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嶽72峰

”雲居峰:在瑞應峰下,南台寺前,海拔500米。 ”蓮花峰:在潛聖峰右,海拔1048米。 ”天台峰:在方廣寺西,海拔883米。

簡述

南嶽區境外二十八峰
一、衡山縣十三峰
靈禽峰耆峰雲隱峰巾紫峰碧雲峰吐霧峰白馬峰紅花峰永參峰仙頂峰明月峰雙石峰白雲峰
二、衡東縣三峰
曉霞峰 采霞峰 鳳凰峰
三、衡陽市一峰
回雁峰
四、衡陽縣六峰
岣嶁峰雷祖峰惠日峰 棲真峰 會善峰 白石峰
五、湘潭縣四峰
靈應峰碧岫峰 屏障峰 日華峰
六、長沙市一峰
嶽麓峰
衡山72峰(詳細資訊)
祝融峰,紫蓋峰,天柱峰,芙蓉峰,喜陽峰,會仙峰,金簡峰,碧蘿峰
煙霞峰,軫宿峰,香爐峰,青岑峰,駕鶴峰,仙岩峰,朱明峰,赤帝峰
朝陽峰,擲缽峰,瑞應峰,雲局峰,紫雲峰,集賢峰,安上峰,祥光峰
文殊峰,則力峰,華蓋峰,觀音峰,蓮花峰,白石峰,天堂峰,潛聖峰
天台峰,獅子峰,九女峰,靈藥峰,翠鷲峰,妙高峰,瑰霄峰,永和峰
降真峰,雲密峰,石囷峰,靈禽峰,耆闍峰,雲隱峰,巾紫峰,白雲峰
碧雲峰,吐霧峰,白馬峰,明月峰,紅花峰,永參峰,仙頂峰,雙石峰
曉霞峰,采霞峰,鳳凰峰,雷祖峰,棲真峰,會善峰,岣嶁峰,惠日峰
雲龍峰,石稟峰,回雁峰,靈應峰,碧岫峰,屏嶂峰,日華峰,嶽麓峰
衡山,有七十二座山峰散布在衡陽、衡山、衡東、長沙、湘潭諸縣,方圓八百里,南以衡陽四雁峰為首,北以長沙嶽麓山為足。以祝融峰為中心,分布在祝融峰前者十六峰,峰後者十三峰,峰左者十二峰,峰右者十九峰,峰東者六峰,峰北四峰,峰南一峰。其中高峰有五座(祝融峰、紫蓋峰、芙蓉峰、石廩峰、天柱峰),以祝融峰最高,海拔一千二百九十米。

部分山峰簡介

永和峰:在岳廟右,海拔648米。上有永和台,故名。據文獻記載,該峰上原有一觀、一寺。今已無存。
雲龍峰:在岳廟右,海拔813米。峰上原有雲龍寺,故名。清代光緒《南嶽志》載:“下有棲真觀,為西晉青城道士王穀神、皮元曜修真之所。後,唐董奉先(本部落格中有對此人的相關介紹)繼之。”觀址有誦經石並石像。
瑰霄峰:在岳廟後左側,駕鶴峰之後,海拔771米。昔云:峰西生有“長發草”,細長如絲,折之燎為末,以清油搽頭上,可令髮長。又有“金露盤”,生幽陰處,采之頓黑,置於暗處,則隱隱有光,經半年不乾。此草通靈,罕有遇者。《南嶽總勝集》上記載:南北朝齊時張司空曾登此峰,“遙觀大江之南,祥煙瑞霧繚繞,隱隱數峰,高插雲漢”,故名。
