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豐先生輓詞·早棄人間事

南豐先生輓詞·早棄人間事,是陳師道《南豐先生輓詞》組詩中的第一首,首句為“早棄人間事”。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南豐先生輓詞·早棄人間事
創作年代:宋代
作者:陳師道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作品原文

早棄人間事,直從地下游。
丘原無起日,江漢有東流。
身世從違里,功言取次休。
不應須禮樂,始作後程仇。

作品賞析

《南豐先生輓詞》共有兩首,這是第一首。這組詩,作於1086年(元祐元年丙寅),距曾鞏逝世,已有三年。作者在十六歲那年,曾受知於南豐曾鞏,由此而詩文的聲譽日隆。曾鞏,江西南豐人,學者稱南豐先生。他是歐陽修詩文革新運動的積極支持者,所作文章,被稱為“本原六經,斟酌於司馬遷、韓愈”(《宋史》本傳)在當時的文名,僅次於歐陽修,風格也相近。以“古雅、平正”見稱。陳師道在這兩首輓詞中,一方面感激知己之情,表示南豐先生逝世之後,無從再受教益;一方面為國家痛惜人才,感念大雅既亡,對於國家制禮作樂,更是一大損失。
這首詩始起兩句:“早棄人間事,直從地下游。”表明南豐先生已與世長辭,拋棄了人間的萬事,而九原難作,相見無期。地下從游,只不過勉作心靈上的安慰而已。這兩句,前一句寫南豐逝世的令人悲痛;後一句表示作者沉痛的悼念。第三四兩句:“丘原無起日,江漢有東流。”感嘆南豐先生已經歸葬丘原,不可能再行返回人間了,而先生的文章和令名,則長期與江水漢水永存,給人們留下了永久的憶念。王安石曾有贈曾子固詩說:“曾子文章世無有,水之江漢星之斗。”這裡作者借用其意。這兩句說明人生雖然無常,但文章和美名,可以永垂不朽。
第五六兩句:“身世從違里,功言取次休。”曾鞏在世的時候,既有坎坷之時,也有順遂之時(詩中的從指順境,違指逆境)。失意和得志的時候都有。所以“身世從違里”這句,是曾鞏一生遭際的概括。晉代杜預曾經說過:立德的事情,是不可企及的;但立功和立言是可以辦到的。南豐先生也是如此。但此時他已辭世,則是立功立言,也將至此而止了(取次,輕易之意)。這句感嘆南豐先生倘若長壽,則功言方面的成就,當是不可限量的。
結尾兩句:“不應須禮樂,始作後程仇。”這兩句,作者感慨雖然得到南豐先生的提掖,可惜的是才能不高,不必等待到制禮作樂的盛事,和隋代文中子王通的學生程元和仇璋相比,優劣已經判明。王通曾經讚譽過自己的學生程元和仇璋,說他們有制禮作樂的才能,作者自愧不如程、仇,未能光大曾鞏的文學和功業,所以深感有愧師門。
這首五律,在情調方面,是傷感失去知音。在內容方面,是歌頌曾鞏在文學和功業方面的成就。曾鞏的去世,對朝廷來說是一重大損失。在藝術手法方面,語言經過錘鍊,可說字字都有出處,寫得很深沉。但缺乏渾成之致,濃烈之情,是江西詩派的共同弱點,作者也不例外,作者才情雖高,由於錘鍊太過,仍有此失。

作者簡介

陳師道(1053-1102),字履常,一字無己,號後山居士,彭城(今江蘇徐州)人。家境困窘。早年學文於曾鞏,絕意仕進。元祐(1086-1094)初期,因蘇軾等人舉薦,任徐州教授。後任太學博士、秘書省正字等職。詩學杜甫,苦心錘鍊,質樸蒼老,深受黃庭堅推重。為江西詩派代表性作家,常與蘇軾、黃庭堅等唱和。有《後山先生集》、《後山談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