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南普陀寺始建於唐代末期,當時稱為泗洲寺。北宋時由僧人文翠改建,稱為無盡岩。
治平間(1064—1067)改今名。
元至元間(1264—1294)被廢寺。
明洪武間(1368—1398),僧覺光復建。
明末清初,普照寺毀於兵亂。
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靖海侯施琅收復台灣後駐廈門,就普照寺舊址復建殿宇,並增建大悲閣,闢為觀音菩薩道場,與浙江普陀山觀音道場相類比,改稱為“南普陀寺”。聘請臨濟宗三十五世傳人慧日法師為開山第一代祖師。
光緒二十一年(1895),已建成“三殿七堂”,具備中等禪寺規模,居廈門島上諸佛寺的首位。
民國二十六年(1937),抗戰爆發,南普陀寺一度被駐軍占住。時戰火日迫廈門。閩南佛學院遭日機轟炸,寺中住僧和學院師生紛紛避入內地或出國。
1958年,廈門市對佛教寺院進行合併,各寺僧眾集居南普陀寺。
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寺中宗教設施受到嚴重破壞,寺院住僧遭受猛烈衝擊,紛紛離散,另謀生路。
1980年,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後,“撥亂反正”,全面落實宗教政策,南普陀寺再次發展興盛起來。
1982年,南普陀寺成立管理委員會。
1988年,妙湛和尚升座,妥善安置十年流散來歸的僧眾,重整禪林法規,主持翻修擴建寺宇,復辦閩南佛學院。
1993年以來,建造了大禪堂、班首察、慈善大樓等建築,以白石築成東西兩山門,1000多米石構圍牆將全寺環抱,形成氣勢宏偉、布局嚴謹的寺院整體。
1994年12月,成立南普陀寺慈善基金會,是為中國大陸佛教寺院創辦的慈善機構之首。
1998年5月27日至6月4日,南普陀寺啟建50年來規模最大的水陸大法會。
2005年,南普陀寺被福建省人民政府認定為福建省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建築格局
南普院寺坐北朝南,依山面海而建,規模宏大,氣勢莊嚴,中軸線主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 、樂途殿、大悲殿、藏經閣;其中,天王殿位於寺院中軸線的最前端前殿正中供奉笑容可掬的彌勒佛,兩側立有怒目環視的四大天王,殿後有韋陀菩薩復掌按杵而立,威武異常。殿閣依山層層升高,層次分明,俯仰相應。東西兩側依次升高的迴廊,回護三殿兩側,使之成為一個整體。
大雄寶殿是整個寺院的中心,具有典型的閩南佛殿的特點,大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的塑像,殿後供奉西方三聖。大悲殿呈八角形三重飛檐,中間藻井由斗拱層層迭架而成,無一根鐵釘,構造極其精巧;殿內正中奉祀觀音菩薩,其餘各面為48臂觀音,造型優美、姿態多樣;又因閩南信眾均崇奉觀音菩薩,所以此殿香火異常鼎盛。
天王殿前有廣場,廣場前為長寬均約30米的正方形放生池,和約百米長七八十米寬的蓮花池。蓮花池外圍蓋有琉璃瓦頂的矮牆,東西設對稱重檐牌坊式山門,題額為“鷺島名山”,系原中國佛教學會會長趙朴初所題。
寺內所有建築,一律採用古代宮殿式的重檐飛脊大屋蓋,飾以杏黃琉瓦,使之統一協調。再以石構圍牆將全寺建築群環抱起來,如散珠承盤,形成一個整體。藏經閣是中軸線上的最高層建築,為歇山重檐式雙層樓閣,一層為法堂,是僧人講經說法的地方,二層為玉佛 殿,內供28尊緬甸玉佛,並藏有數萬卷古今中外的佛典經書及一些珍貴的文物。