駕鶴峰:在華嚴湖東側,海拔320米,原名紫霄峰。上有銓德觀、紹尹庵、駕鶴亭,現均不存。昔傳南朝道士尹真人於此駕鶴飛升,故名。舊《南嶽志》記載:尹真人沖升之日,有白雲蒙蔽山谷,三日不散,後門人在銓德觀內建白雲堂。峰下有絡絲潭,現因上游溪水被華嚴湖水庫攔蓄,潭已涸,但仍有涓涓細流。溪上有橋,橋側聳立著一座重檐飛翹、巍峨壯觀的八角亭,上覆黃色琉璃瓦,藻井繪飛鶴,丹紅亭柱。四周青林掩映,環境清幽。清末南嶽僧人寄縣有《駕鶴峰》詩:“石蹬隨雲轉,來登駕鶴峰。峰高鶴已杳,石疊雲猶重。只見峰間寺,飛來樹杪鍾。西風一飄忽,猶記舊時蹤。”現在峰上雖然難尋鶴影,卻能常常見到白鷺紛飛。峰下為衡陽市老年病防治院,山溪由煙霞峰一路奔流到此形成急湍,匯而絡絲潭,因華嚴水庫攔蓄溪水,絡絲潭已涸,但尚有溪水涓涓。溪上有駕鶴橋,溪岸有水電站、電站招待所,此地離南嶽街不到1公里,松杉常綠,小橋、流水、人家、碧瓦紅牆,青林掩映,環境清幽靜謐,確是一個療養勝地。
朝陽峰:在駕鶴峰前,海拔200米。宋時名朝日峰。《南嶽總勝集》記載:“昔殷先生誦經負暄朝日之所,因而名焉。”峰下曾為南嶽園藝場柑橘園,坡上層層長滿了柑橘樹,四季長青。春末夏初,繁花似雪,香飄數里;秋季金果纍纍,璀璨迷人。現在已經成為“萬壽廣場”“萬壽大鼎”所在處。
仙岩峰:位於紫蓋峰下側,海拔590米。峰下有真洞、壽寧觀故址。《南嶽總勝集》記載:“仙岩峰下有石岩,高敞一二百人。昔劉根先生於此煉丹。”東有樵壇、燈具、茶爐,就石而成,又有風穴、長生池,懸泉滴瀝洞間,音韻如琴。《湖廣通志》上說:“南有大洞,道家謂為朱陵洞天之東門。”唐代曹道沖有聯說:“長生門戶分明啟;大洞煙霞咫尺連。”
擲缽峰:在天柱峰側,福嚴寺後上方,海拔810米。《衡州府志》載:“昔思大和尚擲缽於此,赴陳主之召。因名。”另說,因峰形似覆缽而得名。整座山峰為花崗岩構成,上有定心石、岳心亭(早廢)、“天子萬年”石刻,下有隱身岩、羅漢洞、極高明台、虎跑泉和享有“天下法院”之稱的名剎福嚴寺。峰麓磨鏡台茂林修竹,飛泉鳴鎬,綠叢中隱現一賓館,這裡曾是蔣介石抗日戰爭期間在南嶽居住的地方,十分清幽。附近有祖源、傳法院、懷讓墓、一生岩、二生藏、卓錫泉、靈芝泉、麻姑仙境等勝跡和大量古代石刻,流傳著許多娓娓動聽的神話傳說。此峰及附近,為南嶽自然、人文景觀最集中的地方和重點旅遊區。清人吳錦章有《擲缽峰》詩:“宛然紫金缽,供養天柱側。誰置雲霄間,無乃迦葉力。中有神龍藏,霖雨遍南國”。
瑞應峰:在擲缽峰下,海拔605米.峰上有一古木,枝柯嶐然,狀若龜龍,人以為瑞祥,故名.古傳有壽星殿,早廢.峰下有釋氏稱之為“天下法源”的南台寺,至今香火旺盛。峰上有九十年代重修的慧思禪師三生塔。慧思禪師為我國佛教天台二祖(天台除以慧文為初祖外,又以印度龍樹為初祖,故慧思又稱天台三祖)、衡山南台寺創建人。其墓柱有聯云:“南嶽尚存知已在;天台寺在寺側興建了一座高48米、9層8角金剛舍利塔,塔剎高聳於峰巒之上,岳南方圓十里均可看到其身影。”
