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書簡介
《南翔 古鎮今彩》系承古於今叢書系列,以南翔古鎮改造為背景,介紹了南翔人用前瞻的思維、睿智的眼光和現代與古典相結合的工藝,打造的一個“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南翔 古鎮今彩》從古鎮老街的構成元素入手,以散文的形式,表達了對南翔這方熱土的深切情懷;用精美的圖片展示了復新後的嶄新風貌;從學術的層面闡述了老街改造過程中所運用工藝的科學性、技術性和藝術性。
本書圖文並茂,極具可讀性,對古鎮改造者,熱愛者尤有研究價值和鑑賞價值。
版權資訊
書名:南翔 古鎮今彩
定價:88.00元
書號:ISBN978-7-5608-4528-9
作者:瞿德龍
出版日期:2011.3
出版社:同濟大學出版社
作者簡介
瞿德龍,上海南翔老街建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畢業於同濟大學。漢族,上海戶籍。83年開始參加工作,97年入黨。在職期間兢兢業業,吃苦耐勞,極富責任心,並勇於創新,在建築業方面有一定突出的成就。2008年度,獲得上海市重大工程立功競賽記功獎稱號。主持了南翔老街的一期二期改造工程,並匯集自己的實踐經驗整理出版了《古鎮今彩》一書。該書圖文並茂,文字優美,技術性強,對古鎮改造者、熱愛者尤有研究價值和鑑賞價值。目前正積極籌劃重建明代文人李流芳的私家園林——檀園,並主持南翔老街改造的三期工程,將會給我們國家留下不可多得的藝術瑰寶。
圖書目錄
序
雙塔斜影下的感懷
晨霧中小籠館的香溢
徜徉在老木板門前
是誰搖曳一船的清輝
脈脈斜陽下的小巷深處
散落在老街鋪地上的時光碎片
夢縈江南小庭園
飛檐上的一抹霽光
二十厘米的無限
昨日倚欄笑春風
橋與月牙兒
垛頭、托基、唱著同一首歌
樓梯串起的情趣
隔柵也具風韻
煙雨八老亭
石駁頌
驚鴻一瞥尚賢廊
路在牆燈下延伸
橋坡的幾何形
歇山灰堆塑的記憶
半廊拐角處
石庫門尋根
漏窗,漏下的風景
水橋也“多姿”
落地長窗花格的精彩
公廁的“外古內新”
立面、平面,想像著剖面
瓦檐光,不再寂寞的屋頂
古井今說
山牆木構的內涵
半亭門樓的風采
此“門”退後了兩米
弄,不再幽深
街上的“廊影”
脊、檐的錯落
山牆面造型
扇亭的故事
水色碼頭
天井中的中心石
後記
書摘
序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我曾經多次去過南翔,那時南翔鎮是全國著名的衛生先進城鎮,市容的整潔、居民文明的舉止,連老街上煤球店的木門板都用水洗得白淨清亮,贏得人們的一片讚譽。那時同濟大學建築系的老師常常帶學生到南翔實習寫生,因為她不僅有風景美麗的古猗園,老街上也留存著豐富的歷史街景。後來南翔有了新發展,老街漸漸地冷落了。不過南翔鎮政府沒有像有的城鎮那樣大刀闊斧地改造舊鎮,成片地拆舊建新,老街雖然破敗,但還留存著歷史的遺物。城鎮要發展,人民生活要改善,這種情況當然會有很多不滿的呼籲聲,老街也要更新,不進則退,所有老屋年久失修都會變成危房。南翔鎮的領導來問我怎么辦?我說一是要有正確的理念,二是要有點錢,三是要有政策,因為要拆遷安排、要建設、產權置換等,這樣就能把老街在保護前提下更新復興。但不要去做仿古一條街,按原樣原修,內部更新,肯定可以做出好東西來。我推薦同濟規劃院的周儉院長領銜做保護和更新規劃設計,他們先是認真地調查研究,確定了要重點保護的歷史建築,對已經破損的傳統建築做出修繕方案,對一些失去歷史風貌的房屋進行了改建,同時也拆除了不能利用的工廠倉庫以及違章搭建的房屋,對整條老街的基礎設施作了全面的更新。規劃設計要實施,施工建造這也是重要的環節,具體負責施工的瞿德龍工程師也是同濟大學的畢業生。他帶領工匠們四處收集舊料、老料,嚴格按原來的結構、樣式,用傳統的工藝來重現原來的傳統風貌,遵循了“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原則,認真施工,注重細部,因此整修後的老街每一幢建築物、每一處設施,都能經得起檢驗、推敲。
如今走在南翔老街上,一式的傳統木作門面,沿街店鋪是可以裝卸的排門板,住家是黑油鐵環板門,那成排的花格落地隔扇門扉,顯出江南人的靈巧和風雅。走在彎彎曲曲、有寬有窄、凹進突出、有高有低的老街里,廊檐掛落漏下的脈脈斜陽,飛檐翹角襯起的晴空剪影,你將領略到老街百年的歲月,當你在老街上舉腿邁步時,會發現似曾相識的彈石街,還有磚砌的路面,倒順排列的豎磚構成了簡約的圖案,鑲在石板路旁,引發了人們對古巷的追憶。而那一方方的“電”、“水”、“雨”、“氣”等窨井的標記,宣示著古鎮已步入了擁有現代設施的行列。
