占鰲塔

占鰲塔

占鰲塔,位於海寧觀潮公園內,又名鎮海塔,是一座為鎮服潮神而建造的樓閣式佛塔,始建於宋代,重建於明代,至今已有380多年歷史。占鰲塔高40米,周圍25米,平面呈六邊形,外觀七層,內為八層,磚身木樓,造型極為壯麗。登臨占鰲塔觀一線潮,是海寧潮觀賞的最大特色。

基本信息

簡介

占鰲塔占鰲塔
占鰲塔,由萬曆間知縣郭一輪經始築基,繼任陳揚明於萬曆四十年(1612年)落成,至今已有三百八十多年歷史。

占鰲塔高十五丈(實測39.375米),周圍九丈六尺(實測25.32米),平面呈六過形,外觀七層,內為八層,該塔“磚身木樓,石階回磴,圍廊翼欄,飛檐畫甍;戧角垂鈴,銅頂吊鏈”,造型極為宏麗,其中塔剎部分由六條銅鏈和葫蘆、相輪組成,塔身由磚木樓閣構成,六面戧角均採用壯斗拱結構,每層塔心和廊檐通道間有三扇拱形壺門,由於塔內狹小,難以設定樓梯,因此利用拱門厚壁設台階,其中一扇拱形券門通向上層,另外兩扇分別通向下層和本層,這對狹小的塔內面積起到很好的改善作用,同時使古塔更為精巧玲瓏。在寶塔戧角上均懸有銅質風鈴,微風吹拂,發出優雅的“叮鈴”聲,古塔原繪有五彩壁畫,禽獸海浪。在占鰲塔頂層還有磚刻“占鰲塔”額,為知縣陳揚明手跡。

登臨占鰲塔觀潮是海寧潮的最大特色,“鎮海塔旁白石台,觀潮端不負斯來;塔山潮信須臾至,羅剎江流為倒回”。清高宗乾隆皇帝登塔後留下了這首七絕。清代李棕《登塔觀潮》五律一首,寫得更是神形具備維妙維俏:“與客臨孤塔,春潮帶雨來,橫空一鳥過,近岸數帆開。風急喧鈴舌,潮平走蟄雷;諸峰形飄緲,或恐是蓬萊。”

民間傳說

占鰲塔占鰲塔

有人說,有水的地方就會有奇蹟。在世界眾多的江河中,錢塘江並不算大,但它所創造的奇蹟“八月十八潮,壯觀天下無”,使得錢塘江威震四海,名揚世界

地圖上看,海寧市剛好位於錢塘江的出口,海與江的交接處,而鹽官古鎮緊鄰錢塘江岸邊,是觀看海寧潮的最佳地點。唐代的詩人蘇軾曾在詩中稱鹽官為“古邑”,可見鹽官古城的悠久歷史。早在漢代末年,鹽官就被設為海昌縣三國時期,因為司鹽的官在這裡,因此將海昌縣改為鹽官縣。小小的古鎮也因為這海寧潮而聞名於世。

潮起之前的錢塘江,江水茫茫,碧波粼,。廣闊的杭州灣的水面上形成了兩條白色的長鏈,緩緩向西推進,場面異常壯美。在整個世界的範圍內,只有英國的塞文河和美洲的亞馬遜河等少數河流有涌潮現象,但不及錢塘江涌潮的壯觀。那么為何惟獨錢塘江會形成的如此壯觀的涌潮現象呢?數千年來,這個問題也同樣困擾著古人。《山海經》認為,由於“海鰍之初入”而掀起大浪; 《浮屠書》則認為是海龍的變化引起了錢塘江的潮水;《求異記》中則說:“子胥患恨,驅水為患,以溺殺人。”這種說法在海寧的民間流傳的最為廣泛。

相傳春秋時期,楚國伍子胥的父親和兄弟都被楚平王殺害,於是他逃到吳國。智勇雙全的伍子胥受到吳王闔閭的重用,在伍子胥的幫助下滅掉了楚國和越國。伍子胥也報了殺父殺兄之仇。後來,太子夫差登上王位,但他根本不念伍子胥的知遇之恩,反而聽信讒言,將伍子胥賜死。伍子胥含恨臨死之前對兒子說,我死後,將我的眼睛掛在城門上,我要親眼看到越國大軍殺來。再用鯰魚皮裹住我的屍體投入錢塘江中,我會在朝暮時分隨潮而來,看吳國如何滅亡。因此,每當潮水來時,那就是發怒的伍子胥架著白色的戰車,手舞銀劍,驅趕江潮浪濤而來。而八月十八是潮神伍子胥的生日,也因此這天的潮水最大。

洶湧的潮水伴著屈死的冤魂咆哮而來,人們的想像總是帶著這樣的英雄主義與浪漫主義的色彩。現實中,這潮水卻是實實在在的自然規律。到了東漢時期,王充在《論衡》中駁斥了之前這些迷信的說法,認為“濤之起之,隨月盛衰”,說明潮汐是由月亮引起的。