雲居峰:在瑞應峰下,南台寺前,海拔500米。峰下昔有雲居寺,峰以寺名。據志載,又有凝碧亭、金牛跡、退道坡。凝碧亭早廢,退道坡猶存。退道坡為舊時南 岳古鎮通福嚴寺的必經之路,乃人工在天生石岩上開鑿出的一條磴道。石磴如梯,一級連著一級,直入雲際。梯側石壁上留有“雲梯”、“天下名山”、“試看來人”、“直上南天”、“初步雲程”等石刻。昔人有詩云:“遊人須努力,勝境在雲巔。”磴旁有一牛跡,我稱金牛跡。現遊人多走東線盤山公路,此路已甚少行人。
祥光峰:古名鶴鳴峰,在南天門西,天柱峰北,海拔1145米。《衡州府志》:峰“有靈田,常有丹光現,如飛燭狀,故名。”《總勝集》云:“蕭靈護窖丹於此。”此乃傳說,實際上,為無數螢蟲聚飛於此,遠望如一縷縷遊動的碧光,有時還可看到這裡射出幾支光柱,直衝星漢。南嶽四絕美景之一的“藏經殿之秀”即在此峰。殿在峰腹,附近有無礙林、古華居、梳妝檯、允春亭、美人池、搖錢樹、連理枝、同根生等諸多勝跡。殿後有株近五百年的白玉蘭,樹高數丈,每年春花似錦。殿前谷地生長著一片原始次森林,中多稀奇動植物。
文殊峰:在祥光峰右,俗稱文殊嶺,海拔920米。《衡州府志》:“昔唐宣宗太子慕道,自霍之衡,巡禮古蹟道場。至峻坡西望,見金色瑞相現於半空,後問和尚,日是文殊菩薩現。因名。”
崱屴峰:與祥光峰相連,海拔1095米,舊稱側刀峰。嘉靖《衡州府志》:“如刀側在山西。”山西有一峻峭石壁,光滑照人,長約200米,高約100米,其形如一把側著的刀。清《岳志》稱為“崱屴峰”。峰下原有金蓮寺,明淨土宗僧人法祥居此。昔傳,峰東有石室,為慧車子修行處;蒒幽棲禮斗壇,壇周生尺鱗草,其葉臻臻間疊,根紫乳紅,采之不見火,忌鐵器,為末,人服之,能延生不老。峰後有龍池,每年驚蟄前後成千上萬隻蛤蟆集下此,“競相鼓鳴,其聲如雷,傳聞數里”,人稱“群蛙朝聖”。池旁有名剎水月寺,乃唐代高僧天然和尚道場,寺門前有兩株古樹,一為剎水月寺,乃唐代高僧天然和尚道場。寺門前有兩株古樹,一為銀杏,一為香榧,樹齡均在千年以上。兩樹相向而生,枝葉交疊,互相覆蓋。寺左有天然和尚墓塔。清代吳錦章撰《崱屴峰》詩云:“山形如側刀,鋒刃摩天揚。其南開蓮華,華葉相扶將。方廣召末到,矯首懷朱張。”
降真峰:亦名降元峰,在崱屴峰西側,海拔1025米。《總勝集》:“《仙錄》雲,昔炎帝公主致齋祈真,感玄君降。”故名。此處人煙稀少,遊客罕至,無著名景觀傳世。
華蓋峰:位於西嶺之右,海拔971米。峰名來源,《南嶽總勝集》云:“南有華蓋院,乃華蓋君——雙子辨修行處。”《衡州府志》云:“以形如華蓋,故名。”清代光緒《南嶽志》載:“地產靈芝,一名靈芝峰。”舊傳,峰北多生長生草,收之雖久甚,略以湯沃之,則青崒如初生。若孕婦臨產,煎湯飲之,即時便下,又名催生草。此處山高林密,甚少人跡,過去常有華南虎出沒。(註:《南嶽總勝集》和明代嘉靖《衡州府志》中有靈芝峰與華蓋峰並列,但無峰址方位。)