主要建築
天王殿
民國十四年(1925),會泉法師住南普陀方丈時重建,屹立於寺院中軸線最前端,歇山式重檐飛脊,軒昂宏偉。為歇山頂重檐躥角式單層磚石、木構建築,闊為五間,前有紅漆大門,後無牆。
天王殿供奉彌勒菩薩、韋馱和四大天王,兩隻威武的大石獅雄踞門廊東西兩側,跨門進殿,兩側四大天王怒目環視。正中彌勒菩薩坦腹露胸,殿後韋陀菩薩復掌按杵而立,威武異常。
大悲殿
大悲殿始建於明代,原為木結構,民國十九年(1930年)太虛法師重修,八角形三層飛檐躥角式亭閣單層建築。1962年,主體改用鋼筋水泥,保持木構斗拱作裝飾用。殿宇高20米,屹立在石砌台基上,八角三層飛檐。殿內祀奉觀音菩薩,正面為雙手觀音,其餘三面為48臂觀音。殿內的穹形藻井全部用木料斗拱,不用一根鐵釘,別致美觀,為國內同類建築之精華。
大悲殿是寺院的另一主殿,奉千手觀音。清初施琅始建,稱大悲閣 為南普陀改稱之由來。殿立於大雄寶殿後石砌多角形高台上,中隔兩段石階近三十級。主殿呈八角形三重飛檐,中間藻井由斗拱層層迭架而成,造型巧妙,結構嚴密,俗稱蜘蛛結網。閩南信眾崇奉觀音菩薩,香火鼎盛。
藏經閣
藏經閣建於民國25年(1936年),為二層小樓,樓下為法堂,樓上為玉佛寶殿。藏經閣位於中軸主體建築最高層,歇山重檐式雙層樓閣。上層藏經,下層法堂。閣樓上下層,三面台廊回護,圈以白石雕欄。
閣內藏著大量佛教典籍和文物字畫,如明版《大藏經》、影印宋《磧砂藏經》、明崇禎年間(1628~1644年)血書的《妙法蓮華經》、弘一法師手稿《佛說阿彌陀經》等,以及唐代銅佛、宋代銅鐘、明代名匠石叟所造的如意觀音和觀音施甘露像、明代著名藝術家何朝宗創作的白瓷觀音像和28尊緬甸玉佛,還有現代著名書法家、中國佛教協會會長趙朴初等人的墨寶。
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建於民國15年(1926年),為歇山頂重檐躥角式單層磚石、木構建築,闊為八間,綠瓦石柱,雕樑畫棟,集中體現閩南古建築的傳統工藝。殿前兩座報恩塔是由妙湛法師監製的。大雄寶殿是寺院的主體中心,崇宏雄偉,殿前石庭平舒寬展,正中寶鼎香爐巍立,兩側白石寶塔高矗,更顯廣庭崇殿的莊嚴肅穆。大殿兩側羅漢堂朝拱主殿。主殿正中供奉三世尊佛高大塑像。殿後供奉西方三聖(阿彌陀佛、觀音菩薩、大勢至菩薩)。
大殿是寺院僧眾早晚課誦和法會朝拜參修的殿堂,也是佛門鐘磬長鳴、法燈不滅的心臟。大雄寶殿石柱上有副對聯 "經始溯唐朝與開元而並古,普光被夏島對太武以增輝。"這副對聯將寺廟開基的年代和地理位置說得清清楚楚,那就是說寺廟在唐朝就有了;
其它
南普陀寺主殿雙側迴廊內外,原分布著僧眾修持生活的堂院樓舍,如鐘鼓樓、客堂、五觀堂(齋堂)、職事堂(庫房)、僧舍樓房、學院院舍等建築。八十年代以來,舊有堂院大都翻修一新,還新建多座樓堂。如東側的海會樓、普照樓;西側的方丈樓、學院教學樓、僧舍樓、太虛圖書館、佛教協會辦公樓和西側外的上客堂兩座接待樓。一九九二年還在西側般若池畔,新建一座恢宏雄偉的大禪堂。堂高三層,呈八角形重檐飛脊,復以黃瓦皇冠式大屋蓋,周圍白石雕欄,造型新穎,結構精巧嚴密,既顯其富麗堂皇,又不失其莊嚴肅穆。寺前新建兩方石塔,如倚天雙劍,高插藍天。造型仿自泰緬佛塔,為閩南所僅見。
建築特點
南普陀寺的殿堂樓院隨分散建於地形複雜的山坡上,又以其實際使用不同,各具形式。但在整體布局中,均能以中軸線上的主殿為中心,高低俯仰相從,參差錯落有致。所有建築,一律採用古代宮殿式的重檐飛脊大屋蓋,飾以杏黃琉瓦,使之統一協調。再以石構圍牆將全寺建築群環抱起來,如散珠承盤,形成一個整體。