古塔觀潮

占鰲塔占鰲塔
地球自轉一周需要24小時,在這24小時之內,地球上的某一點要都向月一次,背月一次。向月時,引力增強,會形成一次漲潮。背月時,月亮的引力雖然小了,但地球本身的離心力卻發揮了作用,使海水再次升高,就形成了另一次漲潮,而每個月的農曆初一和農曆十五這兩天,太陽月亮和地球的中心恰好處於同一條直線上,太陽的引力和月亮的引力一致,共同吸引海水,從而形成了兩次大潮。八月中秋,太陽和月亮離地球最近,引潮力最大,所以潮水特大。八月十八潮最大,這是由於海水和海底有摩擦力的關係,使引潮力不能立即起作用,需要延後兩三天才能形成最高潮。然而潮汐作用對每一條河的河口都會有影響,為何錢塘江會形成如此大的涌潮呢?

晉朝的葛洪認識到了杭州灣這喇叭口的地形與涌潮的關係。認為這地形是涌潮形成的決定性因素。然而喇叭形的河口同樣很多,這也只是涌潮形成的其中一個原因。

東海潮波形成以後,在往內河傳輸的過程當中,到了杭州灣口,也就是錢塘江口,另外因為錢塘江河口是一個喇叭形的河口,整個從灣口的一百多公里,到內河的大概三公里左右,這樣的話就是說一個潮波傳播過程當中有一個能量積聚的過程。第二個就是錢塘江河床它有一個河床的中坡,所以有這么一個沙坎存在,所以在潮波過程當中,因為在東海整個水深比較深,到了錢塘江口以後,因為有河床沙坎的存在,所以它整個水深變淺,就是潮波變形比較劇烈,有這兩個因素引起,形成了一個錢塘江的涌潮。

眾多因素摻雜在一起才形成了這壯觀天下無的海寧潮。錢塘江自身地形的變化,更讓壯觀的潮水有了三種不同的潮形的變化。

占鰲塔占鰲塔
錢塘江的形狀吧,就是潮形一般有三看,我們所說的一個是交叉潮,一個一線潮,還有一個叫回頭潮,因為在蕭山的二十工段附近有一個沙洲,這個沙洲把潮波分成了兩股潮,一個是東潮一個是南潮,到了這個沙洲結束的地方,也就是海寧的大缺口附近,兩個分叉的潮匯到一起就形成了一個交叉潮,這個交叉潮完了以後繼續往前走,因為整個河床兩岸收縮,然後到鹽官附近,兩股潮併到了一起,就形成了一線潮,再往前在,到了老鹽倉附近,因為老鹽倉那邊有一個河口整治過程當中留下的一個非常高的釘壩,那么涌潮在傳播過程當中遇到這個釘壩以後,反射,跟後面上來的涌潮匯到一起的話,那么就形成了一個回頭潮。

大自然的偉力造就了這盪氣迴腸的海寧潮,使觀者怦然心動,千百年來,人們讚美它、歌頌它、也同樣懼怕它,一直沒有停止的要去征服它。

一個是水位變化大,還有就是水流特別快。最快的時候要每秒鐘大概是要九米,不得了了。一般一噸左右的東西一衝就走了。相當於一堵牆那樣的就過來了。它能夠把前面我們可以看到有一個1.5噸的鎮海鐵牛,站在這個塘上面它能夠直接把它打翻,推到十幾米以外,壓力非常大。

面對這樣的自然界奇觀,人們往往陶醉其中,忽視了它的巨大的能量所可能帶來的危害。八十年代的一次大潮中,一些觀潮者忽視了安全警告,越過警戒線,或被大潮吞沒,或被沖向堤壩,場面十分的慘烈。當然,隨著安全措施的加強,這樣的事情現在已經不會再發生了,但下面的這段錄像足以提醒世人,觀潮一定要提高安全防範意識。

修建歷史

占鰲塔占鰲塔
洶湧的潮水在帶給人們驚嘆的同時,千百年來,每天兩次對錢江兩岸的衝擊也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歷史上,錢塘江堤防屢屢被衝垮,良田被淹,人們的生命財產時刻面臨著威脅。

明朝的萬曆年間,鹽官的江邊豎起了這座占鰲塔。人們把海潮沖毀堤壩認為是海中兇狠的鰲魚在作怪。希望占鰲塔能鎮住凶神惡煞的鰲魚,不讓他再興風作浪。占鰲塔自然鎮不住海潮,到了今天反倒成為觀看鹽官一線潮的最佳地點。

清朝時,沿江百姓鑄造鐵牛鎮鎖江潮。一頭頭鐵鑄臥牛昂首凝視江面,似乎要喝退海潮,然而每隻重達1500公斤的鐵牛卻屢屢被衝上江塘的巨浪掀翻。對於人們寄予的重託鐵牛也只能望潮興嘆了。

到了清朝的雍正年間,為了這海潮,又一項更為浩大的工程在鹽官鎮上開工了。雍正七年的八月二十三日,雍正皇帝下旨,“特發內十萬兩,于海寧縣地方建海神廟之廟。”什麼樣的廟宇需要花費白銀十萬兩?