觀音峰:在華蓋峰南,海拔1052米,為蓮花八峰之一。峰上原有觀音庵。昔傳觀音菩薩由天台去南海,途經南嶽,在此講經,點悟僧眾,故名。又有一巨石,人稱羅漢石,亦名講經台。峰下及附近有金竹坪、方廣寺、石澗潭、獅子林。此峰進入南嶽七十二峰年代較晚,《南嶽總勝集》和明嘉靖《衡州府志》所列峰名,均無此峰。
潛聖峰:緊連觀音峰,海拔1024.6米,俗稱泉水峰。《南嶽總勝集》:“昔高僧希遁游南嶽,遍尋方廣寺訪慧海尊者,經年了無蹤跡。忽一日,見精舍號方廣。遇尊者,詰之來遲,留一宿送出,人屋並亡,了無所有。因以名之。”
蓮花峰:在潛聖峰右,海拔1048米。《衡州府志》:“形如蓮花。”下有方廣寺,為南嶽名剎之一,創於梁天監二年(公元503年)。寺周八峰,形如一朵盛開的青蓮,方堃則從落於蓮花蕊中。昔人有詩云:“寺在蓮花里,群峰附花葉。”又有范寅亮一聯云:“寺藏螺髻頂,人在藕花心。”附近有從多石刻和黑龍潭、續夢庵、靈轍源、靈源塔、芭蕉庵、車轍跡為石上存有如車輪滾過的溝痕,昔傳羅漢居方廣寺,鬼神為之運糧在石上留下了車轍。宋張栻《賦蓮花峰》詩云:“玉井峰頭十丈蓮,天寒日暮更清妍。不須重詠洛神賦,便可同賡雲錦篇。”吸末清初大思想家王夫之所撰《蓮峰志》,為我國最早的一部峰志。
妙高峰:在方廣寺之右海拔801米。光緒《南嶽志》:“有平坦一區,傳為梁惠海尊者誦經處。尊者每誦經,有五白衣長者聽之。尊者詢之,長者自稱非人乃龍王也願獻寺基。一夕擁沙為坪,遂建方廣寺。”《南嶽總勝集》、嘉靖《衡州府志》未列此峰。
天堂峰:與潛聖峰相鄰,海拔1041米。峰多異草。《衡州府志》載:“其中所生之草,兩莖相纏,有垂頭如絛,俗呼為羅漢絛。岩竇中多生。”《南嶽總勝集》記載:此草“自岩而垂,亦日垂岩草”昔有詩云:“岩前收綠索,火內煉丹砂。”又說:“綠絲絛帶何人施,長到春來掛滿林。”
天台峰:在方廣寺西,海拔883米。昔有天台寺,旁有拜經台,傳為隋代高僧智顗禪師拜習《楞嚴經》處。智顗為我國佛教天台宗的實際奠基人,寺以宗名。《南嶽總勝集》、明嘉靖《衡州府志》未載此峰。
獅子峰:位於方廣寺所在山谷出口處,距寺約5公里。海拔554米。峰形儼如一隻蹲著的獅子,故名。峰腰有千蝠洞,俗呼蝙蝠洞,洞內陰暗,甚多蝙蝠。據新編《南嶽志》載:“南嶽區內有四個獅子峰,除此外,高台寺下的獅子岩也叫獅子峰;方廣寺側的獅形山俗稱獅子峰;擲缽峰亦名獅子峰。”清光緒《南嶽志》載獅子峰在岳廟後,又名柿蒂峰,所指乃高台寺側之獅子岩,與峰殊。
九女峰:在紫蓋峰下海拔580米。《南嶽總勝集》:“舊有九女廟。”故名。廟於南宋時已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