重視環境建設,是近年南普陀寺建築重的新趨向。縱觀寺院內外到處有菩提嘉樹垂蔭,藝圃百花爭艷,還在寺前山後的碧荷池畔和林泉幽壑之間,建造亭台、水榭、曲橋、花塢,使信眾遊客,在朝參名山古剎之餘,領略山水林園的佳趣。
文化交流
文化
藝文集粹
南普陀寺的殿堂、樓院、門廊等石柱上,均鐫有出自文人高士撰書的楹聯。聯文中或托景物以抒懷,或寓撣機以寄悟,巧對佳聯,各得其妙。還有許多古今詩人墨客留下的詩詞吟詠,其中有不少佳作,不僅格調清新,意境高越,還賦有時事記實的內涵,令後人在吟味中獲得史疑佐證的契機。如宋人尉滕翔在詠無盡岩的詩句中,如實地反映了當時無盡岩下還是波浪翻滾的大海,以及山中野寺荒寂的情景,反證了所謂鷺島全面開發前的中唐,即有人獻地五十餘畝以建昔照寺殿堂的誤傳。又如晚明與重興普照寺詩僧黨光和尚同時的鷺島名士池顯方,在題《五老山》詩的起句中,即以“十年古剎幾殘灰,重見天花散講台” ,點出覺光大師重建普照寺的史實。
文物珍藏
南普陀寺自1985年恢復叢林管理制度以來,在妙湛方丈的主持下,重整清規,嚴肅戎行。全寺 200 多位住眾和學僧,均能自覺遵守叢林規戒律儀,除堅持日常早晚課誦和參禪修學外,還啟建各種定期或不定期的普利法會:創設宣弘佛法的通俗講座和經書流通處,組織慈善基金會,舉辦各項慈善公益事業。
學院傳燈
閩南佛學院1925年創辦至1937年停辦前的十多年間,一度由當代中國佛教領袖太虛大師擔任院長,將佛院作為他改革中國僧教育的實驗園地,成為中外知名的佛教高等學府,培育出一批出色的佛教俊才。現尚健在的這些當年學僧,大都成為名山長老或佛學大師。如當代中外知名的經論大師印順長老,曾任馬來西亞佛教總會會長的竺摩法師,皆出自當年學院門下。
1985學院正式復辦。在院長妙湛和尚的主持下,教育設施、教學素質以至學院規模均有較大的提高和發展,成為全國僧教育的重點學院。復辦後學院分設男女兩個院部。女院設在萬石蓮寺(現設在金榜山紫竹林寺),兩部各設預科、本科兩個班級、現有來自21個省市的在院男女學僧250多名。至1992年已有三局本科生畢業,共男女學僧194名,分赴各地擔任寺院主持或職事有的到各佛學院任教、或佛教會任職。
交流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以來,南昔陀寺一度成為海內外佛教交流的中心。中國知名的一代高僧太虛、弘一、虛雲、圓瑛諸大師,均曾來寺傳經弘教,中國各地知名法師,如常惺、大醒、芝峰、蕙庭等相繼來閩南佛學院擔任教席,此外有來自全國十多個省市的學僧來院就學。
與此同時,有些原在南普陀寺供職的職僧和法師,紛紛出國弘教。其中如轉道,轉岸、瑞等諸大師,民國初年即往新加坡創建寺院,開闢閩南漢僧南渡傳教的基地;大虛大師在南寺方丈任內,受首任方丈會泉和尚的資助,前往西歐多個國家進行考察訪問。退居住持轉逢和尚,曾行腳遠赴印度、尼泊爾、緬甸、泰國朝聖、求法,後又經西藏往新加坡、馬來西亞傳教。二十世紀三十年代末,退居方丈性願法師南渡菲律賓傳教、成為菲島第一代開山祖師,此後,前往新馬傳教的還有廣洽、廣義、廣淨諸師。另外還有一批閩南佛學早年的教師和學僧,如演培,印順、竺摩諸法師。他們在東南亞各國廣弘佛法,深得海內外佛教界人士的推崇。
改革開放以來,諸方來寺視察朝參、訪問的高憎大德和佛教界知名居士,絡繹不絕。其中有中國內外佛教界領袖人物,如班禪大師、中國佛協會長趙朴初、新加坡佛教總會歷任會長宏船、常凱、妙燈等法師,菲律賓佛教總會會長瑞令法師、學者南懷瑾,還有日本、美國、朝鮮、泰國等友好國家的僧團組織、佛教團體或個人也相繼來寺考察。