建成的海神廟“制度恢宏,規模壯麗”。海神廟廣場東西兩側,各有用漢白玉製成的跨街石牌坊,高7.6米,寬8.4米,雕刻得十分精細。門前一對栩栩如生、神態可愛石獅子竟也是漢白玉雕刻而成。當地人說這樣的石獅子全國只有兩對半,一個石匠整整花費了畢生精力未能雕成三對。甚至大殿的廊柱及四周的欄桿,也全部採用漢白玉精心雕琢。難怪花費如此巨大。無論是占鰲塔、鎮海鐵牛還是這海神廟,都只是寄託了人們永葆安瀾的美好願望,其實人們早就知道,抵禦海潮的惟一辦法就是修築海塘。

錢塘江海塘,是世界上修築最早、工程最大的海塘之一。早在唐朝時就開始修建。與長城運河並肩,被稱為中國古代三大建築工程。現在我們看到的魚鱗石塘修建於清朝乾隆年間,構造十分巧妙。先用木樁在淤泥中打下地基,再用條石層層累砌,呈金字塔形的穩固結構,因外觀如同魚鱗,所以叫魚鱗石塘。魚鱗石塘在世界的海塘建築史上都被認為是一項傑出的創造。錢江大潮能量驚人,但是在這條水上長城面前也不得不敗下陣來。

海寧潮的威力驚人,危害同樣巨大。自古以來,海寧州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決定了這一帶海塘的至關重要的作用。海寧處於錢塘江與東海的交匯處,沿岸的海塘保衛著杭州、嘉興湖州、和江蘇蘇州松江常州地區,一旦海塘被衝垮,這一帶將一片汪洋。保護海塘,抵禦潮湧就是保住浙江的“糧倉”和“錢庫”。也因此,歷朝歷代帝王都對海塘的修建與維護十分的重視。

這其中,要數清朝的乾隆皇帝對於海塘的建設格外的重視。眾所周知,乾隆曾六下江南,而這其中,就有四次來到了海寧。就因為這樣,便有人開始質疑乾隆四次到海寧的目的,如此一來,便演繹出了清宮四大疑案之一的乾隆的身世之謎。

海寧陳家是清朝聲名顯赫的名門望族,有“一門三閣老,六部五尚書”的美譽。分別在順治、康熙、雍正年間出過三個宰相。傳說中乾隆的生父就是雍正年間官至文淵閣大學士兼禮部尚書的陳元龍

占鰲塔占鰲塔
那么民間為何會把乾隆與陳元龍聯繫在一起?說乾隆到海寧的目的不是視察海塘建設,而是探望自己的生身父母呢?主要是因為乾隆六下江南,四次到海寧,而四次都住在了陳家的私家花園安瀾園中。大約是有50多畝地,現在我們站的位置呢就在這個地方,這個池塘是安瀾園裡面最大的一個池塘,乾隆就是住在這裡,就是這個池塘的北面。

當年的江南名園安瀾園在義和團時期毀於一旦,只留下幾塊池塘和眼前的這個九曲橋讓人依稀辨認出它的模樣,乾隆的足跡也一定從這橋上踏過吧。但他或許想不到一個有關自己身世的傳說會讓他與這片土地如此緊密的聯繫在一起。事實上,乾隆來海寧的目的是有史可鑑的。

到乾隆晚期,從金山到海寧再到杭州,浙江共建成魚鱗石塘248公里,從保山金山也修建了242公里的塊石簍塘。

新中國成立後,國家先後投資數億元,兩岸的錢江人又經過了數代人的努力,洶湧的錢江潮再不是暴虐的洪水猛獸,卻依然是整個世界範圍內一道不可多得的自然界的奇觀。

相關詩詞

鹽官浙海神廟
浙海何人稱至尊?錢王伍相共氤氳。
幾多寂寂無名輩,也並天妃配作
浙海神廟所祀,是個無名神祗,垂拱在主殿中座;兩邊伺立著伍子胥和錢王鏐。兩廂各陪祀九位神祇,大部分寂寂無聞。林默娘以堂堂天后之尊,僅在東廂叨陪座

王國維故居
宗師學識燦群書,千里來瞻泰斗居。
不是弱冠逢革命,此生或許作寒儒

占鰲塔
一塔孤標獨占鰲,年年閱盡浙江潮。
錢塘多士才如海,自有雄心逐浪濤。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