我特別欣賞的是在整修古磚塔場地時,發現了兩口南北朝時期遺存的古井,就原地保護,並設計了玻璃蓋罩的現代展示手段,更印證了古鎮、古塔的真實歷史,提升了古鎮的文化價值,也增加了新的歷史景點。南翔古鎮在南北朝時就興盛於江南一隅,一時店肆林立,甲冠諸鎮,曾有“小小南翔賽蘇城”之譽。歲月滄桑,昔日的南翔,只是一窗風景,雲翔寺、古磚塔,古猗園的綠竹,緩緩流淌的槎溪水,而另一面則是破損的民居,衰敗的陋巷。她的繁華和失意都成了歷史的碎片,今天我們用現代藝術的雙手找回了漸將消逝的記憶。重現的街巷不再落寞蕭條,古街上徜徉著歡笑的人群,老店新開,金字店招,傘蓬旗幡,一派熱鬧景象。老景重現,尚賢廊、八老亭、半亭門樓、扇亭八字橋……都是留連之處。更可品賞正宗的南翔小籠,好好享受一下“輕輕咬,慢慢移,先開窗,後吮湯”的樂趣。我在去年年終時,在南翔召集了師門晤面會,我的所有弟子們將婦帶稚,暢遊古猗園,品嘗小籠包,踏察老街坊。重要的是我要大家來體驗一下,同儕們的勞作,評點交流,大有收益。我真誠地感謝南翔鎮政府的正確領導和英明決策。周儉、陳飛等精心地規劃設計和瞿德龍等工程師們的合力實施建造,為上海留存並復興了古鎮老街,人們會銘記在心。
瞿德龍主持了南翔老街修建的全過程,用滿腹的經驗和滿腔的熱情撰寫了《古鎮今彩》,他用飽含著對南翔深情的筆墨,描繪了南翔的景色,寫來有景有情。在書里特別寫出了他在整修中的心得與體會,有經驗的介紹、技術的評點和技藝的傳授。文字的格式也很有特點,一版是述景敘情,一版是疏析傳藝,左右相照,讀來有序而生動,引人入勝,特別適宜專業的學子們,也合工程技術人員們的切磋琢磨,大有益於學術交流提高。我為之大力推薦。
阮儀三 寫於2011年2月
後記
南翔,古稱槎溪,位於上海市市郊結合部的西北處,自古商賈雲集,經濟繁榮,素有“小小南翔賽蘇州”、“小上海”、“銀南翔”之美譽。南朝梁天監四年(505)建白鶴南翔寺,古鎮因寺得名。1991年南翔被上海市政府命名為“四大歷史文化名鎮”之一。
1500多年來,南翔老街沿河而建,臨河人家枕河而居。這裡的古鎮、古街、古宅以及所洋溢的古風、古韻、古味融會了一幅擱置千年卻永不褪色的立體的江南水鄉畫。是的,對我來說,就是這些熟悉而又割捨不下的風景在薰陶著我,就是這些古老而在今天依舊散發著魅力的文化在滋養著我,才使我這個學建築又對古鎮有著特殊情懷的人,在這種建築文化中前行,希冀在歷史的堆積和延伸中,領略一份古典藝韻與現代功能相交融的美。
因此,在南翔鎮政府開始加大對古鎮的保護力度,減少因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以及現代建築材料的日益豐富對古鎮風貌帶來的衝擊,並投入保護資金,對古鎮實行改造之際,我有幸獲得並十分珍惜這樣一個能主持修繕南翔古鎮的機會。2008年起,秉承 “整舊如故、以存其真”的方針,我們開始對年久失修的古街、古橋、古居等進行搶救性修復。
進行一座古鎮的改造工程,猶如與一位飽經風霜的長者進行跨越時空的對話。三年多的時間,不僅是一磚一瓦的疊加、一木一石的鋪設、一技一法的推敲,整個過程,更是我們讀懂南翔、了解南翔、感動南翔的過程。
終於,通過一系列強有力的保護措施和改造工作,2010年,古鎮南翔憑藉其悠久的歷史、深厚的文化底蘊、淳樸的民俗風情,以及極具特色的古建風格,成功地被評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
在古鎮的保護修復改造中,我們得到了南翔鎮人民政府、上海市同濟規劃設計研究院、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以及上海市、嘉定區有關領導、專家和相關單位的關心指導及大力支持,特別是同濟規劃院的周儉院長、文物專家譚玉峰處長的全程參與規劃設計以及施工的現場指導,享有“古城衛士”、“古城保護神”等美譽的阮儀三教授也多次親臨南翔視察指導,並對此給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古鎮今彩》一書通過舉例、分析、研究,介紹了南翔古鎮在保護修復改造中,如何用精緻的工藝把古鎮老街的元素和古典建築的要素完美地結合起來,為“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南翔”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不敢說《古鎮今彩》是我嘔心瀝血之作,但它確實傾注了我很多的心血。既是歷經三年老街改造的心得和體會,也蘊含著我太多的希冀,對於古鎮所涵含的傳統文化,我從內心認為,需要堅守,也需要宣傳、交流。因此,謹以此書獻給南翔,獻給所有的古鎮熱愛者和正在或者將要參與古鎮改造的人們,希望能與大家共同學習、研究和交流提高。
最後,我代表南翔古鎮保護管理委員會和本書編委會的全體人員,對一直關心、幫助、支持和參與古鎮保護修復改造的領導、專家和相關部門及人員表示衷心的感謝。
瞿德龍於2011年1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