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態特徵
地下莖為單軸型。主幹高11—13米,粗8—11厘米,莖環平,籜壞突起,節間(不分枝的)為圓筒形,長30—40厘米,節下生有細毛和蠟粉。籜鞘厚革質,背面密生棕紫色小刺毛和斑點;籜葉窄長形,基部向上凹入;在每小枝著生2—8片葉,葉片窄披針形,寬5—14厘米,次脈3—5對,小橫脈顯著。花枝單生,不具葉,小穗叢生如穗狀花序,長5—10厘米,外被有覆瓦狀的佛焰苞;小穗含二朵花,一朵可發育成熟,一朵退化。稈散生,高大,圓筒形,稈中空,有許多節,節間有環。葉披
針形,葉鞘上部略被細毛。分布於我國長江流域各地山區酸性土上。稈組織緻密,堅韌,富有彈性,是製造家具、紙張、竹器、腳手架等的材料。嫩芽通稱“筍”,味鮮美,供食用。
生長環境
適生於溫暖濕潤、土壤疏鬆肥沃、背風山間谷地。在排水不良之粘土、表土淺薄或多石礫之地,生長不良。
分布範圍
分布自秦嶺、漢水流域至長江流域以南和台灣省,黃河流域也有多處栽培。1737年引入日本栽培,後又引至歐美各國。
主要價值
造林五到十年後,就可年年砍伐利用。毛竹從出筍到成竹只需兩個月左右的時間,當年即可砍作造紙原料。2經營好的竹林,除竹筍等竹副產品外,每畝可年產竹材1500—2000公斤。
栽培技術
造林地的選擇: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地、丘陵都可以營造毛竹林。
整地:熟地植竹只需在栽植點上掘挖栽植
栽竹密度:毛竹造林密度應根據母竹來源,交通難易,搬運距離,勞力條件及要求成林快慢年限等情況決定。
栽竹季節:植竹宜選擇陰天或降雨前後進行,可減少蒸發。大雨天或者有風的晴天均不宜植竹。
造林方法:移竹、移鞭、切竿移兜、鞭根誘導和實生苗造林等方法,其中以移竹方法在生產上套用為主。
病蟲防治
影響竹林產量的主要害蟲,以筍期的竹筍泉蠅和竹筍夜蛾為防治的重點。材用竹林出筍前後,在林中噴灑25%二二三乳劑200倍液2~3次,殺蟲保筍,提高筍成竹率。筍材兩用林在入冬前,全面深墾竹園,破壞害蟲越冬環境,消滅害蟲的蛹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