南普陀寺方丈妙湛和尚和誠信、見性、了法、道黌諸法師,曾分別應邀前往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以至美國等地考察、訪問交流,另外還有佛學院一些教師和畢業學僧,應聘前往香港、新加坡、美國等漢傳佛教寺院住錫傳教。
寺廟活動
每年農曆的二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九月十九日觀音誕的時候,南普陀寺內均會舉行盛大的佛事活動,眾多善男信女手持燃香叩頭跪拜,祈求健康和財富。在寺內,遊客有機會品嘗著名的南普陀寺素菜。
南普陀寺每年有5次大型法會,即正月十六日至正月十八日的拜三千佛法會,四月初八日的浴佛大法會,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大法會,十月十五日至十月二十一日的水陸法會和十二月初八至十二月十七的拜萬佛大法會。
歷任方丈
第一任:會泉法師(1924年)
第二任:太虛法師(1927年)
第三任:太虛法師(1930年)
第四任:常惺法師(1933年)
第五任:會泉法師(1936年)
第六任:覺斌法師(1939年)
第七任:廣心法師(1946年)
第八任:妙湛法師(1989年)
第九任:聖輝法師(1996年)
第十任:聖輝法師(2000年)
第十一任:聖輝法師(2003年)
第十二任:則悟法師(2005年)
第十三任:則悟法師(2008年)
第十四任:則悟法師(2011年)
第十五任:則悟法師(2014年10月—至今)
註:性願法師、塊然法師、會覺法師、慈舟法師、二埋法師等高僧曾先後代理南普陀寺方丈一職。
佛寺名人
妙湛(1910-1995年),法名續林
,遼寧東溝縣人。1939年出家,後到湛山寺佛學院學習,依倓虛法師習天台宗。1942年赴高旻寺依來果老和尚學禪。1957年後到南普陀寺卓錫,深諳佛理,戒行莊嚴。翌年,僧眾推為監院。1966年至1978年,南普陀寺佛教活動被迫停止後,他轉到南普陀寺管委會去當職工。1979年,寺院恢復宗教活動後,妙湛法師核復監院職務。他發願“莊嚴殿宇”,在海內外信徒的幫助下,重建了天王殿,修葺了鐘鼓樓、兜率院,新建了普照樓、正命樓、方文樓、正定樓、正業樓、閩南佛學院教學樓和師生宿舍樓、太虛圖書館、客堂等,並依地勢修建了萬壽塔、水榭事、蘇亭、廬亭、衡陽亭、清水亭、敬業亭,還建造了景峰和尚與喜參和尚塔墓、太虛大師和廣洽法師紀念塔。1993年以來,又建造了大禪堂、班首察、慈善大樓等建築,並以白石築成東西山門,1000多米石構圍牆將全寺環抱,形成氣勢宏偉、布局嚴謹的寺院建築整體。常住僧人180多人。
1980年後,妙湛法師歷任中國佛協理事,常務理事、中國佛教協會咨議委員會副主席,福建省佛協會長、名譽會長,廈門市佛協會長等職。
為在慈善事業方面多做貢獻,利國利民,1994年12月,效湛法師創辦了“廈門南普陀寺慈善事業基金會”。到1995年底,該基金會為社會慈善事業方面捐款73萬多元,為文化教育事業捐款16萬多元,受到社會一致好評。廈門市人民政府授予慈善基金會為特殊教育先進單位。1995年12月19日,妙湛法師在南普陀寺安詳示寂。他病危時寫下了“勿忘世上苦人多”的囑咐,感人至深。
遊覽指引
門票:免費
最佳旅遊時間:南普陀寺每年有5次大型法會,即正月十六日至正月十八日的拜三千佛法會,四月初八日的浴佛大法會,七月十五日的盂蘭盆大法會,十月十五日至十月二十一日的水陸法會和十二月初八至十二月十七的拜萬佛大法會。
飲食:在南普陀寺內可品嘗到廈門素菜之首——南普陀素菜。
交通:乘1、2、15、18、71路公共汽車可達。
環境清幽,交通方便,出門就是大型公共汽車終點站,1路,21路,18路等汽車幾乎可至廈門市內各處.
