於財富、權力和地位,而在於他的完美的人格,體現了作者理想中的偉人。這時期,毗濕奴教派的詩歌達到成熟階段,代表詩人是布倫德羅達斯和格納格達斯,他們的詩表達了對宗教的虔誠,在卡納塔克地區人民中影響很深。16至18世紀有一位傑出的詩人薩爾沃吉納,他創作了數百首“三行詩”,筆調幽默,有許多格言警句;他尖銳地揭露和抨擊種姓社會中的種種荒謬現象。從19至20世紀早期,大量翻譯梵語、孟加拉語、馬拉提語和英語文學作品,促進了現代卡納爾語文學的迅速發展和繁榮。其中蓋姆伯·納拉揚的散文小說《印匣》(1823)系根據梵語戲劇《指環印》改寫,被認為是中世紀文學轉向現代文學的標誌。現代著名作家有馬斯迪·文格代瑟·艾衍加爾(筆名希里尼瓦薩)、德達特萊耶·拉摩金德爾·本德萊(筆名阿姆比卡德納耶德特)、高德·希伐拉摩·加楞特(1902~)、布德布(1904~)、索伯勒克利希那·阿迪格(1918~
)和基利希·迦爾那德(1937~)等。馬斯迪著有50多部作品,如詩集《阿魯納》,長篇小說《蘇班納》、《錢納伯薩沃納耶格》,劇本《耶索塔拉》等。他的作品採用現實主義手法,文筆幽默風趣,刻畫了社會各階層的人物。詩人本德萊的作品有描繪自然美景的《黎明》;有頌揚民族主義的《三億三千萬之歌》、《夢幻》;有反映勞動人民苦難的《只有一口食物的口袋》;有控訴資本主義罪惡的《瞎眼的黃金在跳舞》等。他的劇本《死亡遊戲》被稱作卡納爾語現代文學中的第一部“荒誕派戲劇”。加楞特是小說家,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返回土地》(1940)、《古迪亞孩子》(1951)等,還有一部饒有趣味的自傳。布德布創作了詩歌、戲劇、小說等各種體裁的作品有50多部。他的《羅摩衍那美景》(1955)是梵語史詩《羅摩衍那》的改寫本,共有 23-00行。他於1967年獲得印度文學“講壇獎”。阿迪格是詩人,主要詩集有《我們走過的道路》(1948)、《大地之歌》(1959)等。他的詩歌語言剛健,感情飽滿,內容充實,敢於正視痛苦的社會現實。他也是文藝批評家,編輯一份重要的卡納爾語文學評論雜誌《見證》。迦爾那德是戲劇家,善於吸收當代西方戲劇和卡納爾民間戲劇兩者的長處,主要劇作有取材於印度史詩故事的《迅行王》(1961)、描寫中世紀穆斯林帝王的《杜格拉克》(1964)和取材於印度神話故事的《赫耶沃德納》(1971)等。
參考書目
 印度文學院:《印度現代文學》,新德里,1956。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