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品簡介
《南豐先生輓詞·精爽回長夜》是宋代詩人陳師道的組詩作品。這是兩首悼念曾鞏的輓詞,一方面感激知己之情,表示南豐先生逝世之後,無從再受教益;一方面為國家痛惜人才,感念大雅既亡,對於國家制禮作樂,更是一大損失。語言經過錘鍊,可說字字都有出處,寫得很深沉,但存在缺乏渾成之致以及錘鍊太過之失。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南豐先生輓詞·精爽回長夜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陳師道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精爽回長夜,衣冠出廣庭。
勛庸留琬琰,形象付丹青。
道喪余篇翰,人亡更典刑。
侯芭才一足,白首太玄經。
作品賞析
《南豐先生輓詞》共有兩首,這是第二首。這組詩,作於1086年(元祐元年丙寅),距曾鞏逝世,已有三年。作者在十六歲那年,曾受知於南豐曾鞏,由此而詩文的聲譽日隆。曾鞏,江西南豐人,學者稱南豐先生。他是歐陽修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支持者,所作文章,被稱為“本原六經,斟酌於司馬遷、韓愈”(《宋史》本傳)在當時的文名,僅次於歐陽修,風格也相近。以“古雅、平正”見稱。陳師道在這兩首輓詞中,一方面感激知己之情,表示南豐先生逝世之後,無從再受教益;一方面為國家痛惜人才,感念大雅既亡,對於國家制禮作樂,更是一大損失。
這首詩起始兩句:“精爽回長夜,衣冠出廣庭。”《左傳》上有“心之精爽,是為魂魄”的話語。“精爽”,指人的魂魄。這裡是說,人死以後歸於幽冥。次句“衣冠出廣庭”,是說喪事已畢,陳逝世者的衣帽在廣庭上,表示紀念(古代有這樣的風俗)。這兩句都是表明傷逝。第三四兩句:“勛庸留琬琰,形像付丹青。”前句是說:南豐先生有功於國家和人民,功勳還銘記在史冊之上,留下千古的美名。後句表明:先生平昔的形象,已繪製在圖畫之中,使後人得以瞻仰。這兩句是對曾鞏一生作出評價。
第五六兩句:“道喪余篇翰,人亡更典刑。”“道喪”句表示大道雖然已經喪亡,但先生的篇章翰墨,仍然存在人間,成為珍寶。“人亡”句,表明人亡故了,典型也就更改了(更,更改。刑,通“型”)。但先生的風範,還永存在作者的憶念之中。“典刑”句出於《詩經·大雅·盪》:“雖無老成人,尚有典刑。”這兩句表明作者對南豐先生的景仰。
尾聯:“侯芭才一足,白首《太玄經》。”這兩句是作者自期之語。侯芭是漢代著名作家揚雄的弟子。《漢書·揚雄傳》上說,鉅鹿人侯芭,常跟從揚雄求學,最後受其“玄言”(即《太玄》、《法言》),成為揚雄學業的繼承人。作者表示南豐先生雖已辭世,自己願意像侯芭一樣,終身在文學方面作不懈的努力,以不愧為南豐先生的門人,不負先生的賞識。那么,儘管侯芭只有一人,能夠白首承受先生的學業,先生也可以告慰於地下了。
這首五律,在情調方面,是傷感失去知音。在內容方面,是歌頌曾鞏在文學和功業方面的成就。曾鞏的去世,對朝廷來說是一重大損失。在藝術手法方面,語言經過錘鍊,可說字字都有出處,寫得很深沉。但缺乏渾成之致,濃烈之情,是江西詩派的共同弱點,作者也不例外,作者才情雖高,由於錘鍊太過,仍有此失。
作者簡介
陳師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家境困窘。早年學文於曾鞏,絕意仕進。元祐(1086-1094)初期,因蘇軾等人舉薦,任徐州教授。後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等職。詩學杜甫,苦心錘鍊,質樸蒼老,深受黃庭堅推重。為江西詩派代表性作家,常與蘇軾、黃庭堅等唱和。有《後山先生集》、《後山談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