單人間:110元/間
廈門大學國際學術交流中心:
雙人間和單人間均是238元/間南方飯店120元/間
氣候貼士 :
廈門氣候比較溫和,雨量充沛,屬海洋性氣候。這裡夏季較為炎熱,七八月份一般都在30℃以上;冬季溫度則經常低於10℃;全年平均氣溫為21℃。日照時間長,太陽光充沛,所以廈門一年四季花木繁盛。除了八月份颱風比較厲害,海邊的船隻全停開,欣賞不了好的海景,其他時間皆可去廈門旅遊。
交通:在市內坐45路、87路、17路、1路、18路、29路、47路等到達。
旅遊路線
環島四日游
行程亮點:美景,浪漫,愛國
除了鼓浪嶼,廈門還有環島路上的陽光,鄭和塑像的霸氣和嘉庚故居的赤誠。
DAY1:鼓浪嶼→皓月園→港仔後海濱浴場→菽莊花園→鋼琴博物館
乘船來到鼓浪嶼,走沿海路線,遊覽皓月園,重溫鄭成功的雄風;沿著石頭棧道來到環島海濱浴場,光著腳與浪花追逐,在沙灘上寫下自己心裡的話,坐在礁石上跟朋友閒聊,還可以與周圍民居家的金毛犬逗趣一會兒……
環島棧道走到盡頭就到了菽莊花園,參觀鋼琴博物館,看江南風情小院,再去眺望一下寬廣的大海。
鼓浪嶼上有很多家庭旅店,也有一些別具風情的小旅館,選擇一間自己喜歡的,今晚,迷失在鼓浪嶼吧……
餐飲:龍頭路上有各種小吃,一日三餐都可以在這兒解決。
住宿:島上有賓館,也有別墅改成的民俗,各有特色。
DAY2:廈門博物館→萬國建築博覽→日光岩→鄭成功紀念館→鋼琴碼頭→廈門海底世界
清晨,先看一看廈門博物館,在筆架山北坡的八卦樓里。然後前往萬國建築博覽,開始萬國建築之旅,參觀鼓浪嶼上留存的各國風格建築,之後到毓園了解一下“萬嬰之母”林巧稚的生平事跡,在她墓前祝福逝者安息。
穿過鼓浪嶼有些錯亂的小路,開始爬日光岩,山雖不高,但是等到頂點也足以俯瞰鼓浪嶼全景,精緻的紅色房頂,偶爾可以見的特色建築,與茂盛的植被相映成趣,美不勝收。沿著小路下山時,可以看到鄭成功演武點兵的遺址,還有一些雕塑紀念鄭成功和他的軍隊。
沿著海邊兒的小路返回鋼琴碼頭,參觀碼頭旁邊的廈門海底世界。
餐飲:已然是在龍頭路上品嘗鼓浪嶼的特色,如果是住在有廚房的民俗,你可以在龍頭路的市場買新鮮的海鮮,回去自己做喔!
住宿:繼續前一天的選擇吧,晚上在鼓浪嶼寧靜的小路上散散步,感受瀰漫在空氣中的舒適。
DAY3:南普陀寺→廈門大學→胡里山炮台→環島路→鴻山公園→國際會展中心
早餐後乘船返回輪渡,搭公交前往南普陀寺,這裡曾經是弘一法師修行過的地方,目前是閩南佛學院的所在地。
南普陀寺緊鄰廈門大學南門,於是到這全國最美的學府一游。漫步廈大中,會發現這裡好像公園一般,圍著芙蓉湖走一圈兒,沿著凌雲小路到情人谷體驗一下浪漫。
從廈大白城校門出來,就到了白城沙灘,沿著沙灘走到木棧道,就到了胡里山炮台。這裡有世界上現存最大的海岸炮,每天上午十點和下午四點有打炮的表演,頗有氣勢;裡面講述清海軍生活的蠟像館栩栩如生,偶爾還有個真人混在其中喔。
午飯之後,可以租個腳踏車沿著環島路慢慢騎行,欣賞海景,沿途經過曾厝埯、書法廣場、音樂廣場等小景點,還有台灣民俗文化村、媽祖廟等等可以參觀。環島路旁有個鴻山公園,是看廈門城市新貌,是市內上佳的登高望遠處。最終到達廈門會展中心,每當有大型貿易投洽會,或者演唱會等其他活動,這裡就會格外熱鬧。從會展中心乘車返回輪渡,可以再次欣賞環島路與大海的完美融合,自然中透出浪漫。在輪渡可以購買船票,乘船在海上看金門。
餐飲:午餐可以再廈大附近吃,晚餐就在中山路解決。
住宿:廈門島不大,有豪華酒店,也有快捷酒店,在曾厝埯有民宿、青年旅店,可以根據你的需求自行選擇。在哪裡住都比較方便。
DAY4:廈門大橋→集美學村→集美陳嘉庚紀念勝地
廈門大學和集美大學的校主都是著名的愛國華僑陳嘉庚,所以到廈門,必然要去集美,看一看陳嘉庚的故鄉,和陳嘉庚一手建立起來的集美學村。
乘坐BRT到集美很方便,從市區走可能還能經過廈門大橋,下車之後轉快速公交即可到達集美學村,高高的牌坊還能讓人從中看出學村的繁榮,這裡可謂“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國小到大學,都能在這裡找到,建築之精緻,設計之獨特,足見用心良苦。這裡是陳嘉庚先生關注祖國教育事業,甘願傾其全力支持祖國辦學的最好見證。
緊鄰集美學村的鰲園是陳嘉庚先生的墓園,陳嘉庚先生的遺體當年被從北京運至此,安葬在這塊風水寶地。墓園因為陳嘉庚墓的設計形狀如同一隻“鰲”而得名,這隻鰲無頭無尾,象徵著為人低調不出頭和死後未留下任何遺產給自己的孩子們,體現了陳嘉庚先生一生的優秀品質。
鰲園的另一側,有陳嘉庚紀念堂,詳細記錄了陳嘉庚先生不同凡響的一生,可以前往觀看了解。
餐飲:中午可以在集美大學附近比較熱鬧的街道上吃飯,也可以在陳嘉庚故居周圍吃飯。
晚上可以回到住的地方,吃一下海鮮或是在一些比較有特色的商店吃飯,比如“阿杜”。
住宿:建議住在之前同一個地方。
Tips:陳嘉庚故居和公園附近的餐廳相對較貴。
景點美食
南普陀素餅榮獲過《中國名點》金鼎獎,是廈門著名特產。有甜、鹹各種口味餡料,10元/盒。
南普陀寺的素齋獨具特色,素齋因南普陀寺而聞名,素齋又為南普陀寺吸引了更多的信眾和遊客,素齋變成了南普陀寺的一寶。南普陀寺的素菜以其清純素雅的獨特風味馳名中外。廚師烹調製作嚴守素菜素料素做的工藝,革除素菜仿製葷腥模樣的傳統,以素菜素名而獨樹一幟,既講究色、香、味,又講究形、神、器,一道菜一個雅名,神韻高雅,詩情畫意。南普陀的素菜中有“彩花迎賓”、“南海金蓮”、“絲雨菰雲”、“香泥藏珍”、“五老如意”、“雪映銀浪”、“梵宮玉笏”、“白璧青雲”、“白果香鹵”等等,紅黃藍綠,五彩繽紛。其中以“半月沉江”這道菜尤為有趣。
1962年11月24日,當時的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的歷史學家、文學家、詩人郭沫若偕同夫人於立群來到南普陀參觀,並在南普陀品嘗素菜。郭老看過選單,就把菜名排列起來,編成韻律詩句,邊吃邊打起拍子唱了起來,真可謂是興趣盎然。在端上當歸香菇冬筍麵筋湯時,郭老看到那一半香菇為黑色,一半麵筋為白色,宛如半輪明月沉入江底,欣然把這道菜命名為“半月沉江”,並在飯後題詩時把這道菜名嵌進詩句,郭老在詩中寫道:“我自舟山來,普陀又普陀。天然林壑好,深憾題名多。半月沉江底,千峰入眼窩。三懷通大道,五老意如何?”從此,“半月沉江”這道素菜身價百倍,善做素菜的南普陀寺的廚師曾到新加坡、香港等地去作訪問表演,南普陀的素菜更是揚名中外,真是“勿道山家禪味淡,也知塵俗世情濃”。
相關新聞
2016年4月8日,福建廈門,南普陀寺放生池因魚龜數量太多,加上大批善男信女隨意放生,使池中生物難於生存,將全部捕撈運至水庫,據工作人員介紹至少得捕撈三四千斤。
2010年春節旅遊指南
國內旅遊景點 | 北京 | 京城烤鴨;地壇廟會;大觀園紅樓廟會;皇姑寺;廠甸廟會;朝陽公園廟會;龍潭湖廟會 |
三亞 | 南山寺;南田溫泉;蜈支洲島;七仙嶺溫泉旅遊區;天涯海角;西島;香水灣 | |
杭州 | 西湖;斷橋殘雪;蘇堤春曉;西溪濕地公園;雷峰塔;清河坊;杭州灣;舟山跨海大橋 | |
廈門 | 鼓浪嶼;南普陀寺;滄海大橋;日光岩;環島海濱浴場 | |
青島 | 第一海水浴場;第二海水浴場;極地海洋世界;青島啤酒街 | |
大連 | ||
哈爾濱 | ||
上海 | 上海世博園;一軸四館;世博軸;上海世博會澳門館;上海世博會主題館;上海世博會中國館 | |
香港 | 蘭桂坊;香港海洋公園;香港迪士尼樂園;香港星光大道;銅鑼灣;淺水灣;香港尖沙咀 | |
張家界 | 哈利路亞山;張家界國家森林公園;索溪峪;黃獅寨風景區;天子山自然保護區 | |
九寨溝 | 樹正溝;日則溝;紅星岩;神仙池;五彩池;珍珠灘;米亞羅風景區 | |
國外旅遊度假島 |
廈門旅遊景點
鼓浪嶼音樂廳 | 鼓浪嶼風琴博物館 | 虎溪岩 | 華僑亞熱帶植物引種園 | 龍舟池 | 十里長堤 | 蘇頌故居 | 蘇頌科技館 | 同安孔廟 | 廈門大橋 | 新碑林 | 延平故壘 | 鄭成功演武場遺址 | 中山公園 | 白鷺洲公園 | 陳嘉庚先生故居 | 鋼琴博物館 | 鼓浪環島路 | 鴻山公園 | 環島海濱浴場 | 嘉庚公園 | 金榜公園 | 琴園 | 天界寺 | 天竺山森林公園 | 廈門博物館 | 廈門海滄大橋 | 廈門海底世界 | 野生動物園 | 毓園 | 遠華影視城 | 鄭成功紀念館 | 鰲園 | 白鹿洞 | 梵天寺 | 福州國際會展中心 | 皓月園 | 華僑博物院 | 集美航天城 | 集美學村 | 青礁慈濟宮 | 菽莊花園 | 萬石山 | 萬石岩 | 萬石植物園 | 五老峰 | 大嶝三島 | 胡里山炮台 | 日光岩 | 萬國建築博覽 | 廈門大學 | 鼓浪嶼 | 南